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纵队司令员万毅与松江军区司令员李天佑进行职务对调。”
林彪说话的语调比较低沉,且向来简明扼要,从不啰嗦。当他宣布完这项人事任命后,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在座的那些纵队司令们,脸上或多或少都带着些诧异,眼睛更是齐刷刷地望向了一旁的万毅。
1947 年4月的双城会议,原本只是一次例行的作战总结会议,但林彪的这一纸调令,却在东北民主联军内部引起了极大震动。
原因也很简单:一纵是头号主力,下辖原山东1、2师和滨海支队等部,是东北各纵中人数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部队。而松江军区属于二线,主要的任务就是训练部队,向一线输送兵员。两边的司令员虽然平级,但论实际地位却天差地别。
而且在刚结束不久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万毅指挥一纵歼敌4万余人,不仅消灭了敌88、89两个师,还把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新1军打成了残废,可谓立下大功。
立了功却被调离一线,这换谁都不能理解。那么为什么林彪要这么做?他和万毅的关系,又经历了怎样曲折变化?
本期文章将带你了解老一辈革命家万毅将军的事迹。
一、东北孤忠,抗日名将万毅是满族,他的故乡在辽宁金县,也就是今天的大连金州。但在万毅刚出生的时候,金县却还有另一个名字—“关东州”。1898年,金县被俄国侵占,后来日俄战争结束,又随即被割让给了日本,和大连、旅顺一起成为日军设在东北的一个直辖区。
1907年8月8日,也就是当时老百姓口中的清光绪三十三年农历六月三十日,当万毅的父亲万宝贵去给刚出生的儿子上户口时,出生日期一栏却被写下了这样一行字:
“明治四十年六月三十日。”
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汉子,万宝贵自然不会明白“明治”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但很多年后,读了私塾的万毅却从先生嘴里得知:明治,是日本天皇的年号。
生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却成为一个没有国籍的人,国耻家恨这四个字,从一开始就深深注入了万毅的血脉之中。
因为家境并不富裕,少年万毅只读了3年私塾便出来干活,先是在大连钱庄做店员,后又跑到奉天财政厅当了雇员,薪资虽然微薄,但也足以糊口度日。但出人意料的是,万毅最后却又放弃了安逸的生活,瞒着家人投奔了正在招兵买马的东北军阀张作霖。
很多年后,万毅回忆起自己当兵的原因,只说了一句话:
“我要亲自带兵打回家乡。”
凭着一腔爱国抗日的热情,万毅考入东北陆军军士学校第4期步兵科,而他当时的学员队长,正是张学良。
如果没有遇到张学良,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万毅。
当时的张学良踌躇满志,身边汇集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将才,而在这群人中间,万毅就是最为出色的一个。在教导队受训6个月后,他就被特批分配到张学良的司令部当二等兵,紧接着又经过考核,提升为张学良副官处少尉副官。
1929年,万毅被派往东北讲武堂第9期深造,并以该期学员考核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当时坊间都说“张学良的一个副官怎么也这么牛”,这话让张学良听后大为骄傲,亲自赠万毅怀表一块、指挥刀一把。后来在东北军军制改革,部队刊物悬赏征集“标准连长”方案,他的应征文章又获第一名,张学良又奖给他一支新式派克笔。
在东北军内,万毅的晋升速度无人可比,短短的几年之内,就从军校学员一路做到了中校副团长。张学良东北易帜后前往南京述职,还特意让万毅担任自己的随身副官。
东北易帜
1936年,万毅经历了人生中最大起大落的一个阶段。当年1月,他正式被晋升为东北军第109师第627团中校团长,并以29岁的年纪打破东北军最年轻团长的记录。当时张学良还特意找到他,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是东北军中最年轻的团长,以后在他们中间蹦达蹦达吧。”
张学良口中的“他们”正是红军。这个时期的东北军和红军表面虽是对手,但其实内部来往密切,万毅作为青年军官被张学良委以重任,和东北军内的地下党员刘澜波等人交流颇多,双方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在红军的支持下,万毅趁着纪念“九一八”国耻日,动员部队抗战,并亲自高唱救亡歌曲。但当时派驻627团的政训员张功铸,是老蒋安插在东北军内的“监军”,得知情况后就跑来制止,大喊“攘外必先安内”的谬论,万毅听罢义愤填膺,直接一巴掌拍在张功铸的脸上。
事情闹大之后,蒋介石大为光火,找来张学良质问:
“你们有个团长很反动,敢打政训员,必须严惩!”
