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数科在华夏大地上种下新质生产力的“种子”

科技正能量 2024-07-27 17:13:37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还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和业态。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涌现,极大地丰富了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数字化技术创新,并不等于新质生产力。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他将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而新质生产力则是以创新为主导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强调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也强调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来驱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与熊彼特的观点相吻合。

所以,技术创新是“求新”的手段,并不代表“质优”的结果。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有技术创新为驱动,也要与生产要素相结合。也就是说,这些技术创新要与不同的区域经济特征和行业场景相融合,才能成为新质生产力。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存在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和千姿百态的行业需求。作为中国联通算网数智等数字化业务能力单元与产品中心的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中国联通的统一部署下,努力埋下一颗颗新质生产力的“种子”。

培育算网能力的“沃土”,让新质生产力加速生长

从2023年到2024年,大模型技术持续不断的冲击着我们的认知,并通过更为泛化的能力,加速了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40年,生成式AI每年可为全球经济带来2.6万亿至4.4万亿美元的增长,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背后,预示着百行百业的智能化升级将无处不在。

但支撑智能化趋势的算力和运力的供需鸿沟却依然存在。2018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盛行,算力的需求已经不是像过去一样,每18-20个月翻一倍,而是现在每年几十倍的增长,算力的供给能力正严重不足。

而网络不仅是连接算力单元的纽带,更决定了算力调度、数据流通的效率与稳定性。但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全球联接数量将至少提升10倍,从联接百亿的人到联接千亿的物,万物互联将成为现实,对网络能力的需求也将增长百倍。

这意味着,要实现泛在算力随需可用、弹性网络随需可入、智能调度随需可变,将算网能力打造成新质生产力的“沃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算网能力本身就是中国联通的优势,在算力供给方面,重点打造上海、呼和万卡智算集群,全网智算算力超15EFLOPS,发布AICC、AICP、星罗调度平台等五大智算产品,提供涵盖国家“东数西算”枢纽、31省重点城市、超600边缘节点的AIDC基座;在算力智联网方面,着力成为生态发展的“联结者”。打造“高通量、高性能、高智能”的算力智联网AINet,建设“新八纵八横”骨干光缆网,完成业内首例海量数据超3000公里无损传输,打通联接智能算力的“大动脉”;在新质算网能力方面,持续打造全域算网大脑,实现算、网、安、应用的多要素资源汇聚和调度,赋能行业实现泛在算力随需可用、弹性网络随需可入、智能调度随需可变。

特别是在智算能力供给上,中国联通积极拥抱智算产业发展机遇,全面升级联通云,推出智算五大产品、三大服务,构建场景化、专业化、差异化的智算服务,在沃土之上,让新质生产力加速生长。

元景大模型2.0,在行业场景洒下智慧的种子

当然,要在千行百业长出能够结出“智慧果实”的智慧树,仅仅有沃土还不够,还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园丁,能够根据不同行业的特征进行“施肥”。

联通元景大模型,就是这样的一位“园丁”。

在今年的巴展,中国联通首发了元景“1+1+M”大模型体系,并带来了一套加速大模型与行业应用相结合的运行逻辑。元景大模型既没有放弃通用大模型的能力提升,也没有忽略大模型在行业落地的适应性,反而针对特定行业的业务场景有的放矢,为大模型市场带来了一股新气象。

在近日的2024中国联通合作伙伴大会上,元景2.0的发布,则进一步在行业落地能力上实现升级,通过“更易定制、更懂行业、更加可信”的鲜明特色,为大模型时代的行业智能化洒下了智慧的种子。

基础模型是大模型技术的“根”能力。此前元景1.0最高布局到700亿多参数量语言模型,而元景2.0则大幅提升到2040亿参数元景多模态大模型,最大程度上拓宽了元景大模型的应用上限。

