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战争史3:天可汗的首次亮相,李世民灭西秦之战

惜蕊看历史 2023-02-17 19:27:12

李渊进入长安占据了战略优势,但依然面临着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四塞之国关中并不完全属于李唐集团,李渊占领了长安和周围的城池,以及河东大部分地区,但是关中的北部直到黄河区域此时大部分在东突厥人和依附突厥的梁师都手中,西边则还有另一个庞大的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的西秦集团。

薛举武艺超群,但文化素质堪忧,是一个莽汉式的枭雄

薛举曾担任金城(今天甘肃兰州附近)校尉,《资治通鉴》记载:

汾阴薛举,侨居金城,骁勇绝伦,家赀巨万,交结豪杰,雄于西边,为金城府校尉。

骁勇绝伦是一个非常高的评价,说明薛举本人武艺高强,加上薛举家富甲一方,所以称他“雄于西边”。这样的人在太平盛世也一定是一方人物,在隋末唐初天下大乱的时候,那就更是混世枭雄了。

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上我们知道,薛举起兵并不是被逼上梁山,相反,薛举起兵是他精心谋划的结果,这个家里有钱自己又有一身武艺的金城校尉,早就在想造反了:

时陇右盗起,金城令郝瑗募兵得数千人,使举将而讨之。夏,四月,癸未,方授甲,置酒飨士。举与其子仁果及同党十三人,于座劫瑗发兵,囚郡县官,开仓赈施。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

可以看到,薛举趁着替官府讨贼的机会造反了。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小细节,就是薛举造反的时机是“授甲”的时候,也就是官府打开仓库,把盔甲分发给薛举的时候。这里我们需要知道,古代也是管制刀具的,但古代最严格控制的是盔甲的流通,家里藏着几把刀枪官府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藏着盔甲,那一般都会当做谋反了。

所以刚拿到了盔甲,薛举就在请长官吃饭的时候造反了。薛举也算是有一些谋略,知道收买人心的重要性,所以刚造反就打开了粮仓赈济灾民,随后立刻就称王,号为西秦霸王,占据了金城。

老子英雄儿好汉,薛举其人武艺超群,他的大儿子薛仁杲(也称作薛仁果)同样勇猛无匹,但和薛举相比,这个二代土豪却比薛举少了一份谋略,多了一份残暴,据说薛仁杲性格贪婪,喜好杀戮,曾经把敌人放在火上如同肉羊一样炙烤,更恐怖的是还要一片片割掉肉丢给手下吃。

所以薛举不无担心地对他说,你的才能足以成就大事,但是你太过暴虐,恐怕最后还是会葬送我打下的这江山。都说知子莫若父,薛举这句话一语成谶,成了薛举、薛仁杲集团最后覆灭的伏笔。

薛举虽然略有谋略,同时也骁勇善战,但是却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自己缺少宏观的格局,也缺少一套协助他的智囊团,尤其是和李渊相比,这点更加明显。薛举617年4月起兵,首先扫荡了金城附近的几座城池,全都是攻无不克。

到了7月份,薛举安排薛仁杲东进包围了秦州(今天的甘肃天水),很快就攻下了秦州,薛举便把自己的都城东金城迁到了秦州,东进关中的意图还是比较明显的。秦州与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距离已经非常近了,只要攻克秦州东边的扶风,那便到了一马平川的渭河平原,而此时的李渊还在与宋老生纠缠,薛举的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可是定都秦州的薛举先是安排自己另一个儿子薛仁越南下进攻河池郡(今天的陕西凤县附近),结果被太守萧瑀击败,不能进军;随后又回过头来和西北地区的另一个割据势力李轨纠缠在了一起。

李轨此时主要占据着武威郡姑臧附近(今天的甘肃武威),深入河西走廊,在薛举的大后方,结果薛举部将常仲兴被李轨的部将李赟击败,让李轨声势大振,“攻张掖、敦煌、西平、包罕,皆克之,尽有河西五郡之地。”

我们对比一下为了抢占关中,从龙门渡河避开屈突通,冒着后路被切断危险直插长安的李渊,就能够看出薛举虽然有东进关中的意图,但却没法严格的执行这个战略,白白浪费了最好的时机。等薛举终于下定决心继续东进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617年的12月份,李渊大军早已经包围并攻克了长安。