而张学良只是简单回复了一句:
“这件事我会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当然,蒋介石怎么也不会想到,张学良这个“答复”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仅仅3个月后,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而奉命带兵在渭南阻击中央军进逼西安的,正是万毅。
张学良、杨虎城
西安事变,终于点燃了全民族抗日的烽火,这是万毅多年的夙愿。但历史偏偏弄人,随着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被扣押,作为主战派的万毅也受到牵连,被扣留狱中8个月。直到抗日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后,狱中的万毅强烈要求上前线,这才在一众东北军元老的担保下被火线提拔为东北军第57军第672团团长。
作为军人,就该守土卫国。但在抗日战场上,万毅一开始感到更多的却是无奈。
奔赴前线后,他奉命率领672团守卫江阴,顶着数十架飞机和坦克的火力压制,与日军血战五个昼夜,力保阵地不失。但这个时候,东北军高层却早已无心恋战,连番下令部队后撤,万毅只能在完成一天的掩护任务后,放弃无数战士用生命守下的阵地,一路从江阴、镇江撤到南京。
南京保卫战,万毅刚刚率领部队进入阵地,就再次接到上级撤退的命令。因为指挥混乱,南京十多万守军仓皇后撤,被日军一路尾击堵截,672团在乱战中被冲散,万毅拼死收拢部队抗敌,但终究无济于事,只能带着仅剩的几名亲随南下寻找主力。
南京保卫战
江阴、南京两仗下来,让万毅清醒认识到,那些尸位素餐的上级是靠不住的。所以在抵达鲁苏皖地区后,万毅主动接触“老朋友”刘澜波,积极吸纳地下党员、进步学生进入部队,并多次与八路军、新四军配合作战。
在这样一番改造之下,万毅所部脱胎换骨。
1938年5月,万毅在新四军第四支队的支援下,奇袭合肥机场,取得率部抗日以来第一个大胜仗。紧接着万毅又在关阳司、新庄等地设伏,对陇海铁路与津浦铁路线进行破袭,连战连胜,消灭大量日军,并很快就因功荣升东北军第111师333旅旅长。
在抗日战场上,万毅打出赫赫威名,当时的百姓们都争相传颂:
“日军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毅)”。
但就是这样一位抗日功臣,却在1941年2月17日被突然扣押,再次下狱9个多月,甚至一度下令要被“明正典刑”,原因就是他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来往过于密切。
在审判会上面对所谓“通敌”的质问,万毅义正言辞地驳斥道:
“说我通敌,你们良心过得去吗?抗战以来,我南渡长江,坚守江阴要塞;抢渡镇江,参加保卫南京血战;激战苏北鲁南,多次杀敌立功;上述一件件,一桩桩,我自觉无愧于东北父老乡亲,无愧于中华民族,无愧于多灾多难的伟大祖国。”
万毅的一席话,让那些审判官们哑口无言。虽然暂时保全性命,但万毅也彻底对自己所处的阵营失去信念。1942年8月2日晚,万毅趁着守卫松懈,用预先准备好的木楔插进围墙的石缝里,拴上绳子,攀过围墙,顺着绳子下到围墙交外边的地下,成功越狱。次日凌晨,万毅跑到一个村子,并在村长的指引下成功找到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2旅驻地。
在八路军,万毅受到了最热切的欢迎,而他的人生也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篇章。
二、达成夙愿,相识林彪不久之后,万毅在八路军的帮助下重回老部队111师,并成功策动东北军2000余官兵投奔八路军。这支部队在整编后被授予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的新番号,由万毅任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兼滨海支队支队长。
到了八路军,万毅终于能够全心全意地参与到抗日战争中,再也不怕被“自己人”暗算。破袭津浦路时,他生俘了日军少将原山方友。石井伏击战,万毅被子弹打掉7颗牙齿重伤昏迷,多亏115师政委罗荣桓派人飞马急驰数百里送来了防破伤风的救命血清,奥地利友人罗生特亲自主刀,才让这位猛将死里逃生。
因为这次重伤,万毅的脸上留下了永久性的伤痕,远远看上去就像多了两个酒窝,他也因此得了个“酒窝将军”的称号。
而很快,万毅就迎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八路军总部随即下达“第二号命令”:从山东、冀鲁豫、冀中地区共抽调4个团,组建东北挺进纵队,由万毅担任司令员,开赴东北战场。
带兵打回老家的夙愿,在这一刻终于得以实现。激动的万毅还不等大部队整编完毕,就亲自带着一个连及支援东北的100多位干部乘船先行,由黄县启航横渡渤海,直抵辽宁兴城。
