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订婚强奸案二审维持原判:订婚是承诺结婚,不是承诺上床!

夜春阅览趣事 2025-04-25 10:40:27

2023年发生在山西大同的订婚案,在历经一审、二审后依然引发广泛争议。这起案件看似是一起普通的法律纠纷,实则折射出传统婚俗与现代法律观念的激烈碰撞,尤其是围绕"订婚是否意味着性同意""彩礼能否换取性权利"等核心问题,暴露出社会对亲密关系、婚姻本质的认知鸿沟。

一审法院以强奸罪判处徐某某有期徒刑三年,二审维持原判。尽管审判长就"事前反对、事中反抗、事后报警"的证据链进行了详细说明,且女方已退还彩礼、不存在"骗婚"情形,但网络上仍有不少声音认为男方"冤屈",核心观点集中于:订婚作为婚姻承诺,隐含性同意;支付彩礼即获得发生性关系的权利。

破除认知误区:订婚与彩礼的法律与伦理边界

(一)订婚≠性同意:法律对性自主权的绝对保护

性同意是现代性伦理的核心原则,其内涵经历了从"激烈反抗才视为拒绝"到"明确积极同意"的演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强奸罪的认定关键在于"违背妇女意志",而判断"意志"的核心是女方是否作出真实、自愿的同意表示。

同意的时效性:同意并非一次性承诺,即使双方曾有亲密接触,也不能推定后续性行为自动获得许可。本案中,女方明确表示"结婚以后再说",已清晰表达拒绝意愿。

同意的主动性:法律要求同意必须是女方基于自由意志的主动选择。订婚作为婚前筹备程序,仅代表结婚意向,不涉及性权利让渡。正如中国妇女报所言:"过去的同意不是同意,沉默不是同意,醉酒不是同意,同意可以撤销。"

传统婚俗的现代解构:有观点以"地方习俗"为由,主张订婚期发生性关系"合乎常理"。但从历史维度看,传统订婚制度的核心是"筹备婚礼"或"确定子嗣归属",而非认可婚前性行为。古代甚至将结婚与圆房时间分离,体现对性权利的慎重态度。现代社会更应摒弃"订婚即身体交付"的落后观念。

(二)彩礼≠性权利:金钱与亲密关系的本质割裂

彩礼的起源与功能具有复杂的社会背景,但无论古今,均与性权利无直接关联:

传统语境下的彩礼功能:在农业社会,彩礼或为劳动力迁移补偿(女方嫁入夫家),或为小家庭启动资金(男方彩礼与女方嫁妆共同支持新家庭),亦或与性贞洁观念相关(高彩礼地区往往强调婚前守贞)。但即便如此,彩礼的支付从未被赋予"购买性权利"的含义。

现代社会的彩礼异化:当下部分地区彩礼演变为婚姻市场的"价码",尤其在性别比失衡的农村,高彩礼成为男方"娶亲"的刚性支出。这种异化本质是将婚姻视为交易,女性权益被物化。但法律明确禁止以金钱换取性自主权,《民法典》亦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对不合理彩礼支持返还。

彩礼与生育补偿的关联:现代社会部分彩礼被解读为对女性生育风险的经济保障,但这属于婚前财产约定范畴,与性行为自主无关。任何以金钱为由强迫性行为的逻辑,都是对女性人格尊严的侵犯。

争议背后:传统婚俗与现代婚恋观的冲突

大同订婚案的舆论争议,本质是传统"婚姻脚本"与现代"爱情脚本"的碰撞:

旧脚本的逻辑:在家庭主义导向的传统婚姻中,婚姻的核心是传宗接代、家族利益交换,个人情感需求被弱化。彩礼作为"契约保证金",男方通过支付彩礼获得对女方的"支配权",这种观念潜移默化影响着部分人对亲密关系的认知。

新脚本的觉醒:现代婚姻强调个体自主性,婚姻是两个独立人格基于爱情的自由结合。性权利作为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受婚姻状态(即使已婚)或经济交易的限制。最高人民法院多次指出彩礼属于陋习,倡导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观,正是对新脚本的呼应。

文化滞后性的困境:社会结构转型中,传统婚俗的惯性与现代法律观念产生断裂。当彩礼从"家庭支持"异化为"性权利赎买",当订婚从"婚姻承诺"扭曲为"身体占有许可",类似大同案的悲剧便难以避免。这种文化滞后不仅伤害女性权益,也使男性陷入"金钱换感情"的认知误区。

重构亲密关系:以爱为基石,超越金钱逻辑

本案揭示出一个深刻命题: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怎样的婚姻与亲密关系?

警惕金钱对情感的异化:将婚姻视为"彩礼-性-生育"的交易链条,必然导致双方在利益计算中陷入对立。如本案中,男方可能因"付出彩礼"产生"物化女方"的心理预设,而女方在压力下的拒绝被视为"违约",最终激化矛盾。

爱是解决关系问题的终极答案:健康的亲密关系应以情感链接为核心。当双方以爱为基础,彩礼可转化为表达诚意的"礼物",而非权利交换的"筹码"。正如社会学家指出,在"礼物经济"中,金钱流动承载着情感意义,而在"交易经济"中,情感被明码标价。

学习爱的能力:性同意教育、亲密关系沟通技巧,均需系统学习。男性需摒弃"彩礼赋予特权"的错误认知,女性需敢于表达真实意愿,双方共同建立基于尊重与理解的互动模式。这不仅是避免法律风险的需要,更是实现幸福婚姻的关键。

这起订婚案不应仅是一则法律新闻,更应成为社会反思传统婚俗、重构现代婚恋观的契机。订婚不是性同意的契约,彩礼不是性权利的价签。当我们超越"金钱购买一切"的功利思维,回归爱情与婚姻的本质——两个自由灵魂的相互奔赴,才能真正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正如福柯所言:"性不是本能的宣泄,而是权力关系的体现。"唯有以平等、尊重、爱为底色,才能在亲密关系中书写真正的文明。

文本来源于@沈奕斐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夜春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