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TOP3,厦门杀出250亿的IPO,创始人来自宁德时代

福建有老板 2025-03-29 16:40:40

3月25日,港交所迎来一匹来自厦门的"储能黑马"——海辰储能正式递交招股书。这家成立仅5年的企业,以250亿元估值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其创始人吴祖钰的宁德时代背景,更让这场IPO充满看点。

从工程师到行业颠覆者

2019年底,当吴祖钰离开宁德时代时,没人想到这位低调的工程师会在储能领域掀起巨浪。

作为福州大学化学硕士,吴祖钰在宁德时代期间就以"专利狂人"著称——个人持有12项储能电池核心专利。离职后,他带着技术团队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创立海辰新能源(后更名海辰储能),主攻当时尚属蓝海的储能锂电池赛道。

三个关键决策奠定胜局:

1. 技术卡位:2022年全球首发314Ah大容量储能电池,能量密度超同行15% 。

2. 出海奇袭:2023年打入美国、德国市场,硬刚特斯拉Powerwall 。

3. 产能闪电战:厦门基地8个月建成投产,创下行业纪录 。

招股书显示,2024年海辰储能锂离子电池全球出货量已冲至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财务深解:百亿营收背后的"生死时速"

翻开招股书,两组数据形成强烈反差:

营收狂飙:2022年36亿→2023年102亿→2024年129亿(年复合增长率89%)

利润过山车:2022年亏17.8亿→2023年亏19.8亿→2024年盈利2.88亿

亏损真相:

1.2023年研发投入达12.4亿(占营收12.1%),是宁德时代的1.8倍

2.美国建厂前置成本导致管理费用激增67%

3.2024年产能利用率突破85%后,毛利率回升至18.3%

"这像极了当年的京东。"一位投行人士评价,"用短期亏损换市场话语权。"

技术暗战:1000Ah电池背后的"军备竞赛"

2023年,海辰储能抛出行业"核弹"——全球首款1000Ah长时储能电池。这项技术意味着:

-光伏电站储能时长从4小时延至12小时

-度电成本下降40%至0.15元/度

-获美国Jupiter Power等巨头10GWh订单

但危险信号同时闪现:

-宁德时代2024年Q1发布1200Ah电池

-比亚迪固态储能电池中试线投产

"储能行业正经历智能手机式迭代。"行业分析师李峰指出,"海辰必须保持每18个月推出颠覆性产品。"

厦门赌对了:一座城市的产业豪赌

海辰储能的崛起,与厦门"新能源产业创新之城"战略深度绑定:

政策加持:厦门对储能项目给予度电补贴0.3元,全国最高

产业链布局:引入厦钨新能、中航锂电等配套企业,形成30分钟供应圈

人才输血:厦门大学设立全国首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数据显示,厦门储能产业规模2023年突破600亿,2026年目标直指1200亿。

终极挑战:全球化下的"三国杀"

海辰储能的野心写在招股书里:

1. 募资扩建美国德州工厂(规划产能20GWh)

2. 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对抗宁德时代德国基地)

3. 开发钠离子电池(应对锂价波动)

但真正的考验在于:

美国IRA法案要求2025年起储能电池本土化率超50%

欧盟碳关税将增加10-15%出口成本

国内价格战白热化(2024年储能电池报价已跌破0.4元/Wh)

【能源观察】

海辰储能的故事,是新能源版"中国速度"的绝佳注脚。从厦门实验室到全球三强,它证明了中国制造不仅能"弯道超车",更可以"换道超车"。

但资本市场的考验才刚开始:当宁德时代市值跌破万亿,比亚迪净利下滑,这家厦门独角兽能否讲好"技术+全球化"的新故事?答案或许藏在吴祖钰办公桌的那行字里:"储能没有终局,只有连续破局。"

备注:本文数据来源:港交所招股书、高工锂电、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

【互动话题,留言讨论】

你看好储能行业的下一个爆发点在哪里?

□ 钠离子电池 □ 固态储能 □ 氢储能 □ 其他

0 阅读:39

福建有老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