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不会,但是应该有过一段和谐的婚姻生活,虽然时间不太长。
首先申明,这个回答,不以一百二十回本为依据。在这个版本里,“林黛玉焚稿断痴情”和“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是同时,为了婚礼还叫走了雪雁,本来是要叫走紫鹃的,几乎让黛玉在无亲无朋的情况下孤独离世。如果是这样,那宝钗就是害死黛玉的凶手,至少也是既得利益者。
喜欢上害死爱人的凶手,无法理解,宝玉的人品也低劣了。
原著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黛玉逝世在前,宝钗结婚在后。宝玉心里,始终惦记着黛玉,把她当成亡妻来缅怀。
为什么这么说?小戏子藕官有一番话,博得了宝玉激赏:“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生,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这段话就是预示,告诉我们八十回后,黛玉已死,宝玉将结婚,却是视为“续弦”,而把黛玉放在心中“情深意重”。
此举在别人看来,很难理解。如果娶了别人,不免会对死去的前任深有醋意,对宝玉,则会有下意识的争宠。这种心理一定影响夫妻感情。但是宝钗深刻了解宝黛一段情,能够理解和接受。这是他们和谐相处的基础。
可是,婚姻生活,不是只有理解就万事大吉。尤其是在贾府败落之后,宝玉作为小家庭的男主人,也作为贾府中唯一“可继业”的人选,他应该承担起家庭责任,小到养家糊口,大到复兴家业。
宝玉肯吗?他生来最讨厌“仕途经济”。
如果是黛玉,我相信,她就是穷死、饿死,也不会逼着宝玉去做不喜欢的事。宝钗就不同了。宝钗最喜欢劝谏,也最擅长劝谏,见缝插针地劝谏,受到冷落也不停止劝谏……这些,在八十回中已屡有表现了。
和八十回中不同的是,婚后的宝钗宝玉已是夫妻一体。“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宝玉的不求上进,直接伤害了宝钗的利益,让她的人生失去希望。
宝钗当然不肯听之任之,于是加倍劝谏。宝玉偏偏听不进去,不肯做出改变,又没处可逃、没处可避。现实的压力,三观的不合,才让这对夫妻矛盾越来越尖锐。闹得受不了了,宝玉索性“悬崖撒手”、一走了之。
没有三观一致,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只凭一时一事的理解,是没办法并肩白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