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外卖市场又掀起了惊涛骇浪,京东和美团这两大巨头掐起了架,而这次争端的核心,竟然是 “二选一”,不过,这次被 “绑架” 的不是用户,而是处在行业最底层的骑手们。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某外卖平台公开指责另一个平台在搞“二选一”,声称要是骑手给对方平台送外卖,就会被全面封杀。

可被指责的平台却坚决否认,信誓旦旦地表示从来没有过这种操作。一时间,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不管事实究竟如何,如果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就把 “二选一” 的黑手伸向辛苦的底层骑手,那这样的平台实在是太没良心了,简直可以说是道德败坏。
从目前某平台发布的公开信来看,其中指责的一些问题确实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就拿给骑手上社保这件事来说,很多平台长期以来都不给骑手缴纳社保。平台赚得盆满钵满,却对骑手的社保问题不管不顾,这从道义上讲,完全站不住脚。
还有高佣金问题,如今餐饮企业本就艰难,六成餐饮企业都在亏损,可平台却从这些不赚钱的商家身上赚取了上千亿的利润。
另外,利用各种算法将骑手压榨到极致的情况也普遍存在,这并非某个平台的个别现象,而是整个行业的通病。
平台之间的竞争,本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但一旦涉及公众利益,尤其是底层骑手的切身利益,就触碰了道德底线。

这些骑手们本就靠着辛勤劳动,赚取微薄的收入,平台还通过科技、算法,把他们的时间算计得一分不剩,让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疲于奔命。
如果平台还为了 “二选一”,进一步削减他们的收入,这样的平台又怎能长久发展呢?这不是什么高深的经济学原理,而是做人、做企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中国的平台企业真该好好反思一下,扪心自问,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是否承担起了应有的社会责任。
平台规模庞大、利润丰厚,可有没有想过,这些利润是建立在骑手们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之上的。
平台在发展过程中,承载的社会责任实在太少,只想着把利润揣进自己兜里,却把诸如社保、骑手生计等社会责任全都抛给社会,仿佛这些与自己毫无关系。
这次京东和美团的 “二选一” 风波,也让人深思平台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当下,中国的平台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年轻人越来越依赖外卖,整天窝在家里,缺乏社交,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可能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真心呼吁大家,多走出家门去吃饭、购物,多与人面对面交流、聚会,别让外卖完全取代了正常的社交生活。
回到这次的 “二选一” 事件,如果真的存在平台把黑手伸向骑手,绝对是不道德的行为。将科技进步和算法用于压榨底层劳动人民,这样的商业模式注定无法长久。
不管有没有这回事,各个平台都应引以为戒,好好审视自身,要明白一个企业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流量和利润,更在于承担的社会责任。平台企业是时候扛起社会责任的大旗,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事实上,自京东上线外卖业务以来,京东和美团的交锋就日益激烈,火药味越来越浓。京东外卖从上线到日订单量破百万单,仅用了40天;日订单量从100万单增长到500万单,也不到一个月。

在快速增长的单量背后,京东也面临着配送运力不足的棘手问题。
短短六天内,京东外卖宣布单季度要招聘的外卖员人数直接翻倍,4月21日,更是宣布将未来三个月的全职骑手招聘名额,从5万名提高到10万名。
在这场外卖大战中,京东采用了一系列策略。比如为全职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承担所有费用,推出百亿补贴,对商家限时免抽佣等,这些措施直击外卖行业痛点,快速搅动了原本格局稳固的外卖市场。
而美团也不甘示弱,宣布为全职骑手和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还提出更多 “骑手友好” 措施,像承诺在2025年全面取消配送超时的罚款,推出防疲劳措施等。
此外,美团还上线了即时零售品牌 “美团闪购”,以 “30分钟万物到家” 为口号,杀入京东的电商腹地。
双方的高管也纷纷下场表态。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发文对京东做外卖一事进行点评,称美团非餐饮品类的订单突破1800万单,对京东入局外卖的前景并不看好。
刘强东则回应称不要打口仗,还要求下属关注外卖或快递兄弟的工作困难,并参与出口受阻企业的采购小组工作。

刘强东去年的一段内部讲话也在此时流出,他提到京东外卖利润率不超过5%,指责当前外卖平台抽佣过高,会导致餐厅降低品质。
对于消费者和商家来说,这场外卖大战也带来了不同的影响。外卖行业再次掀起 “价格战”,对消费者而言,可能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和补贴。
而对于商家来说,新平台的加入意味着更多的订单机会,谁都不希望外卖平台一家独大。有商家表示,京东外卖目前还没有抽佣,每单收入更高,多一个平台就多一份生意。
美团和京东运营模式不同,各有优势。京东外卖采用品质商家 + 骑手自营模式,服务有保障、品质可靠;美团以平台模式为主,多元化改革后灵活性高,规模和体量更大,能解决更多社会就业。
【本文来源@光远看经济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