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庄安穆宸妃万氏:明英宗后宫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嫔,险些成为太后

楼哥看明史 2024-02-16 21:40:18

前言:北极星,又称北宸,是最靠近北天极的恒星。而在中国古代, “宸”这个字常常用来代称帝王,比如“宸垣”,指的是帝王的宫殿。又比如“宸舆”,指的是帝王所乘的车,还可借指皇帝。

到了唐朝,唐高宗李治准备了一个特别的封号:宸妃,准备赐给他最心爱的武媚娘。当时皇后以下设四位正一品夫人,即贵妃、淑妃、德妃和贤妃,于是大臣们集体跳出来反对,因为宸妃这个封号实在过于敏感。

时高宗欲立昭仪武氏为宸妃,济密表谏曰: “宸妃古无此号,事将不可。”—《旧唐书卷八十·列传第三十》

唐高宗与武媚娘剧照

到了宋朝,终于第一次正式有人被封为宸妃,而这个人就是著名的故事“狸猫换太子”的主人公李氏,即宋真宗赵恒的妃子、宋仁宗赵祯的生母章懿皇后。

到了明朝,前后一共出现了四位宸妃,而其中的第一位宸妃,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万氏。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围绕在她身上的故事。

四子二女,宠冠后宫

万氏,生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涿鹿卫军士万聚之女。涿鹿卫,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设立,属后军都督府管辖,治所在今河北省涿州市。

据史书记载,万氏在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的时候就被“选入内庭”,那个时候她才只有三岁。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而皇太子则是年仅七岁的朱祁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大批三到六岁的小女孩被选入宫中,大概率是作为皇太子的童养媳的来培养。明代后妃几乎都来自平民之家,但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对她们的教养、礼仪有一定的要求。

幼年明英宗(右)剧照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宣宗驾崩,遗诏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五月,十六岁的皇帝大婚,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钱贵之女钱氏,成为了明朝建立之后,第一位从大明门入宫成婚的皇后。

正统年间二子

册立中宫之后,包括万氏在内的小女孩们,逐步逐步都成为了皇帝的女人。英宗共九子九子,其中的三分之一都由万氏所出,可见其在后宫的受宠程度,我们不妨也来看一看。

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四月,皇第二子朱见清出生,生母万氏。生完儿子以后不到半年时间,万氏又怀孕了,并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生下皇第三子朱见湜。

明英宗御驾亲征剧照

朱见湜的出生时间是七月十四日,就在三天前,瓦剌太师也先率领大军南下,在猫儿庄击败明朝边军,右参将吴浩战死。猫儿庄位于大同府以北一百二十里,在今内蒙古丰镇市东北面。当时从草原到大同有一条最捷径的商道,猫儿庄就在其要害之处。至于吴浩,自英宗即位伊始便出任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素以“胆略超异,武艺精熟”而著称,和猛将石亨齐名。

猫儿庄失陷,吴浩战死,大同危在旦夕,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入京师。英宗认定此事蹊跷无比,非自己亲自前往大同不能水落石出。于是就在朱见湜出生的当天,皇帝陛下不顾在朝文武大臣的劝阻,做出了御驾亲征的决定。

上曰: “卿等所言,皆忠君爱国之意。但虏贼逆天悖恩,已犯边境,杀掠军民。边将累请兵救援,朕不得不亲率大兵以剿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

景泰年间一子二女

只可惜本次出征堪称灾难,一个月后的八月十五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土木堡之变”,包括靖难元勋英国公张辅在内的扈从文武大臣,二十多万京师三大营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甚至连英宗本人都做了瓦剌人的俘虏。

土木堡之变剧照

消息传回京师,朝廷最终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改立其庶弟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就在土木堡之变周年祭的当天,太上皇帝回到了京师。新天子在东安门见了兄长一面,随即将他打发去了紫禁城外的南宫“静养”,包括万氏在内的所有妃嫔也一并迁居此处。

所谓的南宫,位于紫禁城东南方向,即今南池子大街缎库胡同内。朱祁镇、朱祁钰兄弟之父宣宗朱瞻基当年做皇太孙之时,就曾居住于南宫,当时称为洪庆宫。换句话说,南宫的规模并不小,足以容纳太上皇帝这一大家子。

只不过说是“静养”,实质上就是软禁。太上皇帝在百无聊赖之余,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造小人。在此期间,万氏共生育一子二女,分别为: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的皇第三女淳安公主、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的皇第五女广德公主,以及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的皇第七子朱见浚。从这个频率来看,万氏依然是朱祁镇心尖上的人物。

明英宗返京剧照

另外提一句,朱见清和朱见湜一直跟随祖母上圣皇太后孙氏生活在清宁宫,并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八月,年仅三岁的朱见湜不幸夭折。