东北是战略要地,局势紧张,万毅率部抵达后的数月内连续转战于南起沈阳、北至吉林长春,东起通化、西至法库等广大地区,历经大小战斗27次,战果颇丰。1946年1月,万毅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司令员,全纵队总兵力已达1.4万余人。
随着部队在东北站稳脚跟,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参谋处长李作鹏又给万毅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林彪要见他。
林彪和万毅的身上有很多相似点,在当年的红军和东北军中,两人都是晋升速度最快的青年将才,负责指挥嫡系精锐部队,且后来又都在抗日战场上名扬天下。
对林彪,万毅敬仰已久,也听闻过此人性格清冷,不喜社交。所以当李作鹏领着他去见林彪时,万毅心中很紧张,觉得自己出身东北军,和林彪曾经不是一路人,如今作为上下级和战友应该如何相处,他心里也没底。
当时的林彪住在一个日本矿主的房子里,日本式的摆设,还有些古董。看到万毅进门,一向不善言辞的林彪,罕见地客气了起来,频繁地寒暄问候,并简单询问了一下部队的情况,士气如何,整个过程轻松自在,其乐融融。
这一下,万毅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过了一两天,李作鹏又来找万毅,告诉他要准备打仗了。不久,林彪又找万毅亲自传达作战任务:
“由你指挥19旅、独3旅和梁兴初的1师,伏击从沈阳出发进占抚顺的敌52军,同时曾克林的3纵队配置在浑河南岸负责策应。”
这是一场大仗,林彪点名万毅来指挥,足以看出信任。因为独3旅未赶到战场,所以万毅和副指挥梁兴初决定由1师的3个团和19旅的3个团(包括20旅的1个团)两点突破,把敌人的行军纵队拦腰截成数段,进而分割包围。
但这场仗,最后却打得有喜有忧。喜的是梁兴初的1师不负众望,一战歼敌千余人。忧的是19旅布置与1师过远,没有形成合力,又在敌人还未完全进入伏击圈时就过早地发起了攻击,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
梁兴初
从战绩上来看,这次作战击溃了敌52军第25师,歼敌1000余人,算是一场规模不小的胜仗。但从作战意图和实际效果来看,6个团参战却只打出了3个团的效果,属实有些牛刀杀鸡。
林彪闻听战报后也是长叹一口气,直言:
“他们嘴巴张大了!”
而紧接着在3月份,万毅又指挥7纵参与了围攻敌71军87师的战斗,但19旅又出了岔子,在泉头车站附近与敌新6军一部遭遇,处境极为不利,幸亏从苏北来的新四军3师7旅刚巧路过,及时支援才帮助19旅打开了局面。
但因为这次意外,7旅自己的作战任务却迟到了,旅长彭明治也因此在后来的作战总结会议上被林彪批评,幸亏万毅当时站起来说明了情况:
“7旅之所以迟到是因为支援我们,没有他们的支援,我们可能比他们还要迟到。”
在和林彪共事的前两仗中,万毅的触动非常大。
首先是和敌52军的作战。
万毅原来在山东打伪军,用东北军的老战法很管用,敌人基本上就是一击即溃。而如今到了东北战场,面对战斗力强悍的蒋军嫡系,再用老一套就不管用了,战略战术都必须迅速更新。
其次是泉头车站的遭遇战。
彭明治宁愿自己挨批评,也要带着第7旅无条件地支援友邻部队,且事后对此事绝口不提,这令万毅大受震撼。他自己原来无论是在东北军,还是和中央军配合作战,友军基本上都是明哲保身,没有自己的任务绝不沾边,你那里炮响你的,我不管你的事。
彭明治
这两仗,让万毅更加坚定自己当年参加八路军是正确的。而很快,万毅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8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在吉林敦化组建,下辖3个师,由万毅任纵队司令员。紧接着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中,万毅指挥这支王牌劲旅屡建奇功,为扭转东北战局,使东北民主联军在东北战场由守势转为攻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也正是这个时候,林彪的调令来了。
三、换帅之争,建军功勋从率部进入东北,到双城会议之前,林彪都对万毅体现出了很大信任,包括让他指挥大型战役,重要任务也都会优先考虑一纵。所以当林彪突然下令让万毅和李天佑对调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
至于为什么要下达这样的命令,林彪其实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 东北战场急需一位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
李天佑身上有两个很明显的标签:首先是资历老,15岁从军,百色起义时就是副连长,20岁当了红5师师长;其次是能打仗,从湘江战役断后硬拼桂军,到攻占娄山关、袭取遵义城、四渡赤水、平型关,他每战必与,打了无数硬仗、恶战。
李天佑
抗日战争后期,李天佑曾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所以很多老部下评价他是:
