唐宋词名篇鉴赏(七十五)|张先《千秋岁》

小楼听雨是诗轩 2024-08-01 17:37:14

唐宋词名篇鉴赏(七十五)

——张先《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这首《千秋岁》伤春怀人,采用女性的视角写景抒情,其所表现的忠贞不渝的情感态度,读来十分感人。

上片以写景为主,通过暮春景物的描写,寄寓惜花伤春之意。用“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领起全词,笔势陡键,有先声夺人、入耳惊心之效果。这两句借助鸟声暗点暮春的节令,语源是屈原《离骚》诗句“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鶗鴂即杜鹃,暮春时节鸣叫,其时百卉零落,一春花事已告消歇。可以这样说,鶗鴂鸟的叫声是一种与春天违和的,摧花的不祥之音。几声凄厉的鸟鸣,已把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弥漫于字里行间。一个“又”字,见出主人公悼惜残春已非一遭,而是年年如斯。接着点出“惜春”的题旨,折取枝头残红的行为,正是惜花伤春而又无可如何的表现。“更把”的“更”字回应上句“又报”的“又”字,是知频年如此,一种护花、爱美的执着之意,已是见于言表。“残红”二字,承接“芳菲歇”三字而来。“雨轻风色暴”一句,描写暮春的天气特点。雨点虽小,但风头暴猛,足以摧残余花,断送最后剩下的一点春色。前面说过鶗鴂的叫声摧花,那只是一种拟喻性的修辞,这里的风雨交加,才是真正的摧花辣手。这一句回应“芳菲歇”“残红”,交代花落春去的原因是风吹雨打。“梅子青时节”一句,点明暮春初夏的季节,雨打风吹之后余花落尽,但见青青的梅子缀满枝头。这一句所写,与杜牧《叹花》“如今风罢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两句所写的情形相似。前结“永丰柳,无人尽日飞花雪”二句,是说梅子青时,百花都已凋落,园林一角的柳树无人赏爱,尽日飘飞着如雪的绵絮,这是一个春天最后的花朵了。“无人尽日”四字应该反读,能够见证“无人”,正说明有人在场。“无人”是说没有其他更多的人,但至少还有一人,在看无可看的暮春,独自爱惜着无人爱惜的点点飞絮。一种惜花伤春之意,虽未明言,至此已是淋漓尽致。

词的主人公应该是一位歌女吧,她原想弹拨琵琶聊作排遣,但是这个念头马上被她自己坚决否定了。为什么“莫把幺弦拨”呢?因为“怨极弦能说”,乐为心声,弦传心事,心中的极度怨恨之情,会通过弦索乐语诉说出来。讲真,这不正是减轻内心痛苦的有效方式吗,可她为什么不呢?这前后矛盾的两句词,隐含着歌女的难言之隐。这里存在几种可能:一是主观上不愿意倾诉悲怀,二是客观上不允许多说什么,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她所承受的巨大压抑痛苦即此可知,于是有了“天不老,情难绝”的指天起誓。具体内容可以不说,情感态度必须表明,只要苍天不老,两情就不会断绝。这是一个情感大胆热烈、性格刚强不屈的女子,与唐宋婉约词中哀怨娇弱的上层女性不同,而更多显示出一种民间的泼辣色彩。这两句的措语命意,也与汉乐府《上邪》、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等民歌作品十分接近。

接下来的比喻也是民歌体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承前回答“情”为什么“难绝”。“情”与“丝”连,“丝”与“思”谐,“双”字兼顾彼我,意指成双作对。这两句是全篇的“词眼”,说两人的心里像是用双丝编织的网络,密密麻麻地打起了千千万万个结子,纵横交错,难解难分。因了张先这两句词,“心有千千结”一语成了古今言情名句。情感态度既已表明,便用“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的景语宕开情语,描写长夜将尽、东窗未白、残月孤明之拂晓景色,侧写主人公伤春恨别、彻夜不眠、望月怀人、以寄相思的情景。这两句以景结情,余味悠长不尽。

细读这首词,文字的后面隐约潜藏着一个发生在春天里的悲剧爱情故事。鶗鴂叫歇了芳菲,风雨断送了花事,恨极而不能诉说,心结终无法拆开,似在喻指爱情遭受了不可抗拒的外力的摧残破坏,而相爱双方态度忠贞不渝,情思永不断绝。前人论张先词,指出“有含蓄处”“有发越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这首词上片写景托喻,可谓“含蓄”;下片言情激烈,可谓“发越”。上下片合观,则“含蓄”不至于隐晦,“发越”不至于露骨,分寸处理地恰到好处。语词意象和表现手法上,起句来自《楚辞》,前结来自唐诗,下片的情感态度类似汉乐府《上邪》与敦煌词《菩萨蛮》,丝网千结的比喻也是民间文学的习尚,这一切都让张先此词显得“凝重古拙”,确“有唐五代遗音”(夏敬观手批《张子野词》)。

杨景龙,笔名扬子、西鲁、南乔,河南鲁山人。二级教授,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年度人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成果鉴定专家,搜狐教育全国分省十大最受欢迎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诗歌教学、研究工作,兼事诗歌创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韵文学刊》《诗探索》《词学》等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古典诗词曲与现当代新诗》《传统与现代之间》《诗词曲新论》《不薄新诗爱旧诗》《花间集校注》《蒋捷词校注》等专著1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等10余项。在《奔流》《河南诗人》《中华诗词》《小楼听雨》等刊物和平台发表诗作300余首,编有个人诗选《餐花的孩子》《时光留痕》《与经典互文》等。论著入选“中华国学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推荐书目”,获评中华书局年度十大好书、中原传媒好书、中国读友读品节百社联荐优秀文艺图书,多次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夏承焘词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暨孟浩然新田园诗歌奖理论奖等奖项。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0 阅读:0

小楼听雨是诗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