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里顺口提到了统计局的新数据,一季度人均工资增长6.8%,很多人留言说假的,不信。
那就是你们误会了,随便看看平日里媒体报道的内容,也该知道现在赚钱有多简单。比如上个月底,90后杭州小伙靠种花月入百万。
种地都月入百万了,打工的、当CEO的涨工资了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倒是挺好奇的,农民为啥要种蔬菜瓜果,他们去种花不行吗?月入百万,要吃多少菜会吃不起?挺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
并且这种事可不是“个例”,更不是老天爷赏饭吃,到处都是。
上个月四川观察也报道了大致相同的消息,“26岁女生裸辞做约拍月入3万。”前几天我们的稿子里也提到了搜狐所斥责的“女孩放弃工作去摆摊月入9万”。
就在昨天,还有媒体报道了“大厂人回县城开土菜馆春节月入50万”,鼓励大家回县城工作,烟火气更浓。
不要问底线在哪里,底线就是没有底线。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没有底线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媒体也会同样如此。毕竟我们都知道,媒体是由人架构出来的。组成它的人有着怎样的价值观念,那么媒体也自然如此。
昨天看了某电视频道的一档节目,主讲人是众所周知的复旦教授张维为。
现场小伙问,“有学者认为,正因为美国政府不够强大,才能发展出强大的社会市场,才能孕育出硅谷和好莱坞,涌现马斯克和比尔盖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我觉得任何问题都有讨论的价值,但并不是任何答案都如此。
张维为教授是个名人,也是学者教授,按理说他能提供给社会的应该是一种进步思想,是一种指引方向,最少也是真正能帮助人们解惑的东西。
然而,他是怎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的?
“道理很简单,美国制度有它历史上成功的一面,但是它的基因缺陷也决定它大趋势上注定将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不论是马斯克还是Sora和ChatGPT也改变不了。这就是中国人讲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关系,大道理决定美国将一路走衰。”
首先,2024年了,作为一个教授而言,讲出来的话不具有简单的自证逻辑,这本身就极度可笑。一句话里简单的自证能力,无非是后一句能解释前一句,或有极大关联性。
比如我说“你贫血应该多吃点菠菜”,下一句“贫血可能缺铁,而菠菜含铁高”,那么一句话就闭环了。当然,你也可以不说这些,而在“你贫血应该多吃点菠菜”后面,重复两遍“因为菠菜好啊,好就好在它是菠菜”,这同样能完成一句话的闭环,但非常白痴不是吗?尤其当这样一句话从教授、专家的嘴里说出来。
上面张维为那段话,看上去讲了很多,读起来也让人觉得牛逼,都预测到美国要衰败了,还能不牛逼?但问题在于,他凭什么判断出“美国注定将走向衰落”?凭“美国基因里的缺陷”。
美国的基因是什么?这里面的缺陷又是什么?sora虽然是很先进的AI,但为什么又跟美国即将衰败能联系到一起,OpenAI不是一家商业公司吗?
另一位学者范勇鹏不甘示弱,怕被张维为抢了风头:这个问题简单讲就是自由和创新的关系。今天中国社会上弥漫着一种迷思,认为只有自由才会创新,好多人就举马斯克的例子,但这其实是个伪命题。自由了就一定能创新吗?不一定。所以自由和创新二者之间不能被简单地对应化,它是个辩证的关系。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种“玄学忽悠”出现在一个复旦教授嘴里,并获得无数拥趸,当然是不可思议的。仿佛我们正常人听不懂的内容,场下的观众全部能懂,于是欢呼、雀跃、疯魔。
某种角度上而言,这些观众其实也需要“90后杭州小伙靠种花月入百万”那类新闻,那是虽然没逻辑,但却值得欢呼的新闻。不过那种素材就不必由张维为教授来提供了,教授的意义更宏观和远大,这种小东西,媒体奉上即可。
于是我们看到无数媒体,蜂拥而至。
批评媒体报道内容“失实”、“无厘头”、“伪励志”的新闻也有,并且不止出现过一次两次,然而我们没有看到任何改变。当构件开始生锈的时候,由这些生锈的东西组成的机器,又怎么可能散发出锋锐的冷色,他们所具有的,只可能是一片失去光泽的枯黄,等待着继续到来的腐蚀。
本文来自公众号“走读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