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西坝岗阿修罗
先说何为“宣府西路”?据明·正德《宣府镇志·建置沿革》,(西路)含:
(万全左、右卫),汉为祯陵县地,属云中;后隶定襄郡;唐属新州;宋为契丹所据;金属宣德州,隶西京道;元为宣平县,地属宣德府,隶上都路;国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设卫。
(怀安卫),初同,及唐置怀安县,属新州;金属宣德州,隶西京道;元属宣德府;中统三年改隶兴和路;国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设卫。
(洗马林),据《方舆胜览》,为荨麻林,元属昌州,隶兴和路;堡南十里,犹有元荨麻林故堡,而曰“洗马林”,言袭之讹也。
宣府西路疆域,东据清水河,西据枳儿岭,南据兴宁口,北据野狐岭,广一百三十里,袤一百一十里。
进入新朝,既然成为了行政建置,则必有好事者总结出一组“八景”。而真正为每一处景观赋诗,使之流传后世,却又仰赖于本地名贤,此人便是熊伟。
熊伟,(1458~1544),字彦卿,万全右卫籍,万全都司学生。己酉顺天举人,是年举进士。初授兵科给事中,升通政参议、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因宦官从中作梗,没有就任。熊伟回到故里,遍游家乡的山水名胜,以读书作诗自娱,遂有《西路八景》《宣城八景》等组诗流传。今天先拣出《西路八景》来说:
(野狐岭南望)
野狐雁愁
北向随阳鸟,年年到此惊。
岭高风易折,力尽羽难胜。
撩乱排云阵,彷徨顾侣情。
海滨无汉节,霜冷复传声。
野狐岭,可称北中国最为著名的一道山岭。
据查考,《辞源》“野狐岭”条下释义,主要取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野狐岭,山岭名。在今河北万全县东北。山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过此,遇风辄堕,为军事要隘。《辽史·兴宗纪一》,重熙六年:“夏四月,猎野狐岭。”《元史·一一九·木华黎传》:“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皆即此地。
诗中“随阳鸟”,系指候鸟依季节而随太阳定行止。全诗极力描述大雁飞行之艰难,以衬托野狐岭之地势高峻、风力强劲。北归的大雁年年到此心惊,恐怕过岭时力量难支,羽翼摧折而落。雁阵每每被强风吹乱、四散的飞鸿急忙找寻同伴。末句用苏武持节牧羊北海的典故,指明大雁的最终去处,要为汉使者捎送信息。
元人诗作中,此地曾称“也乎岭”“扼胡岭”“野狐岭”。军事故事最多,例,蒙金“会河堡之役”;明初大将李文忠北伐出野狐岭,败元军于察罕脑尔;景泰初,瓦剌送还被俘的明英宗,派军送至野狐岭。关于野狐岭的具体方位,原65军某部作训参谋、宣化张连仲先生,有《《野狐岭考》质疑》一文,考证最详。
(新河口东北望虞台岭)
虞台积雪
山高台自迥,台下雪常留。
出塞愁侵股,觇烽苦眩眸。
寒通沙碛白,气接岭云浮。
庸将曾倾士,黄昏鬼叹啾。
道光《万全县志》:虞台岭,县西北三十里新河口东北十二里,防边阨要之地。
明弘治十八年(1509),鞑靼人纵数千骑自新河口入边。卫戍于新河口堡、新开口堡总兵官张俊、副总兵白玉、游击将军张雄、参将李稽、大同副总兵黄镇、游击穆荣,率军阻击。两军战于虞台岭,白玉错将军队收缩至一土丘之上,鞑靼兵乘机合围,截断水源,只开一口朝向峡谷,张俊统兵近万人入峡谷,欲与白玉合营。鞑靼兵再次合围,使内外音信隔绝,断水断粮。七天之后,天降大雨、冰雹,鞑靼退兵。此役明军死者七、八千人,张雄、穆荣战死。
