掮客摇身变私募:挪走2亿资金,这颗雷是怎么埋、怎么爆的?

愉见财经 2024-03-01 11:07:07

秉承愉见的老规矩,但凡我偷懒放了一个长假,回来开工的第一天必须交出一篇深度故事,给大家解个闷。

我们平时从媒体上了解到投资爆雷的故事,第一视角往往是投资人,公开信息往往来自法院的文书,因此看到的就常常是诸如“某某花200万投了某产品,产品逾期几个月甚至几年尚未兑付”这样的表面消息。

如果底层还涉及到项目造假、平台非吸等刑事问题,那么按照“先刑后民”的原则,投资人的民事诉讼还得往后排,准不定一等就是几年——等经侦先抓人,等刑事先判决,等资产先查封,等清算先进行,最后才能知道这个盘子里保全了多少、回收了多少,还剩多少能分给一众投资人。要是这个盘子还牵涉多头,债务和债务还是连环套,那厘清资产负债的线头就更是旷日持久。

今晚的“愉见财经”讲故事,给大家换一个视角。从基金管理人和代销方的视角,看一看,一个虚假项目诈骗,从头到尾是怎么发生的,过程中资金的来龙去脉怎么走,那个腾挪资金的骗子是个什么心态。我们也反思看看,在监管重锤整治之前,曾经的那个影子银行、财富管理大跃进时代,鱼龙混杂中藏匿着怎样的乱象。

平静海面却藏危险暗流

主体位于S城的三方财富管理公司A,以其当年响当当的市场名气和强劲的销售能力,要卖掉一款总募资2个亿的股权投资基金产品,真是个小case。他们也的确顺顺利利地卖掉了。

坦白讲,对投资者而言,如果在当年那个时点仅从表面信息去看这款产品,似乎也没啥异常的——基金产品正正常常地在基金业协会备了案;有正正常常的托管人,而且请的还是某知名券商;资金募了以后从A集团旗下的资管划出去,资金投向是做股权投资司空见惯的合伙架构;资金用途是支持某公司的借壳上市。产品给到投资者的预期收益也和同类股权基金相当,算是在合理范围之内。

尤其是,在这私募基金2+1的存续期内,基金所投标的公司确实顺利完成了借壳上市。一切从表面看起来都很圆满,项目标的运转既然成功,这基金的退出理应没啥问题,那个有限合伙还能赚上一票,资金通道和代销方都可以伸手分润,偿付投资者也是水到渠成?

故事到这里为止,如果要问我有什么疑虑,我唯一想到的,可能是去多查一眼,实际运作投资的那个合伙架构的背景。如果是市场上那些如雷贯耳的大机构或大PE,那我觉得至少这个产品逻辑本身是OK的,风险收益对等就行。

但是,我查完后恰恰觉得心虚的是,在合伙架构背后的那家私募基金B(发起方),是个新机构,刚成立不久,并没有什么成功案例和历史业绩可追踪,B的老板钟鸣(化名),在投资圈和资本市场中也籍籍无名,没人知道那是谁。所以如果真是我在投资,我会基于“三不靠”:亦即,这个借壳项目本身我参不透,合伙架构背后的私募太新没抓手,以及管理人和代销机构也只是三方理财(而不是比如某个银行的私行)同样没抓手,而选择回避。

要说投资人自己做尽调,我觉得最不靠谱、信息最不对称的一点是,投资人是根本无法穿透底层的,我们顶多知道这是股是债还是应收款,但更具体的,是谁的股谁的应收,哪家上市公司,投资人眼前是一抹黑。

所以投资人到最后的风险判断,还不是只能看运作人、管理人是谁。

故事说回到A的视角,亦即销售方和管理人。

在这个基金发售之前,管理人这头就看过和项目投资相关的从意向到协议的法律文书;在基金募集完成并交付后,管理人这头也收到了投资款划款到对应拟借壳上市方的银行流水、资金分批到账的银行网页及视频。

尤其扯淡的是,在一开始的两年多里,运作投资的B及其合伙架构,还都展现出一副专业且配合的样子,你要定期出具投后管理报告我就出,你要汇报资金使用情况与项目进展我就汇报,你要开投资人大会我就出席。