薛举集团本来也能占据关中,但是因为执行力差,错失了最好的时机

所以虽然薛仁杲顺利攻克扶风(今天陕西宝鸡附近)西北的汧源(今天山西陇县),甚至还收编了占据汧源的唐弼的大军,但却只换来了一个“闻丞相渊已定长安,遂围扶风”的结局,进占关中的机会已经丧失了。

正如李世民在劝李渊赶紧放弃击败屈突通,迅速进军长安的时候所说的那样:

若淹留自弊于坚城之下,彼得成谋修备以待我,坐费日月,众心离沮,则大事去矣。且关中蜂起之将,未有所属,不可不早招怀也。

此时造反就凭着一口气,在天下未定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知道最后的赢家是谁,拖延越久,越容易“众心离沮”,关中地区的各路反王也不容易去招降。而占据了关中和长安,那就是获得了最重要的一个基地,也是最好用的金字招牌,那口气就顺上了。

所以在617年年底薛举终于决心东进并且围攻进军关中最重要的扶风城的时候,占据长安的李渊从容地做了相应部署:安排姜暮和窦轨出散官,安抚陇右地区;李孝恭南下抚慰山南诸地。不过这些都是防御性质的部署,李渊最重要的一个部署,就是安排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率军西进,进击薛举,未来的天可汗李世民,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李渊起兵初期,李世民通常都是和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一起行动,比如首次作战平定西河郡,以及击败宋老生等作战中,两个人都是身先士卒,出现在战场上的。但从李渊渡过黄河,逐渐掌握关中开始,李建成就以世子的身份,留在了李渊身边。危险的率军出击的任务,更多地落在了此时年仅18岁的李世民身上。

年轻的李世民作战风格非常的凌厉凶狠,这个特点在他的首次独立作战,击败薛举、薛仁杲之战中表现的非常明显。12月17日,二代李世民在扶风遇到了二代薛仁杲,未来的天可汗二话不说,逮着薛仁杲痛打了一顿,史书记载:“世民击薛仁果于扶风,大破之,追奔至垅坻而还。薛举大惧,问其群臣曰:“自古天子有降事乎?”

不仅击败了儿子,还把老子吓得问自己的臣子以前有没有天子投降的案例。薛举之前并没有听说过有李世民这一号人物,也许加上薛仁杲逃回之后一番添油加醋,所以才有了问自己大臣古代有没有皇帝投降先例这样的情况。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和满腹诗书的李渊、李世民相比,薛举纵然勇武过人又家财万贯,文化素养非常的堪忧,这也是薛举另一个弱点。

这次大胜暂时遏制了薛举集团东进的势头,让李渊集团能够从容稳定关中局势,在李世民击败了薛仁杲2天后,平凉(今天甘肃平凉附近)留守张隆以城降,又过了2天,河池太守萧瑀和扶风汉阳郡等都投降了李渊,李渊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但此时的薛举、薛仁杲集团刚刚起兵没多久,还正在势头上,实力依然不可小觑。617年年底,唐军本来想趁着李世民击败薛仁杲的有利机会再有所拓展,便安排姜暮、窦轨继续率军西进,但却在进攻成州长道(今天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附近)的时候被薛举击败,意外的让薛举回了一口血。

617年就在李渊占据长安,与薛举集团以扶风一线对峙结束了。这一阶段两方势力都在巩固自己的统治,李渊集团依靠着首占长安和首战告捷的优势,对薛举集团形成了一定的压制。但此时的薛举集团也绝非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双方的第二阶段大战就要到来。

618年同时也是武德元年,是大唐正式建立的第一年。618年戊午(5月14日),隋恭帝禅位,甲子(5月20日),李渊以唐王的身份正式在长安太极殿登基称帝,此时距离他在太原起兵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一个月后,薛举再次卷土重来,武德元年6月10日,薛举率领大军正式杀入关中腹地,进攻长安西北不远的泾州地区,唐与西秦第二阶段的战争正式拉开序幕。这一阶段持续了约半年时间,主要有两场浅水原大战,李世民先败而后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6月薛举进攻泾州不久,李渊便让秦王李世民再次披挂上阵,率领八总管对抗薛举,双方在长安以北的豳州、岐州一带展开了大战。此时薛举集团占据薛仁杲兵驻折墌(今甘肃泾川东北),而李世民在高墌(今陕西长武东北)附近防御。《资治通鉴》记载:

