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高彩蛟 上谷文化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836b0daa20b7798acf0895e1f7fc50.pn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69262ddb217d1b49c8228ecad81da1.png)
南京地湖所馆藏嘉靖《宣府镇志》介绍
高彩蛟
嘉靖《宣府镇志》在大陆仅有两处馆藏,一处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另外一处在辽宁省图书馆。其中南京地湖所藏本较为完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文主要介绍这部南京地湖所馆藏版本。
明朝嘉靖《宣府镇志》在张家口历史文献的地位至关重要,虽较正德《宣府镇志》晚出版47年,但得益于作者孙世芳工作职位,直接参与明代官方史志的编写,成书规模是正德志的4倍,记载详实可靠,成为研究明朝宣府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6fd166e4b46f8a0ff6cf2ee3b8065df.jpg)
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由文化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旨在集中人力、财力,对浩瀚古籍中具有特别重要文献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的古籍予以重点保护。国家珍贵古籍的评选标准,原则上与《古籍定级标准》所规定的一、二级古籍的评定标准相同,即国家珍贵古籍原则上从一、二级古籍内选定。
2009年6月9日,国务院批准文化部颁布《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含4478部,其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选送的嘉靖《宣府镇志》成功入选,目录编号04133。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2853bfcc80d58fc064c1ff083583fed.jpg)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官网首页中,找到“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进入知识库浏览,进入知识库中输入“宣府镇志”或“04133”即可得到查询结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e6ec046f598cc3f3c8312372b8979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a2a0192181de918cb199eaaed04a5e.png)
除了网上可以搜到,2010年出版的《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也可以查阅。在第5册189页中,彩印有有嘉靖志的镇城图和首页,并录有收藏概况。
图录中介绍:“(明)孙世芳 栾尚约 纂修,明嘉靖刻,万历增修本(卷二十七至二十九、三十三至四十二配清抄本),框高20.5厘米,广14.3厘米。半叶9行,小字双行同,白口,四周单边。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73c166a3eea955bd951147903feef9f.jpg)
根据上文馆藏内容括号中提供信息“卷二十七至二十九、三十三至四十二配清抄本”,加上参阅其他资料版本,可以得出未册、酉册、戌册、亥册与其他馆藏有所不同,应重视此四册内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54a1aab0b486d1db8a670a509191baa.jpg)
馆藏地点
南京地湖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73号,在成立初期,地理、湖泊中需要利用大量的地理书籍,要掌握全国的地理数据,因此搜集地理资料称为了硬性的需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9b55a3d0f63a7a7edbc58d658691d2a.jpg)
嘉靖《宣府镇志》存放于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办公档案楼中。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b41a1c2830179e8cc30b83429067866.jpg)
两枚收藏章的辨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b8f34ef2628f70150bec07da56c4a03.jpg)
研究古籍的收藏者和流转,很大程度依赖书中的收藏印和便签,因此,书中的两枚收藏印成为重要依据。
根据南京图书馆微博公布的图片,可以模糊看到“凡例”中出现两枚印章,但清晰度不足以辨别。得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程杰教授的大力帮助,能够在千里之外窥探到嘉靖《宣府镇志》更为详细的信息。根据程杰教授的抄录,可以得知其中的两枚印章为“杭州王氏九峰旧庐藏书章”和“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有了清晰的印章,这部书籍的收藏地点和流转关系马上清晰了起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578c65199c8aeb2d6bb5636ce3519c5.jpg)
红色栏格纸条的内容
另外,从程杰教授的辛苦抄录中,发现一张重要的红色栏格纸条,有更为详细的书籍收藏介绍。由于记载详细,书写者可能是经常代王绶珊购书的书商朱遂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c5f1e1d2a5f9e9d87f3916cc2383b20.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10579650b3143f56be925698ba32e7e.jpg)
王体仁(1873-1938),字绶珊,以字行于世,享年65周岁。王绶珊是盐业总商,同时是一位藏书家,经营盐业殷实的家底让收藏古书奢侈的爱好成为了现实。王绶珊买了杭州藏书家族丁家的九峰居,将其辟为自己的藏书楼,改名为九峰旧庐,将部分珍籍储上海,后长居上海。他性喜藏书,买起书来,遇到珍贵古籍出手很大,常委托书商朱遂祥采购稀见古书,往往是几万银元、十几万银元一口气买。王绶珊自1927年收购旧书开始,至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十年之间共用去购书款50万元银元(1930年一银元在现代相当于大约600多元),被称为杭州藏书第一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06521129a3c2eda8002b2c200c2ca05.jpg)
王绶珊的《九峰旧庐方志目》记载地方志收书2000余种,不断通过广告征集,其收藏中有多部国内孤本,可以和当时北京图书馆并驾齐驱,是其他私人藏书家所万万不及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da758a72d7240af50e6b5974720d5b4.jpg)
但是突如其来的全面抗日战争将王绶珊彻底击垮。文章《抗战记忆:杭州沦陷八年小记》有如下记录:“盐桥王绶珊,居田家园,竭数十年之心力,搜购全国省府县志几备,寇至,不能携以走,庋于园中一室内,筑墙以蔽之,日寇占其屋,疑其中有宝藏,梯而视之,则皆书,投一炸弹,墙倾屋圮,8年之中,雨淋日炙,胜利归来,无完帙矣。绶珊以此忿死。文物上损失甚大。”
1938年,因饱受战争重创,王绶珊抱憾去世了。几年后,九峰旧庐所藏之书也渐渐流散了出来,其中地方志被被购入南京地湖所作为馆藏资源,竺可桢在古籍拯救过程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竺可桢(1890-1974),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浙江大学校长、中科院副院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f4c79cd33a16b522ca288475e0872c6.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727b0372dafc9e36c55f65e8935a173f.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79649c752d5cc682ff6e892f05212f.jpg)
1951年,竺可桢在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时,为充实馆藏,巨资购入了王绶珊全部地方志。《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志》有讲述:“1951年2月,经竺可桢与著名收戴家王绶珊的后人多次协商,派助手楼茂桐将王氏所藏地方志2628种24934册以3亿元(相当于3万元人民币)全部购回,存放我所,成为我所首批珍贵馆藏地方志。”
由于竺可桢对王氏地方志的保护,对地理湖泊研究所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更挽救了王氏面临流离失所的文献。
写在最后
国家珍贵古籍嘉靖《宣府镇志》,在南京地湖所已经静静地躺了73年了,我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将珍贵古籍线索提供给广大历史学者,给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带来新的研究切入点。希望这本珍藏书籍经过数字化重新搬上电脑荧幕,既保护古籍,又能够让更多人学习到张家口的历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a1907293dfe91dc1a391ef750d63605.jpg)
作者简介:
高彩蛟,张家口宣化人,中共党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员,古籍数字合成对校法发明者,《正德宣府镇志》《嘉靖宣府镇志》点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