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1]唐加阳.为何不吃饭比吃了饭血糖还高[J].江苏卫生保健,2018,(06):17.
[1]郑思敏,吴松泉,朱心悦,等.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应对信心的研究进展[J].军事护理,2025,42(03):66-69.
42岁的李翠兰是个普通的小学食堂管理员,家住河北一个小县城,平日里负责给学生们准备午饭。

她和丈夫育有一个读初中的儿子,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也算平稳。
2024年3月,春风刚吹过县城,校园里的柳树抽出嫩芽,李翠兰却觉得身上有些不对劲。
她起初没在意,毕竟春天总让人有点懒洋洋的,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发现自己老是口干,总想喝水,尤其是晚上,半夜醒来好几次,嗓子干得像被砂纸磨过。
李翠兰平时生活简单,每天早上6点起床,给儿子做早饭,然后骑自行车去学校。
中午忙完食堂的事,她就回家歇一会,晚上再做点家务。

她不爱吃甜食,家里也没啥零食,饭菜多是自家种的菜和米饭。她觉得自己挺注意健康的,体重也稳定在130斤上下,身高1米6,不算胖。
可这几天,她发现裤腰紧了不少,脚也有些肿,穿鞋时得使劲塞进去。她琢磨着可能是春天水土湿气重,没往深处想。
到了3月中旬,她开始觉得累得厉害。食堂里搬一筐土豆,她得歇两次,腿像灌了铅似的。她还发现视力有点模糊,看学生点餐单上的字得眯着眼凑近了看。
她跟丈夫念叨了几句,丈夫说可能是年纪大了,眼睛花了,让她抽空去镇上诊所瞧瞧。

3月20日,她骑车去诊所,医生量了血压,140/90mmHg,偏高但不算严重。医生问她有没有其他不舒服,她提到口渴和乏力,医生皱了皱眉,建议她去县医院查个血糖。
第二天一早,李翠兰空腹去了县医院。挂了内分泌科的号,医生让她先抽血,又安排了几个检查。她坐在采血室外面的长椅上,等结果时手心有点出汗。
两个小时后,护士把检查单递给她,她拿过去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字。
她不懂这些,只能等着医生解释。医生叫她进诊室,翻看了检查单,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检查结果显示,李翠兰的空腹血糖高达12.8mmol/L,正常值应该在3.9-6.1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HbA1c)8.9%,反映了过去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远超正常上限6.5%。
尿常规检查发现尿糖阳性(+++),说明肾脏已经开始排出多余的糖分。血脂检查也不乐观,总胆固醇5.8mmol/L(正常值<5.2mmol/L),甘油三酯2.3mmol/L(正常值<1.7mmol/L)。
医生又让她做了胰岛素分泌功能检测,C肽水平偏低,只有0.8ng/mL(正常范围1.1-4.4ng/mL),提示胰岛功能减弱。超声检查还发现她的肝脏有些脂肪堆积,确诊为轻度脂肪肝。

医生放下检查单,抬头看着李翠兰,说:“你的血糖已经失控了,情况不轻,属于2型糖尿病。
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可能有段时间了。你最近生活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习惯或者变化?”
李翠兰愣住了,她觉得自己没吃啥甜的,怎么就糖尿病了?医生没多解释,只是叮嘱她尽快住院观察,调整生活方式,还开了几盒降糖药让她先吃着。
走出诊室,李翠兰脑子里一片乱麻,想不通自己咋就摊上了这病。李翠兰的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她是不是在哪儿做错了啥?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春天到了,不少人觉得犯困、没劲儿,以为是“春困”闹的,李翠兰也是这么想的。
可实际上,这种疲惫可能不简单。医学上,持续的乏力、口渴、视物模糊,都是血糖异常的信号。
2型糖尿病早期没啥明显症状,很多人像李翠兰一样,拖到身体扛不住才发现。
研究表明,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胰岛素敏感性可能下降,尤其是平时不注意生活习惯的人,血糖更容易波动。
2023年一项针对中国中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春季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占全年比例的28%,和季节变化脱不了干系。忽视这些信号,血糖就像脱缰的马,越跑越远。

李翠兰每天忙完食堂就回家歇着,饭后很少活动,这习惯看着平常,其实暗藏隐患。医学研究早就发现,饭后久坐是血糖失控的大推手。
吃完饭,食物里的碳水化合物会变成葡萄糖进入血液,胰岛素得赶紧把糖运到细胞里用掉。可要是饭后不动,肌肉消耗糖的能力就弱,血糖堆在血管里出不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项实验表明,健康成年人饭后坐90分钟,血糖比饭后散步30分钟的人高出约2mmol/L。

对胰岛功能本来就弱的人来说,这差距更明显。春天气温合适,本该多走走,可李翠兰却没这个习惯,血糖自然一步步爬高。
睡眠乱了,血糖也跟着乱李翠兰晚上老醒,睡不好觉,这事儿她没当回事儿,但对血糖来说却是个大麻烦。
睡眠质量差会直接影响胰岛素的工作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胰岛素敏感性比睡满8小时的人低20%-30%。
春天昼夜温差大,很多人睡得不踏实,生物钟一乱,身体分泌的皮质醇就增多,这玩意儿会让血糖升高。

更别提李翠兰半夜口渴起来喝水,打破了睡眠节奏,恶性循环就这么形成了。中国糖尿病学会的统计也指出,长期睡眠不足的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出近1倍。睡不好,血糖想稳都难。
春季饮食藏陷阱:主食过量更要命李翠兰不爱甜食,可她家顿顿离不开米饭和面食,这才是血糖失控的“隐形杀手”。春天蔬菜少了,很多人主食吃得多,觉得米饭馒头不算啥。
可实际上,这些淀粉在体内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不比糖慢多少。

北京协和医院的营养科研究发现,每餐主食超过150克(约两小碗米饭),血糖上升幅度比正常量多出50%以上。
李翠兰忙了一天,晚上回家常多吃点填肚子,主食量没控制,肝脏又有点脂肪堆积,糖代谢能力差,血糖就这么超标了。
专家说,春季饮食得讲究搭配,多点粗粮和菜,少点精白米面,才能把血糖管住。
李翠兰的例子告诉我们,血糖失控不光是甜食惹的祸,春天这些不起眼的行为更得小心。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文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