会世民得疟疾,委军事于长史、纳言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且戒之曰:“薛举悬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挑战,慎勿应也。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开山退,谓文静曰:“王虑公不能办,故有此言耳。且贼闻王有疾,必轻我,宜曜武以威之。”乃陈于高墌西南,恃众而不设备。举潜师掩其后,壬子,战于浅水原,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世民引兵还长安。举遂拔高墌,收唐兵死者为京观;文静等皆坐除名。

这是少有的李世民直接参与但是却遭遇失败的作战,发生在李世民18岁的年纪。这次失败非常的严重,首先是大军损失接近一半,其次是非常大的增强了薛举集团的信心,薛举集团暴露出了自己残酷的一面,把唐兵尸体收集起来筑成“京观”,也就是高台。这是古代一种非常残忍的炫耀武功的方式,从这里也能够看出薛举在击败李世民,一扫去年的阴霾之后得意的心情。

第一次浅水原之战失败之后,薛举一度对关中形成了巨大威胁,史书记载,薛举在浅水原击败李世民后,他的谋士劝他说:“今唐兵新破,关中骚动,宜乘胜直取长安。”薛举对此非常赞同,之前错过占领关中的最佳时机,现在又有了一个与李唐争锋的机会了,但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一鼓作气与李世民对决的时候,却突然病倒了。

薛举的疾病史书没有明确记载,《旧唐书》模糊说了一句薛举生病的时候,曾经请过一个巫医来诊治,巫医说他是受到了唐兵的影响,让薛举勃然大怒,驱逐了巫医,但随后薛举病情便再次加重了。

这段记载当然不能相信,但薛举在8月9日病逝,他的儿子薛仁杲继位。

薛举的突然去世加快了李唐剿灭薛举、薛仁杲集团,彻底巩固关中西部的进程。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薛仁杲这个人暴虐残酷,孔武有力,但是缺少谋略,是个莽汉,而且和薛举手下的将领关系不好,胜利的天平开始倒向了李唐一方。

武德元年(618年)8月17日,李渊命李世民为元帅,再次出征薛仁杲,但这次出征,李渊的策略进行了调整,一是命令与薛仁杲接壤的州郡守将与敌人作战削弱西秦的实力,另外,李渊集团极有可能动用了外交手段。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隋末唐初时期,北方的霸主是东突厥,几乎所有的割据势力都投靠了东突厥,突厥人在北方局势的变化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拜李世民为元帅进攻薛仁杲,到李世民与薛仁杲爆发大战之间,《资治通鉴》中有几条记载短短的记载:

庚申(9月18日),陇州刺史……上遣从子襄武公琛、太常卿郑元璹以女妓遗始毕可汗。壬戌(9月20日),始毕复遣骨咄禄特勒来。

戊寅(10月7日),宴突厥骨咄禄,引骨咄禄升御坐以宠之。

8月17日李世民率军开始进攻薛仁杲,一个月之后,也就是9月18日长安的使节就出现在了东突厥始毕可汗的大帐之中,随后始毕可汗安排了自己的特勒回访。接着十几天后,司马光又填了一笔短短的记载,上面被安排回访的突厥使节已经到了长安,而且受到了唐朝君臣的热情接待,甚至李渊还把突厥使节接到了自己的御座之上,这异常热情的接待让我们有理由推测,李渊在击败薛举的过程中做了软硬两手准备,一边安排李世民率大军出击,另一方面通过外交运作,影响了东突厥对薛仁杲集团的支持。

在做了外交准备之后,剩下的就要交给李世民了,李唐君臣的目光都对准了长安西北不远处的高墌城,年轻的李世民正在此驻扎与薛仁杲对峙,局势紧张一触即发。

和上次与薛举作战的时候大意失荆州不同,这次李世民摆出了铁桶阵,和薛仁杲耗了起来。从8月中旬开始出征,李世民率军大概在9月初到了高墌城,到了之后坚壁不出,整整和薛仁杲对峙了60天。

