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研究发现:老人若经常爬楼梯,用不了一年,身体或有3大改善

安恒远养护说 2025-03-20 16:22:40

[1]杨少波,刘艺辉,樊奕亨,等.楼梯行走对膝骨关节炎影响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分会.第二十二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集.太原理工大学体育学院;,2022:345-346.DOI:10.26914/c.cnkihy.2022.021660.

73岁的张秀兰是河北一个小县城的退休会计。

2019年6月,她正式从单位离职,结束了三十多年伏案工作的日子。那时候,她住在老旧的职工宿舍,四楼,没有电梯。

年轻时,她是单位里出了名的“快手”,算账麻利,走路带风,可退休后,日子慢了下来,身体也渐渐跟不上。

她喜欢早起去菜市场买菜,中午在家煮一锅面,下午坐在阳台上织毛衣,日子平淡得像一潭水。

起初,张秀兰并没觉得身体有什么大问题。只是偶尔上楼时,腿脚有点沉,喘气比以前粗了些。她总安慰自己,这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

楼道里贴着“多运动有益健康”的小广告,她瞥一眼,没多想。那年夏天,她拎着两斤西红柿爬到四楼,停在楼梯口喘了半分钟,心想,这样下去可不行。

她听隔壁老王说过,爬楼梯能锻炼腿脚,便决定试试。从那天起,她每天早晚各爬一次楼梯,从一楼到四楼,来回两趟。

刚开始,爬楼梯对她来说并不轻松。第一周,爬到三楼时腿肚子就酸得发抖,她扶着栏杆歇了好几回,手心里全是汗。

楼道里灯光昏黄,墙皮剥落,她喘着气抬头看还有一层,心头有点发怵。可她咬咬牙,告诉自己不能半途而废。

慢慢地,身体似乎适应了。半个月后,她发现爬到四楼时不用歇那么多次了,腿也没那么酸了。她心里有点高兴,跟老伴念叨:“看来这法子还真管用。”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秀兰的生活多了点盼头。她开始留意自己的变化。三个月后,她去菜市场买菜,拎着五斤土豆走回家,步子比以前稳当。

邻居李婶见了她,直夸她气色好,说她看着比实际岁数小。她笑笑,没多说,心里却挺受用。

她还给自己加了点“任务”,每天多爬两趟,觉得这样能让自己更结实。

冬天来了,她裹上厚棉袄,踩着咯吱作响的楼梯,呼出的白气在楼道里飘散。她喜欢这种感觉,像年轻时忙活工作的劲头又回来了。

2020年春天,张秀兰的身体状态确实好了不少。以前上楼得扶着栏杆,现在她能一口气爬到顶。走路时,腰板挺得直了,连老伴都说她精神头足。

她开始跟邻居聊起自己的“秘诀”,有人点头说要试试,有人笑她瞎折腾。

她不在意,觉得自己找对了路子。那段时间,她甚至觉得自己还能干点别的活儿,比如帮孙子搬搬书桌,或者去公园走上几圈。

可这种好日子没持续太久。2020年5月的一个早晨,天刚蒙蒙亮,张秀兰像往常一样下楼再上楼。她穿着一双旧布鞋,踩着熟悉的台阶,一步步往上走。

刚到三楼,她突然觉得胸口像被什么堵住了,喘不上气来。

她停下来,靠着墙喘了几口,手按在胸前,觉得心跳得厉害。她想可能是累着了,便慢慢往上挪。可刚迈出一步,胸口猛地一紧,像有根绳子勒住了她。

她腿一软,摔在楼梯上,头磕在台阶边,发出沉闷的响声。

楼道里静悄悄的,没人听见动静。张秀兰躺在冰冷的台阶上,喘息越来越弱。她想喊,却发不出声,手抖着摸向口袋里的手机,可怎么也抓不住。

过了十多分钟,楼下的赵大爷出来遛狗,听见楼梯上有动静,赶紧跑上去一看,吓得腿都软了。

他喊来邻居,几个人七手八脚把她抬下楼,打了急救电话。

救护车来得很快,张秀兰被送进县医院急诊室。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肌钙蛋白I数值飙到2.8 ng/mL(正常值小于0.04 ng/mL),血压160/95 mmHg,心率110次/分,血氧饱和度跌到88%,胸片提示肺部有轻度淤血。医生诊断她是急性心肌梗死,俗称心梗。

抢救时,医生给她用了溶栓药,还插了导管做急诊介入治疗。医生事后解释,心梗是冠状动脉突然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可能是长期潜在的心血管问题被过度运动诱发了。

