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李达司令员去机场接领导,当看见来人是谁,整个人都愣神了

小爱客拍车 2025-04-25 09:54:12

1945年8月份25号那天,晋冀鲁豫军区的参谋长李达,他收到了上头的指令,让他跑一趟长宁机场,去那儿接个人。

中午时候,天气热得让人受不了,天上突然响起隆隆的大声。我抬头瞅瞅,发现是一架绿色的美国军用运输机,正在头顶上绕圈子飞呢。

李达他们心里直犯疑惑:小日本快不行了,美国人这时候来凑啥热闹呢?

现场的八路军弟兄们,立马绷紧神经,准备充分,严严实实地守好阵地。

想起蒋介石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那事儿,李达心里就犯嘀咕,觉得他可能没安好心,不由得紧张起来。

没多久,美国的大飞机慢慢着地了,接着,四个美国大兵一个接一个地从飞机门里走了出来。

随后,机舱门慢慢打开,又有20个人走了出来。李达他们仔细一瞧,全都惊呆了。

毛主席在延安听到消息,深思后说道:“咱这回算是押对宝了!”

【孤身犯险,毛主席:重庆是必须去的!】

1945年8月23号那天,在延安的枣园里,毛主席瞅着蒋介石连着发来的三封电报,在政治局开会时纳闷地说:“蒋介石这家伙,到底在打啥主意呢?”

之前,日军还没举手投降呢,蒋介石就急着请毛主席去重庆,说是要一起聊聊国家大事,还大声说要弄个“联合政府”出来。

蒋介石一贯独断专行,突然间说要搞“民主”,这事儿确实让人心里犯嘀咕。

李克农说,这铁定是老蒋在搞鬼呢。

毛主席说:“先别管他,过上几天瞧瞧。你得盯紧蒋介石,看他耍啥花招。”

李克农琢磨着破译出来的重庆秘密电报,发现老蒋这次举动挺反常,他的真实目的是想造点声势,拉拢人心。说白了,和谈其实就是个障眼法,没那么简单。

要是毛主席没出席,国民党就会拿到话柄,趁机大肆宣扬。到时候,局势会对我们很不利。

美国铁定会站在蒋介石那边,到处宣扬他的不是,给他在国际上抹黑。

苏联和蒋介石达成了《同盟互助协定》,打算对国民党的下一步举动保持观望,不插手其中。

毛泽东主席做出决定:亲自带领队伍前往重庆。

毛主席果断地说:“国民党要是玩假的和平把戏,那咱们就来个将计就计。提前琢磨几个和平方案,让咱们从被动变为主动。”

蒋介石这人老爱变卦,毛主席心里早就有数了,他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我随时准备被关起来……就算是被软禁了,也不用慌张,我正好可以趁那机会干点事情。重庆嘛,得去,而且得去一趟!”

出发之前,毛主席安排别人先帮他管着职务,并且加了彭真和陈云两个人作为书记处的备选书记。这样一来,就算毛主席和周总理在重庆遇到啥意外,书记处也还能有五个人能继续开会商量事情。

毛主席心里琢磨着,谈判一完事儿,蒋介石说不定立马就变脸,带着大批人马朝解放区冲过去。

因此,他得把延安的那些干部们派到全国各地去,好应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不过,延安地处大西北,但主要的战斗区域却在中原、华北以及东北那边。

将领们比敌人更早抵达战区,这样能赶紧把大军集合起来,组成野战军。他们可以悠闲地挑个合适的战场和时机,把敌人搞得被动又吃亏。接下来,就是打败敌人了。

中央的领导干部们要想成功到达前线,就得走很长的路,还得穿过那个危机四伏的“政府控制区”。

蒋介石心里已经盘算着要打内战,那他肯定会在半道上想办法拦住我们的干部。这一路啊,凶险万分,能活下来真是万幸。

另外,那时候出行挺不方便的,只能骑马或者走路,路程又远,得好长时间才能到。

如果蒋介石那边有啥动静,而咱们的领导没能迅速跟上,那各地的解放军可能就得吃亏了,处于不利局面。

如何将中央干部迅速且安全地送达各个解放区,这成了毛主席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毛主席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样能让这些干部既快又稳地到达各个地方。这任务可不简单,得好好计划计划。

就在大家都没啥好办法的时候,毛主席拍板做了个挺大胆的抉择:拿飞机来送人。

毛主席话音刚落,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愣住了。

我们这儿条件差得连辆汽车都难见,哪来的飞机呢?

【一招险棋,毛主席竟让美军送我军将领去前线】

在会上,毛主席提议,咱们不妨找延安的美军观察团搭把手,他们那儿有美式道格拉斯运输飞机,一次性拉个几十号人过去,那根本不在话下。

中央的一些领导,搭乘了美军的航班,从延安出发前往别处。这样既快捷又方便,还能躲开国民党找麻烦。

这主意挺不错的,但美军那边会不会伸出援手呢?