此时薛仁杲孤军深入,粮草运输不便,加上上次薛举击败李世民,正占据了心里优势,所以李世民选择了先避其锋芒,消耗薛仁杲的粮草。大概在11月初,薛仁杲军中的粮草出现了短缺,有一个叫做梁胡郎的将领率军投降了唐军。李世民判断决战时机已到,蛰伏两个月的老虎要亮出獠牙了。

第二次浅水原之战是李世民的胜利,也是李唐君臣的胜利

李世民命令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作为诱饵。焦急等待着唐军出营的薛仁杲部将宗罗睺见状大喜,迅速催动所率兵马朝着唐军袭来。梁实坚决执行李世民的命令,继续坚守不出,消耗西秦军的锐气。顿兵于坚城之下,西秦军久攻梁实的军营不下,已经到了三鼓而竭的地步,唐军准备出手了。

李世民部将,右武侯大将军庞玉在浅水原梁实军营外列阵,承受宗罗睺的第一波进攻,西秦军队也都是百战之兵,困兽犹斗,庞玉的军阵几乎被西秦军冲破。李世民见状,迅疾从浅水原以北率军杀出,此时的李世民继续着后面还会多次上演的不要命一般的身先士卒,“帅骁骑数十先陷陈”,也就是带着十几个侍卫亲军就扎进了宗罗睺的军阵之中。

杀入敌人军阵之中的唐军和外面的唐军里应外合,奋力杀敌,喊杀声震动天地,终于,西秦军支撑不住了,大溃而去。看着如潮水一般败退的西秦军,李世民勒马点起两千骑兵就要追击穷寇。

窦轨赶紧拉住马缰绳苦劝:“薛仁杲还占据着坚固的城池,虽然击败了宗罗睺,但是也不能贸然进军啊!”

李世民摇摇头:“我考虑很久了,现在正好是破竹之势,不能丢失这转瞬而逝的机会,舅舅不要再说了!”随即亲帅大军迅疾朝着薛仁杲占据的折墌城杀去。

李世民杀到的时候,薛仁杲正率军在折墌之前列阵,但是前面西秦军大败,唐军气势正盛,薛仁杲手下将领浑幹等数人临阵投降,薛仁杲大惊,赶紧率军退回了城中,到了傍晚,唐军大部队也杀到了折墌城,于是趁势包围了折墌城。半夜,守城的士卒争前恐后翻墙投降李世民,薛仁杲无计可施,11月8日投向了李世民,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以李世民的大胜结束。

李世民灭西秦之战点评。

灭西秦之战大概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从大的背景来看,李渊先于薛举占据了关中,已经是占据了优势,但在武德元年这个时期,李渊与其他割据势力的差别还没有太大,所以虽然薛举集团与后来的王世充、窦建德都不能比,但却对李渊和新生的李唐政权具有重要意义,称得上是立国之战。

薛举集团的核心人物薛举虽然武艺高强,但是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堪忧,是一个莽汉式的枭雄。从第二次浅水原之战,宗罗睺能够在对峙60天之后,依次压制梁实、近乎击败庞玉来看,薛举集团的武力值是非常优秀的。但战争绝不仅仅是武力就能够获得胜利。

唐朝君臣无异具有更加娴熟的内政外交手段,这是在古代时候知识被豪门贵族垄断的必然结果。李渊出身关陇贵族,眼界格局都不是薛举能够比的,手下的文臣武将素质也更高。在第二次浅水原之战之前,我们基本能够相信李渊君臣采用了拉拢东突厥等外交手段,断掉了薛仁杲的外援,为李世民最后击败薛仁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击败薛仁杲,是李世民的胜利,也是李唐初代君臣集团的胜利,这对李世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定都长安之后,李渊称帝,世子李建成则顺势成为了准太子,两人都不能再承担冲锋陷阵的任务,在武德初年的时候,最能打的就是年轻的李世民了,所以李世民被推到了舞台中央,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埋下了伏笔。

灭薛举之战对李世民而言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作战,他先胜后败而再胜,正是在真刀真枪的战场之上,未来的天可汗迅速积累着自己的经验、战功以及威望,这在以后都成为了天策上将李世民登基称帝的最大凭借,只不过618年的李世民,以及李渊、李建成都还没有预料到这未来发生的一切。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