所以,在A的视线范围内,这单项目也风平浪静了两年。他们也没有起什么疑心。

直到,当基金2+1进入到“+1”部分,约定的一次付息,B的付息却迟迟没有到账……

水落石出,大事不妙

两年来气定神闲的A,突然觉得不对劲,终于坐不住了。

这时,从A手上投了基金的一众投资人还不知道大难临头呢,但其实,项目已经进入摆烂期了。

前面说到,在这单基金的募前和投后尽调时,A是尽调B提供的相关协议等法律文书的。此时A尚觉蹊跷的是,据说他们曾经向借壳的那家公司质询过,公司表示确实知道B和B的老板钟鸣,并曾经谈过融资意向。但此时A再次着急忙慌地找到上市公司,问及具体股权融资事项,才知道,原来那个接洽和意向,从头到尾都没有落地执行过。

那个结论犹如晴天霹雳:“从头到尾都没有落地执行过!”

在这笔2亿的基金已经运转了两年以后,B这才暴露,A这才恍然大悟:2个亿,从没有进入所谓“协议”约定的投资,所有的文书、报告和转账流水截图等等,全部是B伪造的!

这下大事不妙了。A火速派投后和法务一行人,从S城出发,前往B私募所在地J城,围堵了B的办公室。

神奇的是,B的私募老板钟鸣并没有跑路,甚至没有慌张,他真的就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等着A一行人,并且见面了之后,也还在继续卖力“演出”,继续虚张声势地拿出一堆所谓的项目及划款证明“原件”,辩驳股权投资交易确有其事,只是需要时间周转资金。

事后,参与A的围堵行动的一名人士告诉“愉见财经”,其实在去J城的飞机上,他们还存有一丝侥幸,希望这笔资金总还在某些投资之中,希望此行可以是一个关于投资资金分配的、可协商的事件。但见到B之后,钟鸣的表现让他们意识到,对方就在诈骗。

于是A一行人认为必须“盯住”钟鸣,要求钟鸣随他们回S城商议后续处理。钟鸣似也知道一切败露,“大限将至”,狡猾地提出要回一趟家拿些东西并和太太做些交代。A未准许,只让钟太太带东西到机场送人。

于是,钟鸣随A一行,回到了S城。

惊魂48小时

到了S城,A一行将钟鸣安置在一间酒店。一个细节是,A不止特地检查了酒店客房的外窗是打不开的,还将钟鸣房间的左、右和对面房间都订了下来,派驻专人值守,以便对接钟鸣各类需求,同时也观测钟鸣屋内动静;此外,他们还在酒店大堂轮换着请两位同事“守门”,怕楼上的同事一个疏忽,让钟鸣开溜。

大家就这样焦虑无眠了一个夜晚后,次日A的人马开始对钟鸣软磨硬泡,希望他能够配合说出,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这2个亿进了B的账以后,究竟被钟鸣用去了何方。

而这2个亿的去向和追款,也是A对投资人最后的交代。

好在气氛并不算太僵,钟鸣也并非顽固。第二天,他开口了,说自己两年来虽然挥金如土却也时时内心惶恐,知道纸包不住火,这一天终究会来。以至于,当A一行终于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第一感觉,竟然是,如释重负。

一切终于迎来了结局。

事实上,在起这摊子私募运作的事儿之前,钟鸣不过是游走于各大机构和资本之间的掮客,没啥过硬的专业背景也不是任何人的手套。掮客当久了,总是掮到过几单大生意,也认识了一些机构人脉。

直到,遇到了那家要借壳上市的公司。

掮客的本能让他垂涎这单大买卖,在彼时直融通道发达、从信托到券商资管到三方财富管理机构都在包项目、发项目的大环境下,他想到了一个办法:成立一个私募,包装一个合伙架构,拉一个机构来当管理人。

这是“愉见财经”所见的高阶掮客的惯性思维了:如果起一个项目需要ABC,那么掮客的价值就是跑去A那里吹我有BC资源、跑去B那里说我有AC资源、跑去C那里说我有AB资源,而他在中间搭个架构,便能坐收通道费。钟鸣就是这么干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家借壳上市的公司确实认识钟鸣也确实谈过初步意向。

但是,钟鸣还是嫩了。当他打肿脸充胖子,一路bluffing着竟真的把所有架子都搭好,那家借壳公司最后并没有和他签协议,人家有人家更好的融资方法。钟鸣这下傻了,可另一头,融资项目都开始了,同时,他要大干一票的欲望,也已经燃烧了起来。

于是,钟鸣瞒下了所有。但其实一开始,他并没有想着走条绝路,自己贪这两个亿;而是打算将计就计,拿这两个亿自己去做投资,反正市场机会那么多,投资成功的话,一样有钱还本付息,自己还能赚得更多。

