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基建不能停,建高楼大厦不如改造91000公里下水道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4-25 10:38:56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投资始终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专家姚景源就强调“中国基建不能停,建高楼大厦不如改造91000公里下水道”。这句话有什么关键之处呢?

今年一季度,我国 GDP 实现 5.4% 的增长,这一成绩令人瞩目,彰显了经济发展的强劲韧性与活力。然而,在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投资领域,如何实现更具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课题。

从投资结构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季度实现 4.8% 的增长,较去年有显著提升,这无疑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基础设施投资仍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存在明显的 “重地上、轻地下” 倾向,更多资源被投入到高楼大厦等地面建筑的建设中,而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却严重滞后。

以 2021 年河南郑州遭遇的特大暴雨为例,这场灾害给城市带来巨大损失,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城市排水系统不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国家以及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等地的地下排水系统极为发达,甚至可以容纳汽车通行。

伦敦地下排水

这深刻反映出我国在城市建设中过于注重 “面子” 工程,而忽视了 “里子” 建设的弊端。

值得欣慰的是,建设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行动。目前,全国地下排水网络总长度达 91,000 公里,建设部门计划每年改造一万公里,通过十年时间完成对全国地下排水网络的彻底改造。

这一举措意义深远,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同时,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将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除了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性问题,当前还面临着优质项目短缺的困境。自去年以来,尤其是今年 1 月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大项目拉动。这些大项目大多由国家主导,凭借强大的拉动力对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在高铁、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众多基础设施领域已取得世界领先地位,这使得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寻找新的投资项目变得愈发困难。在此背景下,如何挖掘更多优质投资项目,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项目筛选与确定,应当转变传统思路。过去,项目的筛选主要由发改部门、财政部门等政府机构主导,这种模式在项目资源丰富时具有一定优势,政府部门能够通过集中决策,对项目进行系统比较和选择。

但在当前优质项目稀缺,尤其是高效益项目匮乏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市场敏锐性优势,将项目的筛选、确认和寻找工作交给企业。

企业家身处市场一线,能够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迅速捕捉市场中的盈利点和投资机会,发现更具潜力和效益的投资项目。

在企业主导项目筛选的同时,政府也并非无所作为。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从项目决策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帮助企业完善项目。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配套等方式,为企业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在政策层面,制定针对性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资民生领域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营商环境方面,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企业办事成本;在基础设施配套上,加强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通过政府与企业的有效配合,形成 “企业找项目、政府优服务” 的良性互动模式,从而催生更多优质项目。

在投资问题上,社会上存在一些不同观点,部分人认为不应再过度依赖投资。但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仍存在短板,需要通过投资来加以弥补和完善。

此外,投资对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从过往经验数据来看,一个投资项目的资金投入中,至少有 20% - 30% 会转化为员工的工资、奖金等收入,并且通过产业链的延伸,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投资工作,下大力气抓好投资。

当然,抓好投资并非盲目追求投资规模的扩张,而是要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

一方面,投资应当紧密围绕民生改善这一核心目标,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另一方面,要坚决杜绝无效投资,摒弃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产生实际效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投资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当前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合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让投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坚实基础。

文章来源:聊一波@王波明

0 阅读:6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