同时元景2.0也保持了1.0时期的特色,面向需求最紧迫的行业场景,针对性的突破技术难关。比如元景文生图大模型创新使用长语句编码模块和级联扩散架构,能够实现高可控的中文文生图,在中文长语句理解、局部强可控修改和中文文字生成能力上实现突破;元景语音大模型,具备一句话克隆人声、类人高自然度及副语言表达、多语种多方言混合生成能力,可实现单模型多任务语音生成等等。

另外,由于行业认知错位,技术复杂性高等难题的存在,行业大模型一直存在定制难的问题。针对这个核心痛点,元景2.0提供了MaaS平台-RAG和元景MaaS平台-智能体的黄金组合。

元景2.0 RAG创新性地使用了级联切分的方法,解决了建知识库时被从中间切开而“看不全”的问题;通过自适应的表格拆分和整合,自动补齐了表头和标题等信息,使表格问答的准确率提升了20%;针对车牌号、故障码等字符串查询“找不对”的问题,采用多路检索融合的方式,使回答准确率提升近20%。

而元景MaaS平台-智能体则致力于解决让大模型知道“什么时候该使用工具、使用什么工具”这两个难题,既明确了大模型的能力边界,也增强了大模型的精准意图识别能力。

这也回应了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中国联通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主任朱常波的表达,“只有真正深入产业,深入场景,才能体现大模型的价值,才能形成商业闭环”。同时联通元景落地成效显著,目前已形成35+行业大模型和100+个标杆应用,并在诸多场景助力提质增效。

筑牢安全屏障,为出海企业保驾护航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网络安全不仅是保障新质生产力稳定运行的基础,更是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知道,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安全的边界就不断被打破。

云计算的出现,让安全的边界上升到云端;5G和物联网的发展,让安全的边界从云端扩展到边缘,而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它们的漏洞又常被网络黑客频繁利用,带来更多不可预料的损失。

因此,要构建整体性、全局性的网络安全体系,将安全理念和技术延伸到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的全链条至关重要。

中国联通作为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始终积极发挥链长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基于运营商自身云网数据、营服体系等资源禀赋优势,打造了具有运营商特色的基础安全能力和覆盖“云网端数用服”的全场景安全产品体系。并聚合产业链优势资源和能力,形成行业领先的网信安全产品,并赋予运营商主业安全属性,形成了安全专线、安全宽带、云原生安全、安全DC等核心安全产品,同时打造了以墨攻、威胁情报中心等为代表的安全运营服务供给能力。

随着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供给链条,在供给侧已具备出海的基础。中国联通也发布了“安全产业链联合出海计划”,以“安全荟”产业链安全云市场为载体,打造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交流促进平台、供需对接平台、成果转化平台。

首先,基于墨攻平台国际版、34家合作伙伴200+款产业链安全组件,以及联合运营的MSS安全托管服务模式,加持AI元景网络安全大模型,通过“大模型+小模型+安全工具”的协同模式,高效助力“墨攻”安全运营服务智能升级,为出海用户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专家级安全运营托管服务。

同时,还依托国内首个网络安全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安全荟”,为生态伙伴提供海外案例分享、业务风险管控策略制定、海外法规要求识别等服务,助力伙伴合规出海,并移植基于国内市场一站式、专业化的安全运营服务经验,加快推进国际市场的产业链供需对接,支撑企业出海征程。

如今中企出海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仅是过去的产品出海,更多的是要将产能移向海外,是以生产和制造基地出海为代表的高质量出海。因此,从管理的角度,不再单纯是海外销售管理,而是复杂的海外供应链和迈向全球化管理的过程,这无疑增大了数据安全的风险。

可见,中国联通针对“安全产业链联合出海计划”和“安全荟”的创新,可谓恰逢其时,为中企出海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毫无疑问,数字中国建设是一个整体布局,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华夏大地上持续深入。联通数科,正在以全面的技术创新和行业理解,谱写一篇数字经济欣欣向荣的田园牧歌。

0 阅读:0

科技正能量

简介:相信文字有力量改变世界,坚持科技改变生活的正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