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这个内卷严重的社会,不少人都被996工作制搞得苦不堪言,而其实早在去年11月,欧盟就通过了《禁止强迫劳动法》,而且对中国企业有所影响。
过听这个名字,当时不少打工人就觉得自己的春天终于要来,不用再为“中国资本家”当“牛马”。
然而咱们仔细想想,欧盟此前对中国的做法可不都是好的,如此一举倒像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那么,欧盟的这项举措真的是为我们好吗?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内卷社会下的福音?
所谓“996工作制”,其实就是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这种近乎压榨的工作制度,正在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无数人的健康与生活。
更讽刺的是,这种论调居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同,仿佛不接受996就是不够努力,不够上进。
但现实是,996早已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行业。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各行各业都在上演着相似的剧本。
有的企业甚至变本加厉,从996升级到997,让员工彻底失去了休息的权利。
加班费?那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冠农堂皇的理由:项目紧急、客户需求、业绩压力......
说实话,这种工作制度属实有些非人性化了,但相信大部分人只能无奈接受,毕竟只是打工人,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
不过在2023年11月,一个看似利好的消息传来:欧盟通过了《欧盟市场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
各大社交平台上,类似的评论不断涌现。人们期待着这个来自大洋彼岸的法案能够给国内的劳动环境带来一些改变。
毕竟,如果产品无法出口到欧盟,那些依赖外贸的企业或许就会被迫改善工作制度。
然而,现实总是没有那么美好。即便有了这个法案,996的问题依然难以根除。
不接受996?后面有一大堆人等着来替补你的位置。更何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很多人都在为保住饭碗而拼命,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裁员的对象。
每天早出晚归,周末加班加点,这样的生活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常态。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过劳死案例,看到那些因长期加班而身心俱疲的年轻人。
或许,欧盟的这个法案能带来一些改变。
只是可惜的是,欧盟似乎并不是真的想在这方面费心。
别有用心
那咱们就再看看欧盟自己的劳动环境,真的就那么完美无缺吗?
虽然他们标榜着每周35小时工作制,但实际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
许多欧洲职场人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只是形式更加隐蔽。
更值得警惕的是,欧盟这次的举动,很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贸易战略。
这次的《禁止强迫劳动法》,会不会是同样的剧本?
这对于依赖出口的中国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而当中国企业失去市场份额时,谁来填补这个空缺?
答案不言而喻,正是欧美企业自己。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制裁可能会对中国的劳动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因为当企业因为出口受限而利润下降时,最先受到影响的必然是基层员工。裁员、降薪、减少福利,这些都是企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到那时,我们这些打工人不仅没有摆脱996的困境,反而可能连基本的工作机会都保不住。
有人可能会说,即便如此,只要能改善工作环境,暂时的阵痛也是值得的。
他们要的不是改善全球劳工环境,而是为自己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
所以欧盟这次的举动,与其说是在帮助中国的劳动者,不如说是在为自己的产业利益铺路。
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打工人来说,期待外部力量来改变现状,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真正的改变,应该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努力,来自于国家的政策调整,来自于整个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重视。
把希望寄托在他国的法案上,无异于缘木求鱼。
破解996困局
事实上,国家层面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不断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这场改变,正在悄然发生。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1年就明确表态:996工作制违法。
这不是一句空话,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具体案例的公布,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要彻底解决996问题,仅靠法律约束是不够的。
这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就业环境、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就拿当前的就业形势来说,在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很多人即便知道996不合理,也不得不默默承受。
因为他们担心,一旦提出异议,等待自己的可能是失业的命运。
降低基本工资、提高业绩指标、增加考核压力......这些手段,让员工不得不主动加班来完成工作。
这种观念的转变,或许才是改变996困境的真正希望。
结语
破解996困局,不能寄希望于某个法案,也不能指望某个外部力量的干预。
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每个劳动者的觉醒和行动。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有人性的工作环境。
毕竟,追求美好生活是每个人的权利。
在这条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看到改变的曙光。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对“996”说不!整治超时加班,国家出手了!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欧盟强迫劳动产品条例将生效,中国企业需警惕!
环球网-针对中国?欧洲议会通过所谓“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法”,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