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份,在南京那“总统府”里头,蒋介石气得不行,先是狠狠甩了汤恩伯一巴掌,接着又一脚把他踹翻在地。
汤恩伯是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时的亲信,那他到底是干了啥,把“老大”给得罪了?
其实,蒋介石对汤恩伯的指挥能力提出了批评,觉得就是因为他没指挥好,国民党第74师在山东孟良崮那里被解放军华野部队给包围歼灭了,而且他们的师长张灵甫也在战场上牺牲了。
国民党那个74师,总共有3万多人,整个部队用的都是美式装备,他们驻扎在南京的孝陵卫。这支部队自称“天下第一师”,在国民党的“五大王牌军”里头,那可是排在第一位的。
1947年的时候,蒋介石琢磨出了个“空心战术”。张灵甫一看机会来了,自个儿就站了出来,心里头盘算着把山东解放区给拿下,好给“党国”分担点压力,解决点难题。
张灵甫满心欢喜,脑子里全是打赢仗后的风光场景,可他万万没想到,粟裕早已成竹在胸,在临沂的孟良崮,把骄傲自大的74师给打得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了。
在那场大战里,粟裕带着华野的27万大军,跟国民党45万大军,其中包括厉害的74师,干了一仗。最后,我们这边只伤了1.2万人,却干掉了敌军3万多,赢得了整场战斗。
那场战斗真是残酷至极,按当地人的讲述:“孟良崮那场仗结束后,足足过了三年,没人有胆量上山去看看。”
【国民党大军压境,华野危在旦夕】
1947年5月4号,陈毅和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给在陕北的毛主席发电报,说国民党那边出动了60个旅,加起来45万5千人,正朝着山东大规模进军呢。
敌人扎堆,硬打难度大,先憋着别动,这办法很对。只要有那股子韧劲儿,总能逮到消灭敌人的时机。在不到两百字的回电里,毛泽东一连提了三次“要等”“别急”。
5月6号那天,毛主席心里还是不太踏实,他又特意跟陈、粟两人说了:“首先啊,千万别急躁,其次,别轻易分兵。只要咱们的主力部队握紧在手里,消灭敌人的机会迟早会来的。”
过了五天,到了11号那天,陈毅收到了份秘密电报:说国民党那边的第一兵团,由汤恩伯带着,打算在12号一早,对华野军队来个全面攻打。
张灵甫带领的74师那可是主干力量,黄百韬的25师跟李天霞的83师呢,就在两边帮忙策应。
他们的主要攻打对象是华野的坦埠指挥所。
74师作为进攻的主力部队,他们的任务是攻占坦埠周边的几座关键山头,包括三角山、水塘崮、杨家寨、黄鹿寨、黄斗顶和芦山。
家后面的那些山坡,还有凤凰山这些比较高的地方。
为了安全考虑,汤恩伯再次下令,让原本在蒙阴加强防守的65师,去守护25师的旁边,确保它不受攻击。同时,第48师也被派去保护第83师的侧边,以防万一。
国民党心怀大志,打算一举拿下,想在坦埠地区把华野部队全部消灭掉。
一开始,华野的打算是干掉敌人的第7军和第48师。
不过,粟裕在搞清楚了敌人的打算后,下了一个挺有魄力的决心:敌人怎么变,我们就怎么应对,不按照原计划走了,干脆直接往南冲,去攻打国民党那个厉害的“王牌军”第74师。
详细的打仗计划,已经在粟裕心里头想好了。
在军事商讨会上,粟裕跟陈毅还有其他华野的头头们,讲明了为啥要先拿74师开刀。
首先,74师那可是国民党那边的主力军,咱们要是能把这股力量给端了,战场上的局势立马就能翻盘,而且这样一来,咱们的战斗成果也能达到最大。
另外,要是我们还是照原计划,去攻打第7军和第48师,那坦埠那边防守就薄弱了。要是张灵甫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劲儿往坦埠冲,那华野可就惨了,得同时对付两边的敌人。
另外,第74师的行军速度那是真快,直接把第25师和第38师这两支配合部队给远远甩在了后面。他们现在就像是孤军一样,冲到了华野主力集结的正前方。这样一来,我们军队的部署根本不用做太大变动,就能在某些地方对第74师形成五对一的巨大优势。