那么张秀兰这种情况究竟是不是因为爬楼梯剧烈运动导致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爬楼梯带来的身体变化

张秀兰摔倒后被确诊为心梗,这事儿听起来挺吓人,但其实爬楼梯本身不是坏事,甚至还能给老人带来好处。

研究表明,老年人要是能坚持爬楼梯,不出一个年头,身体可能会在三个方面变好。首先是腿脚力气变大。楼梯每迈一步,都得靠腿部肌肉发力,尤其是大腿和臀部的肌肉群,像股四头肌这些,时间长了自然就结实了。

张秀兰之前爬楼觉得腿酸,后来能一口气上四楼,就是这个道理。医学上管这叫“下肢肌力增强”,对老人来说,腿脚利索了,走路摔跤的风险也能少点。

再说心肺功能。爬楼梯是个有氧运动,心脏得使劲泵血,肺也得加快换气。时间久了,心脏供血能力强了,肺活量也能上去。

张秀兰以前喘得厉害,后来慢慢没那么费劲,就是心肺在悄悄变好。国外有研究说,每天爬个五六层楼,心血管健康能有明显改善。

不过,这得有个度,像张秀兰这样心脏本来就有隐患的,过头了反而容易出事。

最后是骨头硬朗。老人上了岁数,骨密度容易下降,骨头一碰就脆。可爬楼梯时,腿脚得承受身体重量,这叫“负重刺激”,能让骨骼慢慢变结实。

医生常说,这跟走路不一样,楼梯的坡度让骨头受力更大,对防骨质疏松有点用。张秀兰腰板挺直了,可能就跟这有点关系。

为什么会突发心梗

张秀兰的故事让人唏嘘,她爬楼梯是为了身体好,怎么就倒下了呢?医生说,这得从心梗的根儿上讲。心梗全名叫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的冠状动脉堵了,心肌没血供就坏死了。

堵住血管的,通常是动脉里堆起来的脂肪斑块。老人岁数大了,血管弹性差,斑块一多,稍微有点刺激就可能破裂,血栓一形成,血管就堵了。

张秀兰检查时,肌钙蛋白那么高,就是心肌坏死的信号。

那爬楼梯怎么就成了导火索?其实,运动时心脏得拼命干活,血压高了,心跳快了,氧气需求也多了。

要是血管本来就窄,这时候血流跟不上,心肌缺氧就可能出大事。医生管这叫“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

张秀兰之前没查过心脏,可能早就有点毛病,爬楼梯只是把问题暴露了。专家说,这种情况在老人里不算少见,尤其是有高血压、抽烟史或者血脂高的人,运动前最好先摸摸底。

还有个事儿得提,体力活不能瞎来。张秀兰每天爬好几趟,觉得自己行,可身体未必吃得消。医生讲了个词,叫“心功能储备”,意思是心脏能额外承担多少负荷。

年纪大了,这储备就少,稍微一用力,可能就超标了。她摔倒前胸口闷、心跳快,就是心脏在喊停,可惜她没当回事。

老年人爬楼梯咋办才安全

爬楼梯有好处,可张秀兰的事儿也提醒人,得悠着点。先说怎么爬。医生建议,老人别一口气冲上去,走几步歇一歇,感觉喘或者腿软就停下。

速度慢点没关系,关键是别让心脏太累。像张秀兰刚开始那样,扶着栏杆慢慢来,其实挺合适。还有,穿双软底鞋,别光脚或者穿拖鞋,摔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者,得知道自己身体咋样。爬楼梯前,最好去医院查查心电图、测测血压,看看有没有冠心病或者别的毛病。

张秀兰要是早知道血管有问题,可能就不会这么拼。

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心脏彩超和血脂检查挺重要,能看出隐患。别觉得自己没事就硬撑,身体信号不对劲,比如胸闷、头晕,得赶紧歇着,必要时找医生。

最后,生活习惯得跟上。爬楼梯是锻炼,可光靠这个不够。医生常念叨,吃得清淡点,少油少盐,烟酒尽量碰都别碰,晚上睡好觉,这些都能让心脏少受累。

张秀兰平时爱吃点咸菜,觉睡得也不多,这些小习惯可能都在拖后腿。

专家还提了句,家里有楼梯的老人,可以当个锻炼工具,但别逞能,量力而行最要紧。

提醒一句:爬楼梯有益,但心肺得跟得上,查清楚再动,别让好事变坏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文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