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一云一模型”,翻开城市发展史的一页华章

科技正能量 2024-07-30 20:38:12

今年初,国家数据局提出,要积极开展城市算力网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多级联动、融合创新、自主可控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布局。

城市算力网的建设,为政务云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并加强了云边协同能力,使得政务云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挑战,并进一步推动政务云向“一城一云”模式的城市云演进。

同时,国家将人工智能定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加快提升算力水平,推进算法突破,大力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大模型在城市升级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这又对具备智算能力云平台,提出了新的建设和升级要求。

因此,“一城一云”的架构,开始向为“一城一云一模型”方向延伸,使之成为城市大模型落地的新策略。

日前,IDC发布了中国政务云市场份额系列研究,对2023年政务专属云、政务公有云以及政务云运营服务三个市场的建设现状、市场环境与厂商份额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显示,政务云市场在发生转变,正逐步向智能化、数据驱动的方向演进。

当数据驱动和智能化成为政务云市场增长新的“双轮”,在变化中扣紧趋势,在趋势中主导变化的云服务商,才能在政务云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稳中有升,中国政务云市场呈现三大变化

随着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政府的治理场景也面临着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的挑战。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明确要“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云迁移”。

在政策的指引下,政务云的市场增长,一直处于稳步的加速过程中。IDC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为794.5亿元人民币,包含专属云557.6亿元、公有云154.7亿元、云运营服务82.2亿元,整体规模稳中有升。

同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政务云平台集约化建设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集约化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复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政务云平台的建设成本。同时,集约化建设还可以统一运维标准和流程,提高运维效率和质量,总体上为政府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率,节省资金。

其次,政务云正逐步向智能化、数据驱动的方向演进。

如今,政务云正逐步演变成为驱动城市治理创新、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的强大引擎。城市大模型的广泛应用,赋能了城市管理与服务的全流程智能化,从决策支持到实时监测,从公共服务到民生保障,每个环节都因智能化而变得更加高效、透明和人性化。

而数据开放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促进资源共享,数据的流通,为政务云创造了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整合交通、环境、医疗等多领域的数据资源,可以开发出智能交通系统、环境监测平台、健康医疗服务平台等应用,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公共服务。

第三,智算中心成为政务云建设重点方向。这个趋势其实与政务云的智能化发展相辅相成,无论是智慧应用还是城市大模型,都需要智算的“底座”。IDC也预测,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政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高度重视,政务云将更加注重智能算力的提升,以满足政府数字化转型中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支持需求。

总体而言,政务云稳中有升,市场迎来了智能化和数据驱动的增长驱动力,同时深度用云与精细化运营的新要求,则为政务云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大模型和数据要素,是市场发展的“两翼”

大模型与数据要素,之所以能够成为政务云市场发展的“两翼”,是有其必然性的。

在城市的智能升级建设中,大模型技术具有出色的泛化性、能够提供通用知识,而针对城市中的特定行业和领域的需求,要结合特定的行业和领域数据对通用大模型进行训练和优化,以适应城市各个场景的特定需求和挑战。

尤其是政务大模型能够从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到决策进行全方位支持,赋能城市管理,并形成闭环的智能化流程,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

在政务云的演进过程中,除了提供民生服务之外,也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城市产业升级,这就需要超大规模的算力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在统筹公共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AI大模型中心由此应运而生。

例如,由华为云打造的城市AI大模型中心(AIPMC)由“1个基础设施”“行业大模型+N个行业场景”和“4大产业联接”构建而成。其中“1个基础设施”指自主创新的AI基础设施,提供可持续的AI算力和盘古大模型五大基础模型;“N个场景”,覆盖泛政务、矿山、工业制造、医疗健康、化工、气象、交通、文旅等产业领域。

而数据作为大模型的“养分”,数据价值的释放也是大模型时代,城市智能升级的关键。

智慧城市是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城市体系,数据要素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智能化升级演进的动力。数据要素的引入和利用,可以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并推动大模型技术与城市场景的融合。同时,城市也应及时沉淀智慧城市数据要素资产,构建更专业的行业知识库,为大模型提供更强大的数据支撑。

可见大模型和数据要素,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关系。抓住这两点,就等于握住了政务云市场的致胜密码。

