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及下辖的几个县,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熙来攘去世界 2025-03-01 02:52:36

资阳市,这座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城市,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资阳人”的故乡,更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遗产的古城。其古称及其历史信息,详细如下:

资阳市

• 资中: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古资阳首次建置,名“资中县”,属犍为郡。新朝时属西顺郡,东汉时又属犍为郡,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恢复旧制,资中县仍属于犍为郡。

• 资阳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资州为资阳郡,恢复资阳县,属资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资阳郡为资州,其后州郡几经更名,资阳县隶属关系未变。

雁江区

• 资阳县:北周武成二年(560年),资中县更名资阳县,属资中郡。此后历经隋、唐、宋等朝代,资阳县建制基本延续。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废资阳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复置资阳县,属成都府。明正德八年(1513年),资阳县属简州。清雍正五年(1727年),资阳县属资州。民国时期,资阳县先后属下川南道、永宁道等。1993年1月,撤销资阳县,设立县级资阳市。2000年,改县级资阳市设雁江区。

安岳县

• 普州: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设州置县,称普州。安岳在历史上长期作为普州的治所,是川中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唐朝时期,普州的文化和经济都较为繁荣,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唐代的苦吟诗人贾岛曾在普州任职,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和传说。宋代,普州的石刻艺术达到鼎盛,现存的唐宋摩崖造像10万余尊,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代表。元明时期,由于战乱等原因,普州的经济和人口受到一定影响。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普州降为安岳县,隶属潼川府。此后,安岳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乐至县

• 普慈郡下辖县:南梁普通元年(520年),资中县改置普慈郡,当时乐至地区属普慈郡管辖。北周时期,继续在这一地区设置普慈郡。

• 乐至县:唐武德三年(620年)置乐至县,因乐至池为名。在历史上,乐至县一直是连接成都平原和川中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和农业生产区。宋代,乐至县的经济和文化有了一定发展,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者和文人。明清时期,乐至县的人口和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成为川中地区的一个重要县份。在近现代,乐至县因是陈毅元帅的家乡而闻名遐迩,陈毅元帅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乐至县增添了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0 阅读:0

熙来攘去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