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太皇太后,是对皇帝祖母的尊称。从明朝的历史来看,自朱元璋一个碗开局,到朱由检一根绳结局,总共出现了三位正儿八经的太皇太后,还有一位以太皇太后的辈分却只能屈尊于皇太后的称号。
这四人分别是:仁宗诚孝昭皇后张氏,英宗孝肃皇后周氏,宪宗孝贞纯皇后王氏、孝惠皇后邵氏。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这四位太皇太后的故事。
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河南永城人,兵马指挥张麟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闰九月被册封为燕世子妃。当时的燕王朱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的时候之国北平府。燕世子朱高炽,则是燕王的嫡长子。
张氏剧照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这位新天子在江南地主文人的裹挟之下,一上台就尽废洪武成法,同时又将削藩的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叔父们。在燕王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留在京师南京做人质的时候,张氏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初九日,生下了燕王一脉的嫡长孙:朱瞻基。
这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也给了燕王殿下继续反抗的勇气。不然朝廷把他三个儿子一咔嚓,朱棣还造什么反?经过三年艰苦的靖难战争,朱棣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在南京皇宫奉天殿登上皇位,大明王朝正式进入永乐时代。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经过了近两年的等待,燕世子朱高炽才被册立为皇太子,世子妃张氏则进封皇太子妃。朱棣之所以如此犹豫,是因为朱高炽体肥不擅骑射,他心中更喜欢“英武类己”的次子朱高煦。据说朱高炽之所以能够保住自己的太子地位,张氏也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后始为太子妃,操妇道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太子数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张氏剧照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驾崩,八月皇太子朱高炽即位。在文武群臣以及皇帝亲弟弟赵王朱高燧的力请之下,张氏于当年十月初八日被册立为皇后。
然而这个皇后仅仅当了八个月,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十二日,朱高炽于紫禁城钦安殿宫中暴崩,享年四十八岁,庙号仁宗。当时皇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汉王朱高煦则在山东乐安州虎视眈眈,京中形势十分紧张。张皇后镇静自若,一面派人急召太子回京即位,一面让另外两个儿子监国,从而平稳地度过了这一段空窗期。
郑靖王瞻埈,仁宗第二子,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封。仁宗崩,皇后命与襄王监国,以待宣宗。—《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诸王四》
张氏剧照
当年六月十二日,自南京赶回的朱瞻基顺利继位,并于二十二日为母后张氏上尊号为皇太后。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张氏便完成了从太子妃到皇后,再到皇太后的三级跳。
朱瞻基所接受的大明天下并不太平,内有汉王、晋王之乱,外有安南叛乱,因此他也不顾祖制,时时向政治经验极其丰富的母后进行讨教。
自上即大位,尊事皇太后极其孝敬。每旦、暮,诣西宫朝谒,愉色奉承,惟恐弗及。皇太后慈仁隆至,每见上则忻然,从容询及政事及所平决。上敷陈明达,皇太后喜动颜色。凡军国大政,必禀命而行。—《明宣宗实录卷三十六》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驾崩,享年三十七岁,庙号宣宗。当时皇太子朱祁镇年仅九岁,朝中文武大臣无不担心今后会出现“主少国疑”的危险局面。甚至还有留言称张太后打算放弃大孙子,改立自己的另一位亲儿子襄王朱瞻墡为帝。
关键时刻还是张太后站出来,将大臣们召到乾清宫,然后指着朱祁镇说了一句话:“此新天子也”。这才是真正的一锤定音,于是“浮言乃息”。二月初六日,新天子为祖母上尊号为太皇太后,册文中还恭恭敬敬地将其称为“陛下”。
英宗与张太皇太后剧照
此时皇帝年幼,太皇太后虽然对政事多所指点,却拒绝了大臣们让她垂帘听政的请求。除此以外,太皇太后还要求自己的两位兄长:彭城伯张昶、都督张昇,不得掺和朝廷政务。张昇可是实打实的靖难功臣,以至于连大学士杨士奇都看不过去,希望太皇太后网开一面,却依然不能如愿。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十月十九日,太皇太后张氏驾崩,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与仁宗合葬天寿山献陵。张氏一生共有三子一女:宣宗章皇帝朱瞻基、越靖王朱瞻墉、襄宪王朱瞻墡,嘉兴公主。
孝肃皇后周氏周氏,北直隶昌平(今北京昌平)人,生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十月十四日。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年仅五岁的小周姑娘被选入宫中,安排在了时年八岁的皇太子朱祁镇身边。