而这两者恰是华为云的优势。

今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2024“数据要素x”行业推进大会上,华为云参与建设的四大案例荣获《2024“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50佳》。在盐城,盐城市大数据集团携手华为云、清华大学打造“数据要素×盐城模式”,实现了数据要素在商贸、金融、医疗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在襄阳,襄阳市大数据中心联合华为云,共同建设襄阳市中小微企业会计综合服务平台,聚焦会计信息化改革,助力企业融资,已成功对接多家银行并实现放款。在邢台,邢台市大数据发展中心依托华为邢台政务云平台,搭建了“邢台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政务信息互通,赋能城市管理、服务民生。在泰安,依托华为泰安政务云平台,泰安市创新金融场景,打造数字金融大脑,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盐城数梦小镇

在广州,华为云盘古政务大模型在多场景中的通用性和泛化能力,为城市摄像头加装上“智慧大脑”,快速感知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出现的占道经营、垃圾裸露、垃圾乱扔等90+城市管理问题,实现7×24小时不间断“慧眼识事”,实现异常事件分钟级自动发现、自动立案,将城市“六乱”治理等业务场景的平均识别精度提升20%以上。东莞市则联合华为云落地以城市产业赋能为牵引的盘古大模型中心,汇集制造行业数据集打造智能制造大模型,为企业提供开箱即用的模型服务,推动大模型真正进产线,未来将上线100+场景模型,服务东莞制造行业300余个企业,将东莞打造成“智”造名城。

大模型加持助力广州白云精“绣”“智”理

蝉联政务云市场“王座”,华为云凭什么做到领先?

根据IDC研究数据,华为云在中国政务专属云市场以22.9%的份额位列第一,其中,基础设施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25.7%,PaaS市场保持绝对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IDC在2024年首次对政务云PaaS进行排名,展现出面向城市复杂场景的治理、交通、应急,以及数据要素开发、产业集群服务,业务变化等处理能力,要求云平台需要更高阶的技术服务能力投入。华为云多年来在PaaS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是其能够更好地为城市管理者提供高阶云服务,并取得市场领先的主要原因。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优秀市场表现的背后,是华为云在政务云领域全方位的领先。

首先,技术与实践沉淀,积小胜为大胜。华为云不放过任何一个助力政务云赋能的机会,从经验和实践中反复磨炼。从“政务云”升级“城市云”,华为城市云以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技术及运营能力,深耕全国160多个城市,服务800多个项目,在技术创新、数字赋能、产业生态、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参与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和智能化升级,致力于成为城市数字化转型“合伙人”。

特别是“一城一云一模型”模式下的华为云AIPMC,相当于城市级人工智能大模型解决方案,将高密度技术和高价值场景结合,翻开城市发展史的一页华章。

华为云城市一朵云3.0

其次,与时俱进,紧扣数据驱动和大模型的时代脉搏。

在数据方面,城市一朵云3.0基于丰富的数据治理和自身数据流通的实践,推出数据要素流通方案,通过华为云数智融合、区块链和隐私计算能力,支撑算法、模型和数据集等高质量数据产品的开发,通过EDS交换数据空间让数据可信流通与授权运营,让数据在“可信、可控、可证”的流通中为城市创造更多的价值。

而在大模型创新方面,华为云重磅发布了盘古政务大模型。可以对百万级别的政策、公文进行精调,理解城市的政策法规。同时得益于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从发现城市异常现象,到分析出现象的根因,找到责任部门以及给出处置建议,将城市治理的效率提升50%以上。

第三,“一城一云一模型”,让城市云发展走进新时代。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华为云正推出新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架构,从“一城一云”进一步延伸至“一城一云一模型”,同时希望携手更多生态伙伴连同各地政府,共同深入到城市各行各业中,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服务智能化和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稳步向前,市场增长是政务云市场不变的主基调,而数据和智能的新驱动,又展现了政务云不断迭代和积极变化的一面。抓住政务云发展主旋律的华为云,通过“一城一云一模型”理念,让城市云发展走进新时代。

0 阅读:0

科技正能量

简介:相信文字有力量改变世界,坚持科技改变生活的正面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