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1]文恩,黄思思,彭杰,等.前列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脑转移差异的机制初步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9,27(12):2065-2069.
[1]王永楠,王启弘.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前列腺癌脑转移1例[J].肿瘤预防与治疗,2022,35(07):670-672.
70岁的张福林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农民,家住吉林一个小村子,靠种地和偶尔打零工过日子。
2016年10月,秋收刚结束,天冷得让人直哆嗦,他坐在炕头上跟老伴儿唠嗑,手里捧着个搪瓷缸子,里面是滚烫的玉米粥。

那阵子,他总觉得下身不舒服,尿尿的时候断断续续,像水龙头坏了似的,憋得慌。他没当回事,心想年纪大了,哪能没点毛病,忍忍就过去了。
日子一天天过,张福林的症状却没消停。晚上睡觉,他得爬起来好几回,尿意憋得他睡不着,站在院子里对着墙角,半天挤不出几滴。
村里人笑话他,说他这岁数还跟年轻人似的“夜生活丰富”。他也跟着笑,可心里头开始犯嘀咕。
11月初,老伴儿李翠花看不下去了,硬拉着他去镇上卫生所瞧瞧。

医生摸了摸他的肚子,又问了些问题,皱着眉说:“可能是前列腺出毛病了,得去大医院查查。”
张福林不乐意,觉得花那冤枉钱干啥,可拗不过李翠花的唠叨,第二天还是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
县医院里人挤人,张福林排了半天才轮上号。医生安排了一堆检查,他稀里糊涂地跟着做。
抽血、尿检、B超,折腾了一天,报告单拿出来,医生指着几行字跟他讲:
“PSA(前列腺特异抗原)值12.4ng/mL,正常不该超4;前列腺体积47立方厘米,有点大了;尿流率每秒10毫升,偏低;

残余尿量80毫升,排不干净;血常规还行,白细胞6.8×10⁹/L;肾功能正常,肌酐85μmol/L。”
张福林听不懂这些数字,只听医生最后说了一句:“怀疑前列腺癌,得做活检。”他脑子嗡了一下,活检啥意思他不知道,但“癌”字他听明白了。
活检结果没两天就出来了,确诊前列腺腺癌, Gleason评分7分,属于中度风险。医生建议手术,张福林犹豫了几天,还是点了头。
2016年12月,他在省城医院做了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那天,他躺在手术台上,麻药打下去前还嘀咕:“这辈子没进过这么高级的地儿。”
术后恢复不算快,插着尿管那几天,他疼得直哼哼,老伴儿守在床边给他擦汗。

医生说手术挺成功,肿瘤切干净了,嘱咐他每半年复查一次,吃点药控制激素水平。张福林松了口气,觉得这坎儿总算过去了。
2017年春天,他回了村里,日子慢慢回到正轨。地里的活儿轻了些,他就帮着老伴儿喂鸡、晒苞米。身体比以前虚,走路喘得快,可他觉得自己能扛。
复查去了两次,指标都还行,PSA降到0.2ng/mL以下,医生拍着他的肩说:“恢复得不错,别太累就行。”
他笑呵呵地点头,觉得这病算是翻篇了。
可到了2018年秋天,张福林开始觉得头晕。起初他以为是天冷血糖低,喝点红糖水就对付过去了。可头晕越来越频繁,有时候站着都能晃两下。

过年时,他跟儿媳妇打电话,说话还结巴了几句,家里人都当他喝多了,没在意。
2019年3月,情况更糟了,他干活时突然摔了一跤,爬起来后左胳膊使不上劲。李翠花急了,赶紧叫儿子开车送他去医院。
省城医院的CT片子一出来,医生脸色沉了下来:“脑子里有个占位性病变,3.5厘米大小,边界不清楚,像是转移瘤。”
张福林懵了,问啥是转移瘤,医生叹了口气:“就是前列腺癌跑到脑子里去了。”
一堆检查又摆在他面前:核磁共振显示病灶在右侧顶叶,PET-CT提示脑部高代谢区,血检PSA飙到28.6ng/mL,骨扫描没异常,肝肾功能还凑合,血钙2.3mmol/L。

