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夏天,西安市长张铁民挤上一辆闷热的公交车,却意外撞见了一场争执。
一个老农只是问了句票价,就被售票员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连上前劝几句的张铁民也没逃过羞辱。
结果,他直接扔下一句:“你被开除了!”随后亮出市长身份,全车人都炸开了锅。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这么做又带来了啥变化?
【张铁民:一个真心为老百姓的市长】
张铁民这人,1925年出生在山西吉县,家里条件一般。
张铁民从小就挺聪明,家里没啥钱,可他靠着自己努力读书,攒了不少学问。
到了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他满腔热血地加入了革命工作,打定主意要为国家为人民出力。
之后的几十年,他干过不少基层的活儿,攒下了丰富的经验。他在西安的基层单位待过很长时间,特别了解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对大家伙儿的难处感同身受。
到了1980年,他当上了西安市市长。这对他来说,既是对过去努力的认可,也是个能干更多实事的舞台。
上任后,他没想着光顾着发展啥大项目,而是盯着那些跟老百姓生活贴得的事儿。
张铁民当市长后,不喜欢老待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三天两头跑出去,到街头巷尾实地看看。
他经常带着人去社区、市场、工厂转悠,跟市民聊聊天,听听大家伙儿的想法。在这些跑腿的日子里,他发现西安的公交系统真是问题一大堆。
车子老得不行,座位破破烂烂,窗户还漏风,数量也少得可怜,根本不够用。线路安排得乱七八糟,市民出门老得等半天,挤不上车是常事儿。
夏天热得喘不过气,冬天冷得直打哆嗦,大家伙儿怨气冲天,可这问题一直没啥好办法解决。
张铁民可不觉得这是小事,他觉得这事儿关系到民生,得上心。他老在会上说,城市发展不能光看高楼盖得多好,得看老百姓日子过得舒不舒服。
他认为公交系统就是市民生活的大动脉,跟大家的幸福感直接挂钩,也关系到大家对政府的看法。
他常跟身边的人念叨:“当官的得贴近老百姓,才能知道他们缺啥,才能干点实事儿。”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他干活儿的真实写照。
为了搞清楚公交到底烂在哪儿,1980年夏天的一个早上,他决定亲自去坐趟车试试。
【张铁民坐公交,直接开了个售票员】
1980年夏天,张铁民为了摸清公交的毛病,亲自跑去挤了趟车。
那天是个大热天,他在公交站等着,周围全是急着上班上学的市民,等了快20分钟,车才晃晃悠悠开过来。他跟着人群挤上去,车里早就满满当当,空气闷得让人头晕。
车开了一段路,有个老农上了车,手里拎着个装土豆的布袋子。他操着浓重的陕西话,问售票员票多少钱。
因为车里太吵,售票员没听清,摆摆手让他再说一遍。老农又大声问了一次,售票员听懂了,可脸色一下子拉了下来,嚷嚷着:“你会不会说普通话?听不懂你乱七八糟讲啥!”
老农被吼得有点懵,想解释自己刚从乡下来,不太会城里规矩,可售票员压根不听,直接打断:“别墨迹,快买票,后头还等着!”
张铁民就在旁边看着,老农被骂得挺尴尬,售票员还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他觉得这售票员也太不像话了,好歹是干服务的人,怎么能这么对乘客?
谁知道售票员听了这话,非但没消气,反而更横了。
他瞅了张铁民一眼,见他穿得不起眼,以为就是个普通老头,嗤笑一声:“你谁?我干活儿你管得着吗?站一边去!”
说完又冲老农喊:“你俩一伙儿的吧?快买票,别在这碍眼!”车里有些人皱眉头,可没人吱声。
张铁民没急着回嘴,就盯着售票员看。那家伙见他不吭声,以为自己占了理,嘴上更没个把门儿的,继续对着老农和张铁民一顿损。
这下张铁民火了,往前一迈步,声音硬邦邦地说:“像你这样对群众的人,不配干这活儿,你被开除了!”
售票员一听这话,愣了,以为是随便吓唬吓唬,还想顶几句。结果张铁民旁边的人掏出证件,低声说了几句,证明他是西安市长。
售票员脸刷一下白了,手里的票夹差点掉地上,整个人蔫了。车里的人开始小声议论,有的拍手叫好,还有人嘀咕:“这市长真够劲儿!”