全诗末句一叹:庸将!虞台积雪,虽入八景,作者用意倒更倾向于反思战败之耻。军事上用人、择将,当为后世警。明代王质《虞台感事》、计宗鲁《边事》亦咏此事。
为取得第一手图片资料,2024年12月10日上午,笔者驾车前往今万全区北新屯乡新河口村,进行实地踏勘。沿赐儿山街上西外环,北行,直奔万全方向。顺便瞟了一眼外环路旁的加油站,电子屏上显示,今天95号汽油6块1毛8一升。
(紫岩寺旧址)
紫岩重阁
紫岩幽胜处,重阁倚高寒。
云雾当檐宿,星河伏槛看。
群峰相掩映,危磴几萦盘。
短策何年理,清游续旧欢。
“阁”,释义共有七项。取与本诗相近的涵义,计有“楼阁。”“复道,即楼阁之间以木架空的通道。”“栈道。”三项。诗题曰“重阁”,可证此处旧有多层建筑。道光《万全县志》有“紫石岩”:县西北五里,上有重阁,邑人选胜于此。
作者全诗极言楼阁之高危,云雾只在屋檐之下,凭栏可观星河。尔后再说攀登之萦回盘旋,山路难行。虽然如此,我还是希望有一天,能杖策出游,自在赏玩。
12月10日,天阴风寒,上山一身汗。就笔者现场所见,诗中所记房舍楼槛皆无,惟山石上两巨孔而已。其下有残砖碎瓦,散落草间。返身下山,口中禁不住念叨起甄士隐的《好了歌解》:“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蓑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双眼里居然有泪水打转的感觉。他妈的!此是读书的苦处。
(北望翠屏山)
屏山列翠
绝壁横空峙,遥看恰似屏。
色添山雨润,影见水波澄。
石发铺晴碧,岚光采晓青。
别来惊岁晚,回首若为情。
道光《万全县志》:县北三十(多“十”字)里,旧置德胜关于此。民国《万全县志》:在旧治城北三里,距张家口三十三里。其具体位置,即今天张石高速与207国道北行入山之峡口两侧,万全区城东河南流出山之堤岸左右。《读史方舆纪要》:翠屏山,卫北三里。两峡高百余丈,望之如屏。
全诗写景抒情。首联点出这山得名原因,要远远早于顾祖禹的说明,二者正好互相印证。颔联、颈联单写雨后翠屏山之美,苔藓铺排,满山碧绿,岚气流动,晨光青翠。尾联自我抒情,多年宦游,归来已是暮年,此际心情,最是五味杂陈。
今日由峡口东延至苏家桥村北公路沿线山岭,均为广义上的翠屏山,五墩台村西,又有翠屏庵村,古人起名,并不妄言。金、元以降,多有诗家咏翠屏山。
(紫塞靈湫刻石)
龙湫湛碧
灵湫神物在,水净碧于苔。
流与沧溟汇,源从邃古开。
乘时覃雨露,及候隐风雷。
人切云霓望,宁须祀祷催。
湫( qiū):空洞,深潭。具体位置,此潭应指赐儿山云泉寺中泉水蓄积成的水池。本号前文《赐儿山上访摩崖》记载山上刻有“紫塞靈湫”四个巨字,惜其上、下款识漫漶难识,“靈湫”二字可与本诗所咏互为佐证。
诗说因潭中有神物,因而水质清碧,源远流长,胜于它处。得益于神灵庇佑,此地风调雨顺,气候天象,皆按节令,并不需人们频繁地祷告祈求。极言此山此潭之神奇灵验。
(北门园圃图)
康济石井
凿开山上石,淘出地中天。
脉透千寻濬,光涵一镜圆。
辘轳牵素绶,瓮盎溢寒泉。
煮熟阇梨饭,钟声树杪传。
道光《万全县志》,康济井,县北二里,凿石山巅,水极澄澈,邑人多有题咏。亦见于《宣府镇志》。
首联点明井的位置,是开凿于石山上。颔联描述井之深邃、口之圆转。颈联画出一幅利用辘轳汲水、排列瓮盎储水的生活场景。尾联应是点明了这井属于寺院,或在庙旁。阇梨,为“阿阇梨”的省称,意指佛教的僧人。又有钟声在焉,活脱脱一幅伽蓝日常起居的写照。
