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及下辖的几个县,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熙来攘去世界 2025-02-13 00:55:22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古称丰富多样,包括钟吾、下相、宿豫等,这些名称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宿迁市

• 下相:春秋时为宋邑,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此地属楚。秦代实行郡县制,在此设下相县,因位于古相水下游而得名,是项羽的故乡。西汉初,下相县属临淮郡,曾封楚丞相冷耳为下相侯,后因谋反国除为县。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下相县为从德县。东汉时,下相县属下邳国。三国时,为魏国徐州下邳郡属地。

• 宿豫: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始置宿豫县,治所在今泗阳县郑楼镇古城山。南北朝时期,隶属不定。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宿预为宿豫。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宿豫郡存宿豫县,开皇九年(589年)宿豫县属河南泗州,州治所设在宿豫县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宝应元年(762年),为避代宗李豫讳,改称宿迁。

• 钟吾:春秋时期为钟吾国。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派孙武、伍子胥兴师伐罪,司吾城破,钟吾国灭亡,辖地被并入吴国。后越国吞并吴国,此地属越,战国后期,越国为楚国吞并,又属楚。秦统一后,置下相县等,钟吾之地归其管辖。

宿城区

曾为下相县治所,是宿迁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域。明代万历四年黄河泛滥,宿迁城毁,次年知县喻文伟将宿迁县城北迁到马陵山余脉灵杰山南坡,并另建新城。境内文化遗迹众多,承载着宿迁的历史记忆,如项王故里,是纪念项羽的重要场所,展示着丰富的楚汉文化。

宿豫区

• 钟吾(部分区域):春秋时为钟吾国的一部分,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至秦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间,相继为吴国、楚国的属地。

• 宿豫:东晋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置宿预县,当时的宿预县包含了今宿豫区部分区域。唐宝应元年(762年),宿豫改为宿迁后,其区域范围逐渐演变,形成了后来的宿豫区。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如嶂山森林公园等,历史上也是重要的农业和水运区域。

沭阳县

• 厚丘:西汉时境内始置厚丘县。汉景帝时是卫绾的封地称建陵。

• 怀文:南北朝时,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置怀文县。北周建德七年(578年),怀文改为沭阳县。

• 沭州:隋朝改沭阳为沭州。唐初改属泗州、海州。

泗阳县

• 凌县:秦朝时称凌县,治所在今泗阳众兴。

• 泗阳:汉朝时称泗阳,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第一次叫泗阳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在泗阳、凌县、于县等地设置泗水国,国都设在凌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置宿豫县,泗阳县境域部分属宿豫县。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泗阳县废。金代,复置淮滨县,治所在桃源镇。元、明、清时期改称桃源县。1914年因与湖南省桃源县名相重,改称泗阳县。

泗洪县

• 徐县:秦朝时期泗洪属徐县。

• 高平郡(部分时期):南北朝时期属高平郡。

• 徐城县:隋唐时期为徐城县,仍隶属于泗州管辖。宋初,泗州治所由宿豫迁至临淮县(今泗洪县东南城头乡临淮村)。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泗州城被洪水淹没,泗州治所迁至盱眙。1949年4月,以泗南县、泗宿县的大部分区域及洪泽湖管理局、泗阳县龙集、界集区等地合并设置泗洪县。

综上所述,宿迁市及其下辖县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古称不仅见证了宿迁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历程,也承载着当地人民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归属感。在未来的发展中,宿迁市将继续弘扬历史文化传统,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繁荣发展。

0 阅读:0

熙来攘去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