“这次回来当司令,可不是土八路了,听说曾去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学习,这不是老虎身上长翅膀,飞起来了……”
在东北战场,林彪急需一位能够作战经验丰富,能服众,特别是能够协同指挥多支部队,甚至是大兵团作战的将才来分担自己的压力,而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李天佑。
但李天佑从苏联回来后,一直呆在松江军区,很难发挥才能。而当时一纵有很多官兵都是李天佑担任八路军686团团长时的老部下,让李天佑来指挥一纵确实是最佳选择。
第二、 万毅还需要成长和适应其实从万毅在八路军时期和刚入东北打的几场仗来看,他指挥能力不弱,但因为在旧军队中呆的时间太久,无论在战术思路还是指挥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坏习惯。
最典型的一场仗就是1945年5月山东军区围攻伪军的一场仗,当时万毅指挥4个团参与作战,手下还有梁兴初、孙继先、贺东生、江拥辉这样的名将。但在作战过程中万毅有些骄傲轻敌,没同梁兴初等人商量,也没听从贺东生的正确意见,猛冲猛打,结果让敌人跑了,还差点造成重大损失。
这是万毅参加八路军后指挥的第一个大型战役,却打成了虎头蛇尾。战后,罗荣桓亲自找到万毅,劝慰他不要过于自责,但要吃一堑长一智,找到问题的根源。
到东北后,万毅身上仍有这样的习惯,所以虽然胜仗不少,但也经常出错。而林彪向来用兵谨慎,排兵布置容不得半点差错。单纯从用人习惯上讲,执行力强的李天佑更符合林彪的风格,而万毅暂时离开一线到后方锻炼和适应,也未必是坏事。
但接到这个命令的万毅,心里滋味确实不好受,他在意的不是职务,而是这个时候让他离开一线,后来万毅就在回忆录里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当时的想法是,我是东北人,打回老家来了,应该在第一线作战。到第二线去,生活上是安定了,但我感情上接受不了。”
为了照顾万毅的情绪,林彪也是退了一步,通知万毅:
“如果你不愿意去松江军区的话,就不要去了,你去齐齐哈尔当步兵学校校长吧。”
而万毅的立场也很坚定,他不愿意离开一线去后方,只要能留在一线,哪怕降职工作也可以。为此,万毅专门找来时任1纵1师政委的梁必业,让他替自己去向林彪表达意见。
梁必业1930年参加革命,从红四军、红一军团、115师,一直到东北民主联军时期,一直都在林彪的指挥下作战,两人当时相识十多年,很多话都能放开了说。在梁必业的疏通和解释下,林彪最终同意万毅继续留在一纵,但是要由司令员改任政委。
梁必业
而且对于万毅,林彪还说一句话:
“可以不管政治工作,主要是学习打仗”。
从这句话来看,林彪虽然当时还不认可万毅的军事能力,但还是希望培养他。其实早在万毅刚到东北时,林彪就多次主动找到他“谈兵”,分析部队战略战术的改进,每次万毅指挥作战,林彪也会及时提出建议。
正如万毅所说的那样:
“在此之前、我没打过大仗。林彪的几次谈话,是对我军事素养的教育,也是对我军事指挥作风和战斗作风的一种提高。”
当时万毅还有一个小本子,每次听林彪讲解完战术,或者布置训练任务,他回去都会同李作鹏一起蹲在房间的土炕上,万毅说一句话,李作鹏记一句,然后再传达部队,进行议论。
其实不仅万毅是如此,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很多中高级将领,都非常热衷于向林彪学习军事。林彪红军时做过抗大校长,讲解军事问题深入浅出,通俗易通,哪怕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而且他非常看重部队干部的军事能力培养,万毅就是一个典型。
万毅深通东北军战法,和李天佑搭档1年多,又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八路军的老战法,甚至是苏军战略战术,进步很大。
左2万毅,左3李天佑
1948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五纵组建,林彪再次想到万毅,让他由一纵政委调任五纵司令员。1948年11月全军整编,五纵改称42军,万毅担任首任军长。1949年4月万毅再任四野特种兵司令。
42军、前身为一纵的38军,包括四野特纵,都是万毅带出来的部队。虽然离开了老部队38军,但一个人带出三支王牌部队,万毅的传奇经历也是全军中的独一份。
正是因为这些彪炳的功勋,1955年9月万毅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7年10月31日,万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万毅当年的老上司张学良将军偕夫人赵一荻女士,从夏威夷辗转发来唁电。
而在万毅的挽联上,还有这样8个字:
“赤胆忠心,无私无畏。”
这也高度概括了万毅将军为祖国的解放和强大,历经坎坷而矢志不渝的光辉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