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最大的教育是培养其独立自由的人格,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

南国劲松 2024-09-14 20:20:41

今天早上,阵阵风雨把我从梦中唤醒。已近中秋,济南的天气已经有了丝丝凉意。远山含黛,大自然用青色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目之所及,玉米地青葱可爱,谷子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等待着勤劳的主人来收获。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深思的时候,一草一木一枯荣,苍烟万树又一秋。千秋功业似云烟,打马又上太行山!

社区正在开一个“以孝治村”的社会节目,老家思想比较传统,像一些传统的忠孝文化比较流行。在汉朝时候有一个孝子郭巨,为了赡养老母,就想半夜把和母亲争饭吃的小儿子埋掉。结果却意外发现了一坛金子,改变了自己一家人命运的故事。

这个故事感动了国人几千年,家乡人也素以忠孝教导子孙后代。

但是我总感觉到有点残酷,为了母亲的生存,为了自己仁孝的形象,把自己的骨肉牺牲,这确实有点残忍。我赞成孝顺父母,我在十里八乡也是以孝敬父母闻名,但是我反对这种极端的孝顺,这种忽视人情伦理的孝道。如果因为孝敬老人就可以牺牲孩子的性命,那我们人类还能正常繁衍吗?

幸亏是郭巨发现了一坛金子感动了上天,假如没有这些,那孩子岂不是白白成了牺牲品。

不仅仅只是中国的文学作品有这种极端的孝道,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在圣经中也有上天为了考验亚伯拉罕要用他独生儿子献祭的故事,听起来同样残忍,虽然结局都是好的,可是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

其实上帝并没有用火烧死以撒。‌相反,上帝考验亚伯拉罕的故事发生在[《圣经·旧约》的《创世记》》第22章中。故事讲述了上帝要求亚伯拉罕将他的独生子以撒作为燔祭献给自己。在亚伯拉罕准备执行这一命令时,上帝的天使阻止了他,并提供了一只羊代替以撒作为燔祭。这一事件最终以亚伯拉罕的顺从和上帝的干预结束,展现了上帝对亚伯拉罕信仰的考验和他对生命的尊重。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想让他们过得比自己好。但是,既要维护传统的孝道,更应该尊重孩子孩子们独立自由的人格,父母不能因为爱孩子就对孩子道德绑架,让孩子凡事都听自己的说教。按照自己的理想设计孩子的未来。

其实,很多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真的存在很大问题,首先就是教导孩子无原则顺从,然后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孩子的人生,一方面溺爱孩子,一方面又在思想上用道德牢牢绑架孩子,给孩子增加了很大压力。

还有一条,就是中国的父母总是很拼,总想挣很多钱,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什么也不用做就能坐享其成。

与其留给子孙万贯家财,不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给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领。中国人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努力创造幸福,认为压力产生动力,所以总是不断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让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可是我们忘记了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循序渐进,内卷内耗,压力过大,卷死别人的同时也会卷死自己。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人是会互相传染的,这里说的传染不仅仅是指疾病,而是指思想传统、文化风俗、行事原则。

我们从不否认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当然,这个环境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给孩子好吃好喝,万贯家财,不如给孩子一种精神的力量,正确的引导,和挣钱的方法。

中国现在有高认知能力的高学历人群只占14,也就是说还有86%的人处于一般认知和低认知的水平。更可怕的是,世界各国有80%的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而中国恰恰相反,有80%的人没有自己的信仰。好想现在的大部分人就是为了钱和权活着,只满足于自己今生今世的荣华富贵和无穷的欲望。

我的老家济南有喝粥的习惯,老家人叫“糊涂”。世世代代的人都喝糊涂长大,我从小也是喝“糊涂”长大的。但是长大以后,我长期在自由开放的南方生活,对“糊涂”这个词越来越敏感。老妈在世时,有一次我曾经对她说:“咱以后能不能别叫糊涂了,都糊涂了多少辈子也拎不清,以后咱就叫粥!”但是她还是经常记不得。

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边远贫困的农村。那个时候老家盖的都是石头房子,木头做的大门,两边都写着一个大大的“忠”字,屋里还挂满了领袖的画像,而且还经常红旗招展开一些我当时看不懂的大会。这倒挺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

有人说,老家就是一个封建窝,不过我对这个封建窝还是很有感情的,毕竟这片土地养育了自己16年。改变是很困难的,尤其是思想观念,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世世代代的农民,勤劳节俭,省吃俭用,可是很少看到农民富裕的。年年岁岁,父母亲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似乎看不到希望。他们对后代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念书,考上大学以后进入城里当官,既能光宗耀祖,又能改变命运,还让父母的晚年有了保障!

