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2岁的许民庆被告知,你父亲是徐向前元帅的老上级许继慎

杜梦琪来了 2025-03-28 14:28:59

“年过半百,我才喊出第一声爸爸”。

2024年,95岁的许民庆因病去世,躺在病床上的那一刻,五十多年来对父亲许继慎的埋怨烟消云散。

许民庆的父亲许继慎,是当年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与陈赓,徐向前等开国将军都是同窗,在红军时期许继慎还是徐向前的上级,徐向前元帅曾对身边人说过,许继慎若能够活下来,元帅必有他一席之地。

在许庆民两岁时,父亲许继慎就惨遭毒手,母亲又在战乱年代早亡,许庆民是被舅舅养大的,长大成人之后,又碰上了十年的风雨如晦,自己的身世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直到1982年,组织上才找到在株洲兵工厂当工人的许庆民,告知他的身世和父亲的身份,这位年过半百的生产标兵,本来该是将门之后,却一个人在尘世上无根无萍的飘零了半辈子。

落叶总要归根,弄清楚父亲死因成为了许民庆心里的疙瘩,为此许庆民专程去了北京,打算向开国元帅徐向前求助,可那时的徐帅因身体原因,无法亲自接待,不过徐帅让自己的秘书接见了许庆民,就此,揭开了父亲许继慎的历史年轮。

【从校友到正副军长】

许继慎与徐向前都是1901年生人,1924年两人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同时开启了军事生涯。

但最开始,两人并无交际,1925年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提出成立青年军人联合会,许继慎和徐向前都加入了联合会,两人因此才得知结识,

北伐战争时期,周恩来亲自给叶挺写信,推荐许继慎担任叶挺独立团的团参谋长,可许继慎赶到团部时,才发现团参谋长已有人选,正是同窗校友周士第(建国后授开国上将衔),叶挺感到非常愧疚。

但许继慎一笑,主动提出自己去当营长,不让叶挺为难,就这样,许继慎成为了叶挺独立团二营营长。

徐向前在广州起义失败后,担任了由工人赤卫队整编成的红四师参谋长,两人各自在革命的战场上大放异彩,都打出了赫赫威名。

1930年许继慎被组织派往鄂豫皖苏区,鄂豫皖地区的红军整编后成立了红一军,许继慎任军长,徐向前任副军长兼红一师师长。

红一军成立后,决定由徐向前带红1师向平汉路出击,军长许继慎率军部去商南以及皖西,直接指挥红2师和红3师开展对敌斗争。考虑到沿途有敌军和民团袭扰,徐向前特意从红1师师部手枪队抽调四五十人护送许继慎。徐向前的同志情、校友谊,显示在这一细心的举动中。

许继慎也确实有过人之处,他带领部队连克英山、霍山、罗田等县,取得了歼敌近三千人的重大胜利,有力推动了皖西根据地的工作。原来总数不到900人的红2师、红3师,很快发展到1800多人。

1930年7月,许继慎又指挥了著名的英山战斗,在敌我兵力相近的情况下,许继慎采用了“攻点打援”的战术,把敌人从据点中驱赶出来,在运动中加以分割围歼,创造了鄂豫皖红军首次歼敌一个整旅的空前大胜利。

在许继慎、徐向前共同努力下,红一军取得了长足进步,诚如徐向前回忆的:“可以说,开始了从小规模的游击战向较大规模运动战的过渡。过去只能跑圈子,伏击、袭击小股敌人,消灭国民党正规军的个把排和连;现在不同了,能主动调动大股敌人,在运动中整团整团地歼灭。

【从军长降为师长并惨遭毒手】

许继慎在红军早期非常有名气,党内也有很多人佩服他,然而也有人对许继慎的脾气和性格很不满。

中央原来决定鄂豫边、豫东南、皖西的三个师实行混编,但考虑到实际因素,加上条件不成熟就搁置了,因为三个师过去来自三个地区,基本上是按地区系统形成建制的,地域观念、山头主义较明显地存在着,甚至相互之间还会有些摩擦。