最后,说说第74师,他们装备重,走山路特费劲,火力也施展不开。咱们可以利用山里的地形优势,直接跟74师干一架,再趁机把25师和83师给分开,让他们左右两翼不能互相照应。
再者,张灵甫这人性格傲慢,一直不太瞧得上黄百韬和李天霞。所以嘛,74师要是被敌人团团围住,黄百韬和李天霞肯定不会豁出命去救他们。
【末日将至,张灵甫心存幻想】
“就这儿干了!”陈毅一把摘下帽子,猛地摔在桌上,语气坚定地说:“咱们得拿出那股子‘千军万马中直取敌首’的劲儿!把敌人的整编第74师,就在坦埠南、孟良崮北那片地方给灭了!要拿下这颗‘敌首’,就得先从大堆敌军里把这头儿给挑出来,然后猛攻;同时,还得防着外面的敌人来帮忙。”
陈毅特别认可粟裕提出的“直取要害”战术,他觉得这办法挺好,就赶快跟毛主席汇报了这个想法。
“打击 74 师的做法非常对路。”毛主席在回电中这样说。
5月13号,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打头阵对付74师的是陶勇带领的第4纵队,还有许世友指挥的第9纵队。
叶飞带领的第一纵队,猛地冲进了第七十四师的左边,把他们和敌方的第二十五师给分开了,同时还挡住了第六十五师的进攻路线。
王建安带领的第8纵队,猛地冲向第74师的右边,把他们和第83师的联系给截断了,然后从右边后面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另外,藏在鲁南地带的王必成,带着他的第6纵队快速奔袭了130多里的崎岖山路,率先赶到了垛庄,目的是堵住74师的南撤之路。
陶勇和许世友指挥的两支部队,打了一宿的硬仗,终于从74师那儿抢回了黄鹿寨、佛山、马牧池、隋家店这些地盘。
第八路大军开进了万泉山区域;第九路大军则一路疾进,紧逼垛庄。
随后,咱们的第一、六、八三个大军部队,连成了一条线,把敌人的74师给团团围住了。
蒋介石在南京那边虽然挺意外的,但心里头一点也不慌。
他觉得,凭借74军的武器装备和第一兵团的人数优势,完全有能力扭转战局,取得胜利。
张灵甫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没打算去找个口子冲出去,而是做出了个让人吃惊的选择:上孟良崮。
张灵甫打算拿他的74师做钩子,把华野的主力全给拽上山,好来个一网打尽。
这时候,国民党的其他军队也赶紧往孟良崮那边赶,想把华东野战军给团团围住。然后他们打算从中心突破,这样一来,就能达到他们一开始说的“把华东野战军全干掉”的战斗计划。
针对这事儿,蒋介石挺高兴地说:“咱们这回逮住了山东的共产党军队主力,真是个不容易碰到的好机会,得争取一战就立下大功!”
到了孟良崮上头,张灵甫这才醒悟过来,自己之前的想法真是太天真了。
孟良崮那地方地势挺复杂,74师的火力再猛也使不上劲儿。更麻烦的是,那山上既没水也没粮食,后勤补给根本到不了位。
关键的是,张灵甫一直盼着的援军,全都被拦在了孟良崮的外头,压根儿没法靠近。
为了拦住国民党援兵到达孟良崮,华野领导直接发话:打头阵的部队,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得往孟良崮猛冲,得在敌人援兵来之前,赶紧把第74师给收拾了;而那些负责挡援军的部队,得死死守住,别让任何一路援兵靠近。
国民党那边,第5军被拖在莱芜动弹不得;11师呢,在蒙阴西北被挡住了去路;65师和25师,它们在曹庄、蛤蟆崮、界牌那边遭遇了拦截;还有第7军和第48整编师,也被挡在了留田和鼻子山外面。
能给张灵甫解围,让他摆脱孟良崮困境的,只有李天霞手下的83师了。
不过,李天霞心里打着小算盘,既想留着自己的底牌,又想瞧瞧张灵甫那边会出啥乱子。所以,在接到要去帮忙的命令后,他就磨磨蹭蹭的,老半天都不见他有动静,就是不肯出兵。
蒋介石命令李天霞迅速派遣一个旅前往孟良崮,但李天霞却耍了个小聪明,把一个连的人数夸大说成是一个旅,压根就没打算真的去支援。
【血肉之躯,筑成孟良崮胜利!】
1947年5月15号下午1点,陈毅大声下令:“把74师全给干掉,抓到张灵甫!”
