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京东下场做外卖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咱老百姓看热闹不怕事儿大,毕竟企业打得越狠,咱们薅羊毛越爽 —— 骨折价、疯狂补贴,谁跟实惠过不去啊?

但这回京东玩出了新花样:别人卷价格、卷服务,它开始卷员工待遇了。您别说,这招还真戳中了咱们的「双重身份」痛点 —— 咱既是剁手党,也是打工人啊!
还记得前段时间蜜雪冰城的「过夜柠檬」争议吗?大学生们一边喊着「建议24小时营业」,一边完全没考虑过店员通宵工作的苦。
当咱们只站在消费者角度时,难免会喊出「把人工成本压到最低」的口号,反正苦的不是自己;可一旦切换到打工人身份,谁愿意自己变成「24小时待机的社畜」?
说白了,大部分人都是「消费者+打工人」的混合体,以前企业只讨好咱的「消费者身份」,现在京东开始琢磨怎么哄好咱的「打工人身份」了,这才是商战的新战场。
就像刘强东最近频繁发声,又是开内部会又是谈员工福利,核心就一个:以前商战靠「让消费者占便宜」,现在得加上「让打工人受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家企业把骑手的五险一金交足、配送时间放宽,哪怕外卖贵两块钱,作为打工人的咱是不是心里更舒坦?毕竟今天支持别人的福利,说不定明天就轮到自己的公司卷起来了 —— 这叫「今日我为他人摇旗,明日他人为我呐喊」。


聊到企业卷待遇,咱先唠个老典故: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了鲁国奴隶却拒绝领奖金,孔子反而骂他「道德绑架」,因为这会让其他人不敢轻易行善;子路救了人收下牛,孔子却夸他「给大家做了好榜样」。
这道理放到商战里一模一样:企业搞「员工福利内卷」,哪怕动机是竞争,只要结果对打工人有利,咱就得使劲夸 —— 不然以后谁还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京东这次玩的就是「子路式商战」。以前企业PR靠吹宏大叙事,要么谈颠覆行业,要么画「屠龙变巨龙」的大饼,说白了都是「先做大蛋糕,再慢慢分」。
但京东直接跳过画饼环节,上来就聊「怎么分蛋糕」:给一线快递员交五险一金、给采销涨薪100%、让2万客服月薪涨30%…… 这些操作看似砸钱,实则在构建一个共识:夸卷待遇的企业,就是在给自己未来谋福利。
您可能会说:「京东这不是作秀吗?」哎,就算是作秀,只要实打实地给打工人分钱,咱就该举双手支持。就像胖东来靠「天价赔款」倒逼同行提高服务成本,京东现在用「员工福利」抬高行业竞争门槛 —— 别的企业想跟?要么跟着涨待遇,要么被骂「血汗工厂」。一来二去,打工人的口袋就鼓起来了,这波「工具化的善意」,咱普通人巴不得多来几打。


说到京东的「兄弟论」,大家总觉得刘强东是「双面人」,一会儿说「不开除任何兄弟」,一会儿又说「不拼搏的不是兄弟」。但把时间线捋清楚,您会发现这老哥玩的是「精准打击」:对基层员工当「暖男」,对管理层当「狠人」。
2018年,京东不找外包、给快递员交60亿五险一金,圈粉无数;2022年收购德邦,把外包员工转成自有员工,同时给2000多个总监降薪10%-20%—— 注意,这里的「总监」很多都是中层管理者,说白了就是「夹在老板和员工之间的传话筒」,降他们的薪,基层员工只会拍手叫好:「终于不用被管理层层层加码了!」
到了2024年,京东抓考勤、整治代打卡,看似在「淘汰不拼搏的兄弟」,但细看案例就会发现,被罚的大多是坐办公室摸鱼的「白领」,一线快递员反而迎来了涨薪潮 —— 这招叫「把钱从摸鱼的人手里,抢给干活的人」。
有人吐槽刘强东「双标」,但换个角度想:如果一家企业一边给高管发天价年薪,一边克扣基层工资,咱肯定骂它「吸血鬼」;但反过来,高管降薪、基层加薪,哪怕管理手段强硬点,打工人心里也舒坦。毕竟在职场里,最招人恨的从来不是「老板严格」,而是「管理层吃香喝辣,基层累死累活」。
京东这波「劫富济贫」的商战,表面上是在整肃纪律,本质上是在告诉所有企业:想讨好打工人,就得把福利砸在基层,别在管理层身上浪费钱。


最后咱总结一下:以前的商战是「单线程内卷」,企业只盯着消费者的钱包;现在京东开启了「双线程内卷」,既要让消费者占到便宜,也要让打工人得到实惠。这事之所以值得夸,不是因为刘强东多有人情味,而是因为它开创了一个「良性竞争」的先河 —— 当企业发现「卷待遇能赢口碑、抢市场」,自然会跟着模仿,最终形成「打工人福利升级」的行业趋势。
当然,争议肯定少不了:有人觉得京东在作秀,有人担心「福利内卷」会增加成本。但咱老百姓心里门儿清:作为消费者,咱要低价;作为打工人,咱要尊严。企业想同时讨好咱,就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就像开头说的,咱不关心商战有多花哨,只关心自己能不能「兜里有钱,心里不慌」—— 如果卷待遇能让每个打工人都过上好日子,这样的商战,咱巴不得天天打!
您说呢?家人们,下次点外卖时,您会不会优先选「对骑手好」的平台?反正我会 —— 毕竟今天支持别人的福利,就是在给未来的自己攒福气啊!
【文本来源@曹小灵比比叨的视频内容】
10年都没涨了,还在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