天顺年间一子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趁着朱祁钰病重,朱祁镇联合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野心家,从南宫发动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改年号为天顺元年,废景泰皇帝朱祁钰仍为郕王。

当年三月初六日,复辟成功的英宗册立皇太子和封建亲王,其中朱见濡为皇太子,朱见潾为德王、朱见澍为秀王、朱见泽为崇王、见浚为吉王。这里的朱见濡和朱见潾,便是英宗庶长子朱见深和庶次子朱见清。至于为什么要给这两个儿子,史书中没有说明原因,甚至诏书一出天下震惊,因为都不知道朱见濡是何方神圣。

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诏书失写其故,颁行天下,人皆惊相问曰: “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盖上为天下人心归向久唉。—《明宪宗实录卷一》

皇太子朱见深剧照

四月十三日,英宗命夺门功臣太平侯张軏为正使,武功伯徐有贞为副使,持节册封诸妃,其中万氏被册封为宸妃。就在封妃后不久,万氏再次怀孕,并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闰二月生下皇第八子见治。

身陷夺嫡旋涡

太子生母并非钱皇后,而是周贵妃。当年英宗的生母也并非当时的胡皇后,而是孙贵妃。宣宗为了江山社稷考虑,先是册立朱祁镇为皇太子,然后又让胡皇后退位,孙贵妃则“母凭子贵”进位中宫。

对于周贵妃来说,自己的儿子是太子,为什么不能复刻婆婆的大女主之路呢?在夺门之后,她就联合了孙太后,想逼英宗改立自己为皇后,只不过遭到了皇帝的严词拒绝。

上复辟,太监蒋冕白于皇太后,谓后无子,周贵妃有子,请立周贵妃为后。上怒,立斥之。—《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

钱皇后剧照

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崩逝之后,隐忍多年的钱皇后开始自己的反击,她先是说服英宗恢复了胡氏的皇后身份,谥曰“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接着她又不顾万宸妃仍然在世,将德王认作自己的养子。

天顺七年(公元1463年)八月,十六岁的德王正式出居诸王府,英宗破天荒地让文武百官赴府朝见。襄王朱瞻墡,宣宗亲弟弟、英宗亲叔父,政治嗅觉向来十分敏锐,闻讯之后特地派人送来厚礼。

身为皇后养子,身份等同于嫡子,皇帝又不断提高德王的待遇,废立太子之举,显然已经迫在眉睫。然而英宗本人的身体,却在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内急转直下。据《明史》的记载,皇帝曾经在临终之前召见内阁首辅李贤,打算废黜太子。

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 “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 “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 “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贤扶太子令谢。太子谢,抱帝足泣,帝亦泣,谗竟不行。—《明史卷一百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

英宗与钱皇后剧照

不传位太子,那么除了德王,还能传给谁?若是德王登基,日后会不会给万宸妃一个皇太后的名分呢?很有这个可能,毕竟两宫并尊在明朝也已经不是新鲜事。

由于李贤的及时介入,最终太子还是在英宗驾崩后顺利继位,即宪宗。钱皇后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则被尊为皇太后,万氏则以英庙宸妃的名义继续生活在宫中。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十月二十六日,万宸妃去世,享年三十七岁,谥曰靖庄安穆。对于这位靖庄安穆宸妃的为人,史书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其“贤仪淑德,宫中敬仰”。

当年夺嫡的那一幕,似乎仍然深深地印在新天子的脑海之中。十一月初二日,是宪宗的生日,然而皇帝并没有因为万氏的丧事而降低庆贺的档次。史书上虽然把这个错误归罪于礼官,但是宪宗真的就一点都不知情吗?

甲子,万寿圣节。上谒奉先殿,慈懿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时英庙宸妃万氏在殡,贺礼宜从减节而备仪如故,人皆咎礼部失于举奏云。—《明宪宗实录卷四十八》

明宪宗朱见深剧照

结语:深宫之中步步惊心,人人都是棋子。比如宸妃,明明德王是自己儿子,为了夺嫡之争,只能眼睁睁把他让给皇后。好在宪宗并没有报复德王,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那么万氏子女的结局如何呢?我们也来看一看。

德王朱见潾,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二月之国山东济南府,正德十二年(公元1512年)八月去世,享年七十岁,谥曰庄。

吉王朱见浚,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九月之国湖广长沙府,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九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曰简。

朱见治,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七月封为忻王,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二月未之国去世,年仅十五岁,谥曰穆。

淳安公主,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下嫁锦衣卫军士蔡诚之子蔡震,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

广德公主,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下嫁驸马都尉樊凯,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去世,享年三十一岁。

4 阅读:1121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