张福林听完这些,坐在诊室里半天没吭声,老伴儿在旁边抹眼泪。
医生翻看了他的病历,问他术后有没有按时复查,他支支吾吾地说:“头两年去了,后来觉得没事就没去。”医生摇摇头:“你忽略了一个细节,癌症这东西,术后监控不能松懈。”
那天晚上,张福林躺在病床上,盯着天花板,脑子里乱糟糟的,想起这几年稀里糊涂过的日子,心里一阵发凉。
几天后,他开始头痛得厉害,疼得在床上打滚,嘴里喊着救命。护士给他打了止痛针,他迷迷糊糊睡过去。
醒来时,儿子守在旁边,眼圈红红的。张福林想说啥,可舌头不听使唤,只能挤出几个含糊的音。

医生过来查房,说脑转移瘤压迫神经,已经影响到语言和运动功能。家属围着医生问怎么办,医生低声说:“晚了,手术风险太大,只能保守治疗。”
那天深夜,张福林疼得又醒了,他攥着床单,喘着粗气,眼神里满是茫然和恐惧。
前列腺癌转移到脑部的情况并不常见,但张福林的故事却让人忍不住去想,这病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一点的。医生提到的“忽略了一个细节”,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前列腺癌在老年人里不算稀奇,尤其像张福林这样的70岁老人,身体机能下降,内分泌变化,风险自然就高。医学上,这病起源于前列腺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跟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早期症状不明显,尿频、尿急、排尿困难这些毛病,很多人不当回事,觉得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

可时间一长,癌细胞不老实了,就可能扩散到别处,比如骨头、肺,甚至脑子。
手术切除前列腺是常见治疗法,像张福林做的那种根治性切除术,目标是把肿瘤连根拔起。术后PSA值降到很低,说明当时癌细胞基本被清干净了。
但这病狡猾,微小的癌细胞可能早就悄悄溜出去,潜伏在身体某个角落。
术后复查就是要盯着这些“漏网之鱼”,通过定期查PSA、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可张福林后来没坚持复查,等于给了癌细胞可乘之机。
脑转移是前列腺癌晚期的一种表现,发病率不算高,大概占所有转移病例的1%-2%。

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跑到脑子里,形成新的病灶。脑子这地方特殊,空间有限,肿瘤一长大就压迫周围神经,头痛、肢体无力、说话困难这些症状就来了。
张福林头晕、摔跤、结巴,都是脑子里那块病灶捣的乱。医生说的“占位性病变”,就是指脑子里多了个不该有的东西,挤占了正常组织的地盘。
为啥会转移到脑子?专家分析,这跟癌细胞的特性有关。前列腺癌细胞有时候会“偏好”某些器官,可能跟局部微环境、血流路径有关。
术后没好好控制激素水平,也可能是诱因之一。雄激素是前列腺癌的“燃料”,手术后通常得吃药压着它,张福林没提过这茬,八成是没太当回事。

再说检查的事儿,PSA是个关键指标,正常人一般在4ng/mL以下,癌症患者术后要是升上去,十有八九是复发了。张福林从0.2跳到28.6,说明癌细胞早就卷土重来。
CT、核磁这些影像检查能看到转移灶,但前提是你得去做。张福林拖了两年多,等症状严重才上医院,癌细胞已经站稳脚跟。
这病能防吗?有点办法。手术后按时复查是头一条,别嫌麻烦,半年查一次PSA,贵不了多少。生活上,别老坐着不动,抽空走走,少吃油腻腻的东西,保持点体力。
年纪大了,尿尿不顺别硬扛,早点找医生看看,兴许能抓个早。再有,家里人得多留心,老年人自己不注意,儿女得提醒着点。

张福林这事儿,归根到底是没把术后监控当回事。
医生那句“忽略了一个细节”,点的是复查这根弦。癌症不是切了就完事儿,它像埋在土里的种子,啥时候发芽谁也说不准。防着点,总比等到疼得喊救命再后悔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文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