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少帅的卫队营长,曾在西安活捉老蒋,结局如何?

朕侃过去 2025-03-08 03:19:14

1936年12月,张学良的卫队第二营营长孙铭九奉命率两个连的兵力,直奔老蒋在西安的住所——华清池,在抵达华清池后,东北军很快便控制住这里。

在行动中,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钱大钧被打伤,蒋介石的两个侄子,跑出去送信的蒋孝先被东北军抓到后直接处决,另一个侄子蒋孝镇也受了伤,而蒋介石的外甥竺培基被打成残疾,老蒋本人也被活捉。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离开十余万东北军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就此被扣押。当时东北军内部主要有两个派系,一个是以孙铭九等中级军官为代表的少壮派,另一个是以王以哲等高级军官为代表的元老派。

在张学良被扣押后,为如何救回张学良,两派产生了分歧,少壮派坚持要求放回张学良后才能从渭南前线撤军,主张靠武力解决此事。而元老派则表示先服从老蒋的命令,先撤军,而后要求释放张学良回来,主张和平解决此事,以避免发生更大的冲突。

对于元老派的这一态度,少壮派非常不满,误以为这是讨好老蒋、出卖少帅,不久孙铭九等人称王以哲等人“准备投蒋”,并以此为理由枪杀了东北军第67军军长王以哲在内的多名军官,此举无疑在东北军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王以哲是东北军元老级人物,毕业于保定军校八期,曾担任张学良的卫队长、卫队旅旅长,是张学良心腹之一,1933年又出任东北军第67军军长,可以说其在东北军中无论是地位还是威望都比较高的。

王以哲被杀的消息传到了渭南前线后,激起了东北军官兵的愤慨,他们立即调转枪口,向西安进军,准备为王以哲报仇,这一结果是让孙铭九等人没有想到,为了避免东北军再次自相残杀,我方及西北军杨虎城派人与孙铭九等人商量对策。

当时摆在孙铭九等人面前的只有三个选择,第一个便是引咎自戕,第二个是自首投案,第三个是离开东北军,到陕北苏区去,寻求红军的庇佑。考虑到孙铭九等人在西安事变中立下大功,错杀王以哲也是为了救回张学良,应当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便同意了孙铭九等人前往陕北苏区。

不久孙铭九等人被秘密送往红31军驻地,由红31军负责他们的安全,而当时具体负责这项保卫工作的是时任红31军机要科科长的刘华清,刘华清后曾担任军委副主席,并先后参加了55年、88年授衔,分别被授予少将、上将军衔。

在陕北待了2个月后,风头稍缓,孙铭九便前往了天津租界寓居。抗战时期,在汪伪政府的拉拢下,孙铭九担任了伪职,成了汉奸,先后担任伪豫北抚安特派员、山东伪军保安副司令。

抗战胜利后,孙铭九又顺势投靠了蒋介石,被安排在国民党军东北先遣大队,后被我军俘虏。建国后,孙铭九在上海工作,曾出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作为张学良曾经的心腹,孙铭九一直希望能够与张学良见上一面,但最终未能如愿,2000年孙铭九在上海因病去世,而张学良也于次年因病去世。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