朱祁镇继位之时年纪尚幼,因此直到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五月,才册立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钱贵之女钱氏为皇后。皇后婚后多年无子,此时出落成美女的周氏被皇帝看中,先是在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生下皇长女,接着又在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十二月生下皇长子朱见深。
土木堡之变剧照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做了瓦剌人的俘虏。明廷则先是册立朱见深为皇太子,接着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为新天子。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太上皇帝回到北京,周氏则随其一同搬往紫禁城外的南宫居住。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太上皇帝联合野心家石亨等人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当年四月,周氏被册封为贵妃。据说当时周贵妃企图向自己的婆婆孙太后学习,以母凭子贵的方式进位中宫,可惜未能如愿。
上复辟,太监蒋冕白于皇太后,谓后无子,周贵妃有子,请立周贵妃为后。上怒,立斥之。—《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驾崩,享年三十八岁,庙号英宗,遗诏皇太子朱见深继位。为了防止周贵妃迫害正宫皇后钱氏,英宗留下了遗诏,而以李贤和彭时为首的内阁也据理力争,这才保住了一个两宫并尊的局面。当年三月,新天子为嫡母钱氏上尊号为慈懿皇太后,为生母周氏上尊号为皇太后。
钱皇后与孙太后剧照
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慈懿皇太后驾崩。为了她的身后之名,周太后、皇帝和大臣们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按照周太后的意思,是要为慈懿皇太后“另择吉地”,显然就是不打算让她与英宗合葬,从而挑战其元后的地位。
然而这一次文武文官非常团结,迫于压力,皇帝只能给慈懿皇太后上尊号曰:“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并与英宗合葬裕陵。
朱见深的成化朝,是万贵妃的天下。而周太后则庇护了皇太子朱祐樘,没想到却养了个白眼狼。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二十二日,朱见深驾崩,享年四十一岁,庙号宪宗,遗诏皇太子朱祐樘继位。
就在驾崩前几个月,宪宗为母后上了一个徽号“圣慈仁寿”,而朱祐樘继位后进一步尊祖母为“圣慈仁寿太皇太后”。这位太皇太后一生只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宪宗朱见深,另一个则是崇王朱见泽,此前早已就藩河南汝宁府。
周太后剧照
然而在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六十大寿,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身患重病之时,崇王多次请求赴京探望生母,却均被皇帝拒绝。日后康熙皇帝读到这一段历史,也为周太皇太后和崇王打抱不平,认为朱祐樘以及当朝大臣的所作所为非常不地道。
弘治中,太后思念崇王,欲令入朝。此亦情理之至常,且所封之地,初不甚远。而一时大臣及科道官员交章争执,以为不可。至云人民骚扰,国势动摇。时已有旨召崇王矣,竟因人言而止。夫《书》言以亲九族,九族既睦。若藩王就封,必不可召见,则自古帝王所云睦族之道谓何?—《圣祖仁皇帝御制文·谕修明史诸臣》
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三月初一日,圣慈仁寿太皇太后驾崩,享年七十五岁。朝廷本来给的谥号是“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睿皇后”,即一个系帝谥的谥号。但是皇帝本人亲自跳出来反对,最终将谥号改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太皇太后”。没有了帝谥,也不能祔享太庙,此前谈好的优待条件只剩下了合葬裕陵。
明英宗裕陵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世宗朱厚熜将这位曾祖母的谥号改为“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成圣皇后”,总算聊胜于无,满足了周氏生前心心念念的皇后之梦。周氏一生共有二子一女: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崇简王朱见泽,重庆公主。
孝贞纯皇后王氏王氏,南直隶上元(今属南京市江宁区)人,义勇卫千户王镇之女。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选秀入宫,成为皇太子妃的人选之一。
英宗驾崩,宪宗继位后,选择了选秀三甲之一的吴氏为皇后。但很快因为吴氏与万宫女之间的矛盾,而将其废黜。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十月十二日,王氏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成为了宪宗继后。
宪宗与万氏剧照
万宫女虽然年长宪宗十七岁,但他们之间是同患难的生死恋情,皇帝不会允许任何女人对此进行挑战。而在吸取了吴废后的教训后,王皇后对万阿姨颇能“委曲下之”。虽然文武百官都对万阿姨不满,甚至借着大旱的天象,呼吁宪宗提高皇后的待遇。但宪宗我行我素,史称“昭德宫进膳不闻有减,中宫不闻有增”,也就是说皇帝还是天天往万阿姨所在的昭德宫跑,所有人对此也无可奈何。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正月初十日,五十八岁高龄的万阿姨去世。当年八月二十二日,“悒悒无聊”的朱见深也跟着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一岁。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后,为嫡母王氏上尊号为“皇太后”。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七日,朱祐樘驾崩,享年三十六岁,庙号孝宗,遗诏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当年六月十一日,新天子为嫡祖母上尊号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四月,宗室安化王朱寘鐇起兵造反。这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叛乱,最大的作用是扳倒了朱厚照的白手套:大太监刘瑾。为了安抚百官,朱厚照在当年十二月十二日,为祖母王氏上徽号为“慈圣康寿太皇太后”。
