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杜月笙墓地:朝向上海,破败不堪,坟冢后侧八个大字令人深思

小爱客拍车 2025-04-25 09:55:47

这是一组关于杜月笙墓地的照片。1951年8月16号,杜月笙这位曾经的“上海大佬”、青帮里的重量级人物,在上海三大亨里占有一席之地,在香港坚尼地台18号的家里去世了,享年63岁。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说起过:“我爸快不行的时候,跟旁边的人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这辈子是没指望了,但你们大家还有希望,咱们中国也有希望。”

1949年,就在上海快解放的时候,杜月笙没听蒋介石的多次劝,就是不肯去台湾,最后他决定跑到香港去。为啥杜月笙就是不肯去台湾呢?他的长孙杜顺安说了个原因,说是那个“红帖子”找不着了。这事儿得从蒋介石还没发迹的时候说起,他那时候到上海,靠别人介绍见了杜月笙,还递了个“红帖子”。这“红帖子”啊,就是拜门师的帖子,递了帖子还得在入帮的时候办个仪式。

说白了,杜月笙在青帮里,算是蒋介石的老前辈。杜顺安他爸,就是杜月笙的大儿子维藩那一脉的,常跟他说:“咱家收着蒋介石的请帖呢,可珍贵了。”到了1937年淞沪会战,上海失守,杜月笙在去香港之前,特地把蒋介石的请帖藏在了家里的保险箱里。

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回到上海,打开行李一看,怪了,他的“红帖子”没了,其他东西倒是一样不少。杜顺安琢磨着,这“红帖子”八成是蒋介石自己的人悄悄摸走的。他说道:“本来啊,我祖父打算找个合适的机会,把蒋介石当年给他的那份‘红帖子’,原样还给蒋先生的,结果没想到,它就这么没了,连个影儿都没留下。”

杜月笙觉得,蒋介石那“特别邀请”没了踪影不说,他去台湾也没啥奔头。想当年抗战一结束,他兴冲冲回上海,心里还琢磨着蒋介石能给他谋个一官半职呢,没想到等来的却是“租界收回”的消息,这对杜月笙来说,可真是当头一棒,打击太大了。

从那以后,杜月笙对国民党彻底没了信心,他跟孩子们讲:“那些国民党的大人物,其实就是把我当个临时方便的夜壶。一到晚上尿急,就想起来用我。等用完了,立马一脚就把我踹到床底下,还嫌弃我又脏又有味儿。”可杜月笙做梦也没想到,自己死后竟然被人硬塞到台湾去埋了。

杜月笙离世后,他的姨太太和孩子们在挑选墓地这事儿上吵得不可开交,谁也没能劝动谁。到了1952年,四姨太姚玉兰站出来说,想把杜月笙的棺材运到台湾去安葬,最后大家伙儿也都点了头。于是,在1952年10月25日那天,杜月笙的棺材就坐着轮船,从香港一路漂到了台湾的基隆港。

说起杜月笙的灵柩到台湾那事儿,我在一份资料里看到了这样的记录:“从香港坐船到基隆,盛京轮花了两天又两个多小时三十五分钟。到了二十七号傍晚,杜月笙的棺材终于到了基隆码头。除了杜家的亲人,恒社在台湾的成员,还有来迎接的其他亲朋好友,加起来有三百多人呢。”

杜月笙的棺材重得很,得靠16个人合力才能搬动。蒋介石为了表达他对杜月笙葬礼的“热情接待”,特别组建了一个“安葬筹备小组”,里头有陈诚、于右任、王宠惠、许世英、张群等大人物。

杜月笙去世后,他的棺材先被安置在台北市南京东路的极乐殡仪馆。国民党那边很快就动手给他挑墓地,最后看中了台北县汐止秀峰国民小学后面的山。为了让杜月笙的墓地够气派,整个建造工作都交给了大陆工程公司来搞定。

1953年6月头几天,杜月笙的墓地建好了。到了28号那天,他的棺材被正式下葬,这场葬礼的阵仗真是大得没边。“灵堂四周挂满了大家送的挽幛、挽联,加起来有两百多件,花篮花圈也是多得数不清。从五院院长开始,好多政府官员、各界大佬都赶过来祭拜,人数超过了三千。不光是上海的,连蒙古、新疆的,还有各行各业的头面人物都来了,灵堂里外挤得满满当当,热得大家直冒汗。”

杜月笙的坟地相当豪华,坟头盖着大块大理石。墓碑上刻着“父亲杜月笙之墓”这几个字,碑顶还刻着两行大字。一行是蒋介石写的“忠义永存”,另一行是张群题的“名声远扬”。不过,有不少人觉得,杜月笙并不值得这八个字的赞誉。

蒋介石给杜月笙的题字,就是说杜月笙讲义气、品德好,这事儿值得表扬,得让大家都知道。张群的题字呢,也是说好人好事应该广而告之。原本张群的题字是刻在进门那牌坊上的,但后来学校扩建,牌坊就给拆了。

再说杜月笙的墓,它是朝着上海方向的,这个意思很明显,毕竟他在香港临终时一直希望能回到上海老家安葬,这成了他一辈子都没能实现的遗憾。刚开始,杜月笙的墓还有人定期来打扫保养,但慢慢地,时间一长,这墓就没什么人管了,变得越来越破旧。

0 阅读:1

小爱客拍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