当时父母对我最大的教育就是听话,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在社会上听领导的话。只要老老实实听话,和大家搞好关系,自己就会顺风顺水,世界就会清平万里,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

我16岁的时候,老爸认为我已经长大了,准备教给我三跪九叩,让我懂礼法,不能让别人笑话,更关键是长大了好找老婆。山东人素以规矩多闻名于世,从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文化传统这个东西其实主要是通过父母传给孩子的,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教会了孩子很多东西,包括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多孩子极其任性,说一不二,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小时候过分溺爱娇宠造成的。

结果,我没有按照父母规划的剧本演绎人生,那个时候我在中小学学习成绩很好的。在小学几乎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在初中也是名列前某。一些学习成绩不如我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或者中专,进入了体制,混的风生水起。

而我,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酷爱自由,喜欢天马行空的我,又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和老爸打了一架,自己跑到江南流浪求学去了。

应该说,很多中国家长生养孩子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和光宗耀祖。孩子在很多时候都是大人互相夸耀、给自己脸上贴金的工具。表面上看,中国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操碎了心,劳神费力,呕心沥血,加班加点,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孩子留下。日子是给孩子过的,自己早晚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孩子就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生命的延续。

但是这种过度扭曲的爱,这种用道德绑架控制自由的爱,这种只重视学习成绩的爱,这种按照自己意志打造孩子的爱,将会把孩子带向何方呢?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又会承受多少强加给自己的压力呢?

一些发达国家都是社会养老,非常注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从小就教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干大人的事,小孩干小孩的事,他们一般都是社会化养老,孩子和大人都分开住,大人也不帮助孩子看孩子。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人格上,独立性都很强。

我弟弟全家在澳洲,我的两个侄子都在澳洲读书。一个念大学,一个念小学。

澳大利亚是个高福利的发达国家,地广人稀,矿产资源异常丰富,老百姓享受从生到死的社会福利保障。即便如此,他们依然非常重视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识,从小就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带孩子们出去野营,自己带着小帐篷,一去就是好几天,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早上九点上学,下午两点放学,从来没有家庭作业。他们的上课时间很少,就像放羊一样,老师和学生在一张大桌子上叽叽喳喳。学生可以平等地与老师自由辩论争吵,大家都围着圆桌学习。学生如果犯了错误,老师就让学生在教室做20个俯卧撑。老师如果讲错了,学生就让老师做20个俯卧撑。自始至终,老师和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独立自由精神。

但是我们国内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据说有一个小学班级,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有责任心,给全班级50多个学生全部封了官,有关厕所的,至于班长和每门课代表之外,有关玻璃的,管学生手表的,总之,每一个小孩子当了官以后都很开心。从小在孩子们的心里就种下了官员优越的等级观念。

有的小孩子利用自己手里的一点权利欺压其他同学,也有的小孩子选上班长以后,兴奋的不知道怎么走路了,洋洋得意。我觉得在这个年纪应该培养孩子平等与尊重,爱与正义,以及独立自由的人格才是当务之急。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不管家里生活条件再好,孩子们必须要经常到社会上去实践,有时候要去饭店洗盘子挣钱。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挣钱理财。他们的整个中小学学习任务不重,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但是,澳洲的大学好进,但是不好毕业,学习难度很大。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在大学时期已经成年,可以承受更大的学习压力。在澳大利亚的大学,如果自己不努力学习的话,是很难拿到毕业证的。老外一般比较直,很少走人情关系。

我在江湖行走数十年,感觉一个人接触的人群层次不同,自己的认知也不在一个频道上。天天和一群农民工干活,时间长了以后,自己在这个圈子里根深蒂固。就很难知道圈子外面的世界。在一个大学生群体和农民工群体之间,你会有一种强烈的反差。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

中国人很讲究人情世故,不管做哪一行都有一个圈子。特别重视人际关系,这里面有人情味的一面,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过度重视圈子和人情世故,缺乏一个公平公正的道德准则的话,可能社会上会形成一定的壁垒。人际关系和社会财富流通的壁垒,这不利于发挥人们自由公平竞争精神。所以说有利也有弊。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更应该培养一种公平公正的社会大环境,让每一个人才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让每一个勤奋劳动的人都能过上富裕的中产生活。

教育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的大事,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整个国家人口素质都很高,我们才能实现早日成为发达国家的理想。
0 阅读:0

南国劲松

简介:我是山东济南的一个农民16岁就离家游走江湖酷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