王太皇太后画像
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二月初十日,慈圣康寿太皇太后王氏驾崩,遗诰要求皇帝“以万几为念,不得过于哀慽”。事实上此时的朱厚照人在宣府,压根就没在病榻边尽孝。当年三月,朝廷为王氏上尊谥曰:“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并与宪宗合葬于茂陵。王氏一生无儿无女。
孝惠皇后邵氏邵氏,杭州府昌化县(今浙江杭州)人,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被选入内庭,侍奉皇太子朱见深。不过在天启朝内阁大学士朱国祯所著的《涌幢小品》之中,却称邵氏“知书有容色”,入宫前曾有七次许配经历,可惜未婚夫每次都暴疾而卒。
年十四,聘者七人皆死。一指挥聘之,已上马迎矣,坠而死。其父充漕卒,携至京师。—《涌幢小品卷之五·母后奉迎》
又据说邵氏在入宫之初并不得宠,但有一次月下吟诗,吸引住了途经其别院的宪宗,从而一飞冲天。先是在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十月被册封为宸妃,接着又在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七月进封贵妃。
邵氏剧照
宪宗驾崩后,孝宗、武宗相继登基,邵氏则以“宪庙贵妃”的身份在宫中颐养天年。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朱厚照驾崩,享年三十一岁,庙号“武宗”。因其无嗣,朝廷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选择其伦序最近的堂弟: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赴京入继大统。
朱祐杬即邵氏之子,故而新天子抵达紫禁城以后,早已双目失明的邵氏从头到脚一遍遍地摩挲着朱厚熜,忍不住老泪纵横。
世宗入继大统,妃已老,目眚矣,喜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当时朝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激烈的“大礼议”之争,朱厚熜好不容易才为自己父母争来了“兴献帝”和“兴国太后”的名分。然而问题来了,朱祐杬既然有了皇帝的名分,他的生母邵氏怎么办?
杨廷和剧照
当时武宗生母张太后在宫中一言九鼎,因为她背后有文官领袖杨廷和的支持,又怎么会容忍邵氏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压过自己一头呢?最终在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三月十五日,新天子正式颁诏天下,为祖母邵氏上尊号为“寿安皇太后”。
邵氏以皇帝祖母的身份,仅仅被尊为只有两个字徽号的皇太后。而张太后则以新天子伯母的身份,享有四个字的徽号:“昭圣慈寿皇太后”。我们可以感觉得到朱厚熜心中的屈辱感。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十一月十八日,寿安皇太后驾崩,谥曰“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太后”。当时文官们根本不认可邵氏所谓的皇太后身份,甚至认为不应该让她与宪宗合葬茂陵。只是在皇帝的坚持之下,这位孝惠皇太后才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二月入葬茂陵玄宫。
世宗朱厚熜剧照
时间很快来到了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此时的朱厚熜已经取得了“大礼议”之争的阶段性胜利,打倒了杨廷和,是时候为祖母翻案了。当年七月大学士张璁上言,指出邵氏的尊号极其荒谬,必须立刻马上予以纠正。
或谓称孝惠太皇太后似有加于昭圣皇太后,殊不知昭圣皇太后自与章圣皇太后为等辈。况孝惠已崩逝,今加太字,正别庙中世代之称,夫何嫌哉?—《明世宗实录卷七十八》
朱厚熜对张璁的表现非常满意,怒气冲冲地指出当年礼部的行为是“昧于正礼,谬执偏见”。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七月,皇帝为祖母重上尊谥为“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太皇太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九月,改谥“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佑圣皇后”,并将其神主奉安于茂陵陵殿。邵氏一生共三子:睿宗献皇帝朱祐杬、岐惠王朱祐棆、雍靖王朱祐枟。
结语:从明朝的四位,或者三个半太皇太后来看,以皇帝元后且有子嗣的,只有诚孝昭皇后张氏。而她在仁宗失势时协助他保住太子之位,在宣宗登基前稳住局势,在英宗年幼时主持朝政,桩桩件件,无不对得起文官们给她的评价:女中尧舜。
张氏虽然也是普通人家出身,但她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这才让她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此后的周氏、王氏、邵氏,要么只顾眼前利益,要么忍气吞声,根本无法为朝政施以正面的影响,这也和她们家族势力弱小有关。其实后妃外戚势力并非不能强大,只是特别需要考验皇帝的平衡能力而已。
太皇太后一直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