这事儿没过多久就传开了,当天晚上公交公司就接到通知,查了查这售票员。结果发现他之前也没少干这种事儿,乘客投诉好几次了。
核实完,公交公司按流程把他开了。张铁民也没就这么算了,他觉得光开一个人没啥用,得从根上治治公交的毛病。
这次坐车让他看明白了,服务态度得整顿,不然老百姓的日子没法好过。
后来老西安人聊起这事儿,都说真有这档子事,时间是1980年夏天,地方大概在市中心附近的一个站。
因为年头久了,细节有点模糊,可张铁民坐公交开售票员这核心没跑。这事儿成了他为民干实事儿的一个标志,传了好多年。
【公交大翻身,张铁民的好名声传开了】
张铁民开了售票员后,第二天就找公交公司的人开了会,让他们赶紧查查这事儿。
交通部门和公交公司弄了个小组,去问了那天车上的乘客,还翻了点能找到的记录。查下来,这售票员不是头一回这么干,早有人投诉他态度差,可之前管得松,没人搭理。
结果一出来,公交公司按规矩把他开了,还在报纸上跟市民道了个歉,说服务问题得好好抓。这步棋走得挺实诚,老百姓看了也觉得舒坦。
张铁民知道,光开个人解决不了啥,公交这堆问题得从头捋顺。他在会上说,公交是城市的脸面,服务员的态度不好,市民心里就堵得慌。
他让人给公交公司全体员工搞培训,教他们咋跟乘客说话,咋处理问话,咋应对突发事儿。
从1980年秋天起,公交公司开始分批培训,几百个司机和售票员都得去学。他们还找了几个干得好的员工讲经验,反复说要尊重乘客。
过了几个月,市民慢慢觉得车上的服务没那么糟了,好多人挺认可这变化。
除了服务,张铁民还盯着硬件下手。他让交通部门把全市公交摸了个底,发现车少得可怜,还老掉牙,坏得三天两头修。
他带着人跑去工厂看,拍板买一批新车。跟上头磨了好几回,1981年初西安弄来了80辆新公交车。
车子比以前宽敞,座位也舒服点,有的还装了通风设备,坐起来不那么遭罪了。他还催着公交公司赶紧把车弄好,分到线路上用起来。
线路的事儿他也没放过。那会儿西安的公交线大多挤在市中心,郊区和新小区压根没啥车,市民跑远点都费劲。
他找来专家和市民代表,收了上百条意见,最后定了新增8条线,还调了15条老线的站。新线连起了工厂、学校和居民区,站点的地儿也更贴近大家的需求。
他还让人把早晚高峰的车次加多,从20分钟一趟改成10分钟一趟。1981年夏天这些都弄好了,高峰时挤车的惨状少了不少,老百姓出门也快了点。
这些活儿干得不容易。新车和培训得花不少钱,张铁民跑了好几趟上头要支持。新线路刚上时,有些人不习惯站变了,还有点意见。
他就让交通部门在站上贴告示,派人去解释。经过一年多折腾,西安公交总算像样了。
1982年有个调查,七成多市民觉得公交比以前强,张铁民的名声在街头巷尾传得挺好,有人叫他“为民干实事儿”的市长。
他没歇着,后几年还盯着公交细处改。有些站牌看不清,他让人统一弄清楚;票价也没贴明白,他就让人写得明明白白。
到1984年,西安公交车快有300辆了,线路覆盖比1980年翻了快一倍,公交成了城市的一张招牌。
1985年,张铁民得病去世了,才60岁。他走的消息一出来,西安人挺难过的,好多人自发去市政府和医院附近送他,有拿花的,有站街边不说话的。
有个老工人回忆,那天路过市政府,看到一堆人围着聊他生前的事儿。追悼会上,几百人排队送行,公交公司的人也在站上挂横幅谢他。
张铁民走后,1986年市政府弄了条“铁民线”,从市中心到郊区,现在还在跑。每到清明,还有人去他墓地放花。
【结语】
张铁民靠实干把西安公交整出了模样,也留下了让人琢磨的往事。
他这么硬气你觉得牛还是有啥想法?
要是你碰上这种售票员,你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