12月10日上午,结合旧志书所附《北门园圃图》,笔者驱车至右卫城北门外实地踏勘。按图中所示:由南至北,曾依次有三清观、农坛、河神庙,特别是河神庙左侧,又标有“石洞口”三字,臆测是否石井处?北门外现为居民区,皆是近年来因城内改造迁出。寻问耆老,皆不知石井。居民区中间有一旧庙址,瓦砾堆而已。村民介绍:庙旁曾有古松,“可肥的了!”他同时做出一个双手抱树的姿势。庙与松,皆毁于“十年艰辛探索”。庙址北,为一养牛场。又其北,山坡之上,是一座废弃土堡。再而上,半山腰有烈士墓三座,各鞠三个躬,返。
(花山庙宇)
花山新月
新月天边出,花山顶上看。
谁将冰鉴露,斜照玉峰寒。
药兔形犹隐,河山影未宽。
缀红堪作钓,海水正漫漫。
《宣府镇志·山川·西路》,花山:怀安城西北三十里,春夏有花盛开,上有池,旱则取水,祷雨即应。池边石上有马蹄迹。现在属于怀安县西湾堡乡,谷口有花山村。
冰鉴、玉峰、药兔、河山,用的均是写月亮的旧典,全诗归结为一句话,说的就是“新月如钩”,似乎放在哪一座山上都可以。
花山得名,纯从字面来,就是因春夏花多,森林植被未经破坏,既出泉流,又有殿宇,年年庙会,明清以来颇受官民青睐。2019年秋,笔者曾慕名前往,徒步入山,看碑刻、访残庙、探水源,景物尚佳。
翻查志书,则按一县的行政建制,早已舍去“宣府西路”,自行编排了“怀安八景”,其间有“花山铺锦”“花山瀑布”,未知孰是。
(西望宣平堡)
宣平晚照
村名仍故邑,偏得照残阳。
不共崦嵫瞑,常延堡堞光。
衡茅烟莽苍,桑柘影微茫。
却忆经过日,槐花底事忙。
南宋庆元三年、金承安二年(1197),于大( tài)新镇(今宣平堡)置宣平县。元至顺四年(1335),治所迁至今怀安左卫镇西之辛南庄。明洪武四年(1371)废县。
首联说道,村名沿用了旧县的名称,当下正沐浴着夕阳之光。虽是临近日暮时分,但是城堞堡墙之上,仍然存留着太阳的余晖(作者所见夕阳照耀着旧城,正与宣平堡地处赐儿山脉西坡这一地理位置相合)。虽然是县城的旧治,如今却唯见平常人家勤事农桑。我一垂暮老人,犹记起当年经过此地时,正是年青忙于参加科考的那些岁月(槐花,代指科举考试。)
以上将明初宣府“西路八景”略述一过。
(翠屏山晚照)
时光如流,岁月不居,自设宣府西路建置,600多年过去了。虽然天地日月依旧,山川形势如昨,然有兴趣了解本地轶闻掌故的今人,着实不多。所以本文再提往事,以示不忘。
又至文末,微微有一点点的感想:我是赞成旅行之前,先读上几页书的,了解一下地理方位,钩沉几则人文掌故,或者学点新词儿,以备来日吹嘘应急。有了这一丢丢东西打底,就不至于面对眼前无限江山总是千篇一律地叹颂:哦肏!哦肏!哎哟哦肏!真它妈嘀……那个那个那个啥来着?哎!对!哦肏!忒那个!哦肏!
终是“眼前有景道不得。”
所以,不如再返回开篇,细读上一读前贤当日是如何描绘家乡山川的。
友情支持:
①《南京图书馆孤本善本丛刊明代孤本方志专辑·宣府镇志》,(明)王崇献/纂修,正德刻嘉靖增修本,南京图书馆线装书局,2003年5月。
②《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1版,2020年7月增印;
③《万全县志》,左承业/纂修,施彦士/重修,道光甲午刻;
④《万全县志》,任守恭/主纂,民国二十二年(1933)刻;
⑤《怀安县志》,河北省怀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⑥《万全右卫史话·明朝万全右卫籍进士熊伟生平初考》,李德明/文,河北人民出版社,2022年6月第一版;
⑦《辽金元时期的张家口》,张连仲/编著,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