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宋任穷拉着万毅上庐山,两人表态截然相反,万毅因挺彭被批

小爱客拍车 2025-04-21 14:04:02

1959年,彭老总的生活因为收到一封信和参加了一个会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他是位极具声望的国防部长,掌管着中央军委的方方面面。但后来,他离开了军队,在京城边上的吴家花园过上了悠闲的日子。

不只是他自己,还有好几位高层指挥官也遭了殃,被调到了别的岗位,这里面万毅的情况有点不一样,他之前跟彭老总其实没啥太深的交情。

其实,他原本没必要在山上明确立场的,但刚好那时候国际局势有了变动,上将宋任穷硬是把他给拽上了山。结果呢,他硬是扛住了各种压力,表现出了特别强硬的态度。

拉万毅去了山上,而宋任穷却选择了跟大家一样走寻常路。之后,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他还为这事儿感到后悔不已。

1959年7月头几天,二机部部长宋任穷火急火燎地找到国防科委的副主任万毅,跟他说苏联那边突然反悔了,不光要把所有的援华专家都撤走,还想把核工业的那些图纸资料都带回去。

他们给出的说法是,已经和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签订了不进行核试验的条约。这对我们国家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我们的核工业才刚刚起步,面临着不少困难。

苏联撤离后,后面的发展就没了方向,之前搞的建设也都白费了,带来的损失大得没法算。

宋任穷意识到问题挺大,赶紧来找万毅一起想办法。但万毅的级别没宋任穷高,做不了主,他就建议宋任穷直接去庐山,找管军队的彭老总,还有管国防科委的聂帅去说说。

宋任穷明白,目前这个办法最合适,可他心里有点打鼓,怕自己在专业讲解上没万毅那么明白,所以就请万毅一块儿去。

万毅拒绝了,他说国防科委那边事儿还多着呢,自己实在是抽不开身,也没那心思去。但宋任穷不死心:核工业是国防科委管的范围,你是副主任,这差事你得扛起来。

万毅还是不肯答应,直接说主任聂荣臻元帅已经在庐山了,他这个副主任去也就没必要了。宋任穷接着劝他:

聂帅负责总管大局,具体细节他可能不太清楚。到时候咋跟毛主席说呢?有些事情你是心知肚明的,你不说,我一个人也说不清楚。不成,你得跟我一起走一趟。

事情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万毅没办法,只能跟着宋任穷上了山,这一去,他的命运就彻底变了样。

7月15号那天,两位将军到了庐山,那时候会议的第一阶段都已经搞完了。彭老总的那封信也已经被递交上去了,整个气氛感觉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宋和万两个人都被留下来,还得继续参加会议。

不久,批评为主的第二环节紧接着展开,小组里头讨论,大会上直接点名批评,大家都得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宋任穷在土地革命那会儿,就已经跟着彭老总一起打仗了。1928年冬天,国民党派了大批军队来攻打井冈山,红四军的主力部队不得不出去迎战,宋任穷就留在了红五军里。那时候,他特别佩服军长彭老总。

1959年那会儿情况特殊,他没办法,只能说自己不赞成彭老总信里讲的东西,讲话时还带点批评的意思。

这件事后来就成了宋任穷心里的一块疙瘩,到了他老年写回忆录那会儿,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以前有过“左”的念头,看法太片面,觉悟也不够高。所以,他就跟着大伙儿一起,错怪了彭老总,这成了他一辈子都后悔的事情。

到了1959年那会儿,宋任穷的做法确实挺明智,让他躲过了一劫,没受到啥影响。后来,他还当上了东北局的一把手,沈阳军区的第一政委这些重要职位。

万毅被拉上山后可真是倒霉透顶。说实话,他和彭老总之间并不怎么亲近。他原本是东北军的一员,在张学良手下打拼了好些年,一直到1942年底,才正式转到八路军这边,在山东那边参与战斗。

到了解放战争那会儿,万毅主要在东北地区忙活,跟指挥西北野战军的彭老总没啥交集。一直到抗美援朝的时候,他俩才有了合作机会。那时候,彭老总成了志愿军的总司令,而万毅呢,则是志愿军炮兵的头儿。

这次碰头其实没多久,打完两场仗之后,万毅就被召回国内了。到了1959年表明立场前,压根没人把他和彭老总扯上关系。

万毅起初压根儿没料到庐山上的情况会那么棘手,他心里头就盘算着赶紧把苏联专家撤离、原子弹资料被清理的事情一五一十汇报完,然后就麻溜儿地回北京去。

不过,等会议一开场,他才发现不对劲,原来大家伙儿聊的都是大局势,那些具体要干的活儿,压根儿没提上议程。

小组讨论时,总参、军委办和国防科技委被分到了同一组,万毅还成了这一组的领头人。

作为组长,发言是免不了的,宋任穷善意地建议他,讲话时就专注讲工作相关的事,比如当初是怎么和苏联达成核工业合作的,还有现在苏联方面为何要撤回,别的就先别提了。

宋任穷其实是出于好意,他身为重要部门的头头,得有个明确立场。万毅呢,在国防科委当个副手,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可能就想随便应付过去。

万毅起初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小组头两三天里,大家几乎都闷不作声。可上面领导对此非常不满,硬逼着他们得开口交流。

开讨论会那会儿,万毅直接开了腔:上头让咱们揭发批判,可我琢磨着,还不如踏踏实实地研究研究彭的那个“意见书”,大家一块儿好好聊聊。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愣了,话题瞬间从“意见书”变成了批评人,万毅这么说,跟整个场合的气氛完全不搭。但万毅既然开了腔,大家也就纷纷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最终,大家伙儿都统一了看法,觉得彭老总提的那些事儿确实挺实在。万毅一看这情况,直接就说:“瞅你们这样,心里都有数了,那还批来批去干啥?我作为头儿,就宣布小组解散吧,大伙儿各自回去学习得了。”

万毅因为这事儿摊上了大麻烦,很快就被扣上了“军事俱乐部”成员的帽子,职位没了,也被军队开除了。第二年,他去了陕西,一直负责林业方面的工作。他因为勇敢而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万毅因为被人带去庐山,结果迎来了二十多年的波折人生。他会因此责怪宋仁穷吗?

在回忆录里头,万毅直接说了,就算宋仁穷没找上门,凭他那个直性子,该惹的事迟早还是会惹上。这脾气,还真是挺看得开的。

1977年那会儿,万毅终于沉冤得雪,上头的人说这些年确实亏待他了,有啥要求尽管开口。可万毅就说了,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部队。到了第二年,中央就给他安排了个差事,去总后勤部当顾问,而且生活上也是对他关照有加。

宋将军和万将军,他们在庐山那会儿,各有各的表现,各有各的遭遇,后来走的路子也不一样。不过话说回来,两人在活得长久这一点上,倒是挺像的。

宋仁穷在2005年离开了人世,当时他已经96岁高龄。而万毅则是在1997年去世,享年90岁。

0 阅读:40

小爱客拍车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