毛主席心里琢磨着,他们铁定会这样做的。

毛主席说,咱们可以找个法子,让美军帮忙把中央的干部们先送到太行山脚下的长宁飞机场,然后大家再从那儿各自去自己的战斗地方。

为啥选长宁呢?因为美军观察组跟我们太行山根据地关系老铁了,友谊深厚得很。

再者,八路军在长宁村修建机场,这事儿跟美军关系紧密得很。

1944年10月那会儿,美国军队派了20架飞机,从咱们国家的西南地区升空,目标是太原那里的日军机场和造武器的地方。他们一顿猛炸,把敌人的13架飞机给干掉了,这就是那次军事行动的大致情况。

那时候,一架美国B-29轰炸机遭到日军攻击,结果掉在了平顺县北榔树园村附近一个叫驴角蛟的山谷里头,飞机摔坏了。飞机上的11个机组人员只好跳伞逃生,降落到了地面上。

我们太行军区迅速行动起来,发动周边的军人和老百姓,一起展开大范围的寻找和救助工作,然后把这些人都安全送到了延安。

李建庭,那个曾在野战卫校所在的长宁村待过的人,回忆起这么一件事:1944年那年的秋天,一架美军飞机在平顺和黎城岩井交界的地方出了事故,飞行员跳伞后,被咱们抗日军民救到了长宁村。为了让美军飞机能方便地起飞降落,太行区那边商量后,决定在长宁建个机场。这个长宁机场啊,是抗日根据地里离日军最近的一个。说来也巧,有了这个机场,太行根据地和延安之间的联系就方便多了。

抗战那会儿,美军飞机在长宁机场飞了快20多趟,起起落落的好几次呢。

另外,美国军队的观察小组跟长宁那儿的居民,相处得也挺融洽。

村民李福森说过这么一句话:“那些美军飞行员都挺年轻的,每次降落休息,都会住到咱老百姓家里。咱们呢,就把家里最好的房间腾出来,把最好的生活用品都拿出来,还特地给他们做上咱们黎城地道的拉面。”

美国飞行员不住地赞叹:“太行山的老百姓,那才是我们真正的衣食父母!”

这种深厚的军民情谊,估摸着这些美国人在离开解放区后,就很难再碰见了。

因此,毛主席认为,派美军观察组把中央的干部护送到长宁机场,他们肯定会答应,不会拒绝。

毛主席真是神机妙算,美军观察小组没多久就答应了这个要求。

所有安排都已妥当,但毛主席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不太踏实。

他专门安排了中央军委的秘书长杨尚昆和八路军的参谋长叶剑英去机场仔细检查安全事项。另外,毛主席还让朱老总的英文秘书黄华来负责这次飞行的翻译工作。

要是飞行过程中碰到啥特殊情况,黄华能负责跟美军飞行员进行沟通联系。

为了确保一切安全稳妥,每位坐飞机的将领都配备了应急用的降落伞和武器,以防万一。这些装备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每位将领都随身携带,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派上用场。降落伞是为了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而武器则是为了应对可能遭遇的威胁。这样一来,无论是遇到什么问题,将领们都能有所准备,应对自如。

飞机要起飞的那天,毛主席自个儿把20位中央的干部送到了延安机场,还一直盯着飞机的准备情况。

飞了整整4个小时,这20名高级军官终于安全到达了长宁机场。

李达站在那儿迎接,心里压根儿没料到,美军飞机上下来的,居然是从上面来的20位大领导。

李达和他们一一握手、给了拥抱,还热情地跟他们打了招呼。

这20名干部在长宁短暂停留几天后,就按照毛主席的命令,从太行山区动身,前往他们各自的战斗岗位。

有人奔向了东北,有人则前往华东,另有一拨人被分配到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不同军分区,就等着上面的指示了。

刘伯承连忙行动起来,忙着搞上党战役的开头那些准备工作。

他们得带着全体军民,去践行毛泽东在延安那会儿说的战略方针,就是“直接对抗,一点地方都不能让”。

这20位是我党里最能打的高级别指挥官,他们分别来自晋冀鲁豫、东北和华中这三个重要的战略区域,都是各自地区的主心骨。

【档案怎么从太行山送到延安?李达:用飞机】

刘伯承、陈毅等20名中央领导先行一步,给毛主席在重庆进行的谈判增添了不少信心。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最早用美国飞机来帮咱们军队的,不是毛主席,而是李达。

1945年的时候,晋冀鲁豫军区正式亮相了。八路军里的129师,那可是攒下了海量的抗日资料,堆得跟小山似的。

林桂森,军区司令部的机要室头头,跟李达说:“机要室这些年攒了好多电报档案,现在这些档案成了个大累赘。咱们部队随时可能去新战场,带着这些档案太不方便了。我琢磨着,不如把这些档案送到延安,交给中央去管。”

李达爽快答应:“行,电报档案这下稳妥了。你们赶紧琢磨个法子,怎么安全送到延安去。”

林桂森他们琢磨着,唯一的出路就是让军队荷枪实弹地护送。可问题是,去延安的路既远又难走,一路上还得闯过日军和国民党军的重重关卡,交通不便,吃住也是个大难题,这样一来,档案的安全着实让人担忧。

“咱们坐飞机走吧!”李达这么一说,大家全都愣住了。

他接着说明:“我们跟美军观察组是合作伙伴,常会有咱们的高层干部坐他们的飞机出行,一直以来都挺顺利的。只要送档案的人不泄露自己的身份,那就不会有啥事。”

李达心里总是不踏实,他对负责护送档案的参谋周良反复交代。他讲了怎么跟美军飞行员沟通,碰到突发状况该怎么应对,还有怎样拿“捡到日军文件得上交给中央保管”的说法去回应美军的盘问等等。

周良准备带着档案上飞机前,李达赶紧又给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发了电报,让他们收到档案后,赶紧给回个信儿。

就这样,129师的电报资料悄无声息地抵达了延安。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回了电报,告知资料已经稳稳当当地送到了中央。在涉县赤岸村负责指挥的李达,得知后也安心了不少。

因为有了李达之前成功运送档案的事情,毛主席心里有了底,才决定让中央的干部们也搭乘美军的飞机出行。

因此,毛主席这一步策略,表面挺冒险,但实际上他心里有底。

伟大人物常常做出令人震撼的壮举,但这些壮举背后,其实都藏着他们周到的思考和计划。

0 阅读:6

小爱客拍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