粟裕给这次战斗定了调子,他直接吩咐:“咱们得全力干掉74师,就算25师整个跑了,74师一个连也别想溜!”
孟良崮战斗的大规模进攻,现在开始了。
解放军战士们勇猛无比,就像下山猛虎,在猛烈炮火的支援下,从各个方向像洪水一般冲向敌人的防线。
74师开始拼命反抗,就像被围困的野兽在挣扎。
在孟良崮的西边,敌军第74师的参谋魏振钺,领着一队人马,端着美式冲锋枪,在半山腰那儿对着往上冲的解放军一顿猛扫。
解放军在崎岖的石头堆中,一边灵活闪躲,一边奋力还击。
每块阵地的占领都超级不容易,都是官兵们拼死拼活拿命换来的。
有些东西,一会儿得到一会儿又失去,来来回回,经过了好几个人的手。
王必成六纵司令在他的回忆录里提到:“咱们战士们直接冲上去跟死硬抵抗的敌人打了起来,往前冲,被打退,再冲,又被打退。”
解放军战士们士气高涨,各路部队按照深浅不一的层次进行布局,持续提升战斗力,确保一波接一波的猛烈攻势不间断。
一开始,第74师的攻势相当凌厉,但打着打着,他们的势头就完全没了。
李先生,张先生那边传来消息,说让你赶紧攻打垛庄!
黄先生,赶紧拿下天马山和覆浮山!
张灵甫的通讯兵焦急地对着黄百韬、李天霞那些赶来帮忙的部队大喊,但每次听到的都是这几句话:“再坚持一下”、“稍等片刻”、“我们很快就到!”
那天下午,华野部队就把74师的大部分战斗人员给打垮了。
张灵甫没办法,只好收拢人马,撤退到了520高地和芦山那一片区域。
第七十四师这几天打得挺惨,山上到处都是他们的尸体。剩下的人呢,饿着肚子,渴得要命,既没有吃的喝的,外面也没有人来帮忙。士兵们都没心思打仗了,士气低落,整个队伍乱糟糟的,完全没了章法。
我方进攻队伍集结猛烈炮火,对敌军阵地狂轰滥炸,山上瞬间变成了一片烈焰熊熊的火海,四处飞溅的是残肢断臂。
敌军的整编74师士兵四处逃窜,忙着保命,原本的战斗队列乱得一塌糊涂。
张灵甫带着他的师部躲进了一个山洞里。到了16号一早,华野的特务团就悄悄靠近了张灵甫的指挥所在。
张灵甫带着一支敢死队,拼命抵抗,结果不小心被飞来的子弹打中,丢了性命。随后,特务团的副团长亲自上阵,带着人冲进了山洞里,把剩下的国民党士兵都给抓了起来。
大家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过了好些年,王必成一想起那场面,还是清清楚楚的:“赢了,咱们的老对手,那个死磕的冤家,终于被咱给一锅端了!”
打了整整三天仗,解放军这边死了伤了1万2千多号人,国民党军那边更是惨重,有3万2千多人伤亡。孟良崮那地方,山上山下到处都是血,跟河似的,尸体也堆得老高,跟山一样。
打完仗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里,当地的老百姓总能闻到一股难闻的腐烂味。仗打完了,整整三年,村里的人都不敢往山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