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一哥”谢忠惠来自福建的全国按摩椅大王

福建有老板 2025-04-03 16:42:53

靠着按摩一次10多元的生意,福建商人谢忠惠正带领“乐摩吧”冲击上市。虽然按摩生意看起来不起眼,但凭借着50万张按摩椅的布局,2800万会员,“乐摩吧”已稳坐国内共享按摩椅生意的头把交椅,成为名副其实的“按摩一哥”。

抵押房产救公司:草根创业者的背水一战

在福建商帮的版图中,谢忠惠的名字或许不如曹德旺、张一鸣般耀眼,但他创办的乐摩物联却以50万张共享按摩椅、1.5亿人次的服务量,悄然成为中国智能按摩服务市场的隐形冠军。2025年3月,这家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估值超7.5亿元,背后是一个70后闽商“卖房救企”的逆袭故事。

时间倒回2016年,共享经济风头正盛。时年39岁的谢忠惠,从健身设备行业转型,收购了福州掌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乐摩物联前身),押注共享按摩椅赛道。彼时,行业龙头荣泰健康旗下的“摩摩哒”年营收已突破2亿元,资本热钱疯狂涌入,仅2017年就有29家新企业入局。

然而,泡沫破裂的速度比预期更快。2020年疫情冲击线下商业,乐摩吧的营收骤降,资金缺口高达1.5亿元。谢忠惠回忆:“高管降薪、押金抵租金、合伙人‘断粮’自救……所有手段用尽后,我抵押了房产,凑出1800万元。”这笔资金与多方筹措的700万元,最终让公司挺过危机。

这场豪赌的结果令人惊叹:2024年前三季度,乐摩物联营收6.14亿元,净利润1亿元,超2023年全年业绩,并向股东分红4375万元。上市前夕,谢忠惠主动“让位”,改任副董事长,由健康产业资深人士韩道虎接任董事长。这一调整被解读为引入资源、强化治理的关键举措。

商业模式:直营+合伙人的“躺赚”密码

乐摩吧的崛起,离不开其“重资产+轻运营”的混合模式:

场景化精准布局:将设备密集投放于商场(67%营收)、影院(19%)、机场(高单价场景),精准捕捉消费者“碎片化放松”需求。

双轨运营:直营模式把控核心点位,贡献84%营收;合伙人模式以低风险扩张,毛利率高达74.44%。

分层定价:15分钟13.8元至30分钟23.8元的基础服务,叠加会员套餐,覆盖从尝鲜用户到高频消费者。

数据印证了这一模式的威力:单台设备年收入在机场达3.15万元,是商场的3.6倍;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39.9%,经营性现金流1.8亿元。凭借37.3%的市场份额(超第二名两倍),乐摩吧连续三年稳居行业第一。

优势:规模化与闽商智慧的化学反应

谢忠惠的创业历程,折射出闽商“敢拼会赢”的特质与商业嗅觉:

规模化壁垒:50万张设备的投放量形成物理垄断,1.5亿用户构建数据护城河。

成本控制:设备采购依托福建制造业集群,单椅成本压低至万元内;合伙人承担场地租金,减轻资金压力。

技术迭代:引入AI穴位识别、智能压力感应系统,差异化定位“专业健康解决方案”。

这种策略在行业洗牌中尤为奏效。当竞争对手摩摩哒因共享业务亏损14%而收缩时,乐摩吧逆势扩张,2024年影院设备数同比增长70%。

隐忧:万亿市场下的增长天花板

尽管财务数据亮眼,乐摩吧仍面临多重挑战:

场景错配风险:80%设备布局影院,却仅贡献19%营收,效率远低于商场。

用户体验争议:黑猫投诉平台累计908条投诉,涉及卫生问题、设备故障、诱导消费等;影院用户更抱怨按摩椅“影响观影舒适度”。

盈利模式单一:收入高度依赖使用费,抗风险能力弱;设备2-3年需更换,年折旧成本超1.4亿元。

竞争加剧:传统按摩设备商与健康科技公司虎视眈眈,行业CR5(前五名市占率)达86.7%,价格战一触即发。

未来:从“铺设备”到“占心智”

面对隐忧,乐摩吧的破局策略已现端倪:

场景优化:减少影院低效投放,聚焦机场、高端商场等高价值点位。

技术升级:开发个性化按摩程序,探索健康数据增值服务(如脊椎检测报告),向大健康领域延伸。

多元化收入:计划引入广告合作、会员订阅制,目标将非使用费收入占比提升至20%。

正如定位专家顾均辉所言:“乐摩吧需从‘规模第一’转向‘心智第一’。”若成功上市,其募资将主要用于研发(30%)与设备更新(40%),这场转型战役的成败,将决定它能否真正从“共享经济幸存者”蜕变为“健康生活引领者”。

谢忠惠的创业故事,是草根闽商在资本浪潮中“以小搏大”的缩影。从抵押房产到冲击IPO,乐摩吧的逆袭印证了共享经济并非全是泡沫,但要想跨越周期,仍需在规模扩张与用户体验、财务回报与社会价值间找到平衡。在老龄化与健康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这场关于“智能按摩”的商业模式实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数据支持:弗若斯特沙利文、乐摩物联招股书、黑猫投诉平台

0 阅读:0

福建有老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