其次,三个师建立的时间有先有后,实战经验、战斗作风、武器装备都不一样。

到了1930年,许继慎和徐向前等领导认为要早点解决这个问题,早日实行混编。

1930年在光山,关于实行混编的会议召开了,牵头人就是许继慎,然而在这场大会上,身为军长的许继慎受到的批评最多,改选军领导时许继慎罕见的落选了,对此徐向前元帅心里并不满意。

他当即公允的指出,“许继慎这个同志是行的,指挥打仗有一套,带兵也有经验,就是有点小毛病”。

1931年在湖北麻城县,红一军与红十五军胜利会师,两军又正式整编为红四军,旷继勋担任军长,徐向前担任军参谋长,在当时徐向前就认为把许继慎换下来不合理。

“许继慎思想上虽然有点小毛病,但还是能干的,起码他能让下面的人对他很服气”。

旷继勋担任军长后,许继慎被任命为红11师的师长,虽然从军长降为师长,但许继慎依旧在战场上连战连捷。

也是同年,张国焘作为中央代表抵达鄂豫皖,张到来后,一直有意识的拉拢许继慎,但许并不为所动,甚至批评了张在苏区的错误政策,张也因此开始讨厌许继慎。

后来因为早期的一件事,为张毒害许继慎埋下了伏笔。

红四军南下期间,老蒋的特务曾扩清,曾经派人给许继慎送过一封信,大意是拉拢许继慎投靠老蒋,并许诺一个中将的头衔等等,许继慎拿到信后立刻就把特务逮住起来送到了军部处理。

实际上曾扩清知道许继慎是很难拉拢的,但他还是派人送信,其目的就是为了离间。

正因为这件事,张国焘下令,让新上任的军政委陈昌浩对许继慎进行逮捕,徐向前得知后万分心急,但迫于当时的“规矩”也是爱莫能助。

1931年10月,年仅30岁的红军名将许继慎惨遭冤杀。

1944年夏天,陈毅到延安的时候告诉徐向前,他在新四军与国民党谈判时,国民党特务冷欣亲口对他说:我们略施小计,你们就杀了许继慎。“可见,我们是上了国民党的当了。

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许继慎冤案得以平反昭雪,许继慎恢复名誉,恢复党籍,并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许继慎遇难后,徐向前则继续为中国革命南征北战,并成为开国元帅。

【失去父亲的许庆民】

新中国成立后,许庆民曾经给地方写信查询过,但都石沉大海。

后来许庆民考入了汽车驾驶训练班,再后来就被编入了解放军汽车运输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许庆民还上过前线。

因为当兵要审查,许继慎在六七十年代写家庭信息时只听舅舅说过,父亲是团长,直接把父亲许继慎的名字写上了,于是在那十年期间,许庆民过得很不好,每一次运动都会成为靶子。

许庆民对父亲最开始是有怨气的,没有养育自己,还让自己因为顶着“许继慎儿子”的名头备受折磨,游街,剃光头,挂牌子等等等等。

去到兵工厂当工人后,许庆民依旧没有放弃寻找父亲的痕迹,或许是上天感念他不放弃的精神,在安徽六安市党史办公室的鲍劲夫同志的帮助下,走访了数年后,许庆民终于来到了北京。

他写的信被徐向前元帅看到了,由于各种原因,许继慎的家乡没有承认许继慎为烈士,许庆民也没有享受烈士家属待遇,徐向前为此亲自给时任省委书记的万里写信,要他妥善安排烈士后代。

此后,安徽地方在六安烈士陵园专门开辟了上百平方米的“许继慎将军陵园”,徐向前元帅亲笔为墓碑题字——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同志之墓。

2024年12月,许庆民因病去世,许庆民说,父亲给自己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长大后做一些让人民庆贺的事情。

3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