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也猜到了。一个根本没啥大型投资项目运作经验的江湖掮客,也就懂怎么刻刻萝卜章、伪造伪造银行流水截屏,真要投资,那是血本无归的。

在钟鸣给A亲笔写下的一份“情况说明”里,他罗列了这2个亿去向。“愉见财经”借当时替投资人问询内情之便,曾看到过这份清单,上面赫然写着,他曾豪掷上亿投过诸如“XX高新”这样的公司项目,最后失败告终,只结算回来百万级资金。

对,亏得只剩一个零头。

渐渐的,钟鸣对还本付息已经不抱指望了。在我看来,后面的开支,便是某种“破罐子破摔”了。在清单里还列着,他给自己的家庭、情感关系甲女士、以及情感关系乙女士,分别在S城和J城购置过豪宅豪车等。这里加起来又是几千万没了。

哦对了,还有一个看得我特别哑然的细节。他写了太太的姓名和物业、甲女士的姓名和物业,却始终不愿意透露乙女士的姓名及更多信息。问及原因,他竟然说,自己对乙女士是真爱,事到临头还想着所谓“保护”乙女士……

顺便提一嘴,这名操持着2个亿资金的私募老板,写出来的字哟,我上次还是在中学时代班上差生的作业本上看到过,真的丑到难以形容,全页唯一还算端正有型的,就只剩他的签名。

情况也说明了,事儿也清楚了,既然是诈骗无疑了,A公司自然也必须报案了。后面的事件发展,基于本号求生欲,我就简单说吧:问题出在,钟鸣的B公司位于J城,既然是涉及经zhen的案子,他们此刻所在地的S城的确无法受理,与此同时,钟鸣也被请在酒店两个晚上了,尽管钟鸣配合度还算不错,并没有主动要求离开,但毕竟眼看快到48小时了,超过这个时间限制,A也恐怕会触及另一条法律红线。

怎么办呢。或许这个时候,对投资人而言,最好的选择是跟着盯着钟鸣。但是,法律确实有红线,在未定罪前,钟鸣依然可以自由来去,不被跟踪。

于是,A留下了钟鸣的证件信息等关键资料,与钟鸣相约次日J城见,再行下一步报案及推进后续程序。一直到临走,钟鸣的态度都是配合的,还说着他愿意配合变卖资产、找资金堵缺口,J城再见。

但是一天后,钟鸣的手机就再也打不通了。

他跑路了。

一些追问

我的故事讲完了。这里声明一下,为了保护这个故事中没必要被牵扯进去的人和机构,我在保留全文真实情节的基础上,变造了多个项目细节、数据、人名等内容。我们就事论事,并不想对号入座。

最后“愉见财经”想做一些追问,或是反思。

你们说,像钟鸣这样的掮客,是怎么起得了一个大盘子,又是怎么偷天换日的?那么严肃的金融,那么大的资金,在一个江湖掮客那里,居然被整成了一个儿戏!

补充一个细节,其实最早对接钟鸣项目的,甚至都不是A这样的市场机构,最初竟然是一家持牌券商下面的资管在做,只是因为券商资管通道靠自己的直销渠道卖不出量,这才有了强于销售端的A的介入。

在那几年影子银行大爆发,市场化财富管理大跃进的期间,确实容易鱼龙混杂、乱象滋生。垃圾股权和垃圾债被通过更多渠道卖给了更广大的投资人。说真的三方财富都算好的了,遇到P2P平台,问题更大,到最后自融到更没有真实标的了。

金融,本该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专业壁垒高、风控至上的产业,一旦片面求发展而降低门槛,确实一度变成了劳动力密集型、专业壁垒踏破、流量至上的产业了。

当然感谢之后的各条线监管齐齐收严,我们看到私募也大整治了,该收的收该关的关,P2P也全线消亡了,三方财富傍了几年房地产项目后,近几年其实也巨幅收缩掉了,信托啊券商资管啊,这种通道类的还能对接到C端的项目,一样,也收缩了。

金融这个事情,真不是谁都能做的。比如这个故事里,一个强于三方销售的集团下的资产管理者,风控手段就是薄弱的啊。我后来追问,你们最初拿到项目的时候,为啥就凭一些假文件就信了这个项目,为啥没进一步调查清楚呢?他们说,一则这个项目已经有券商资管审过在先了,券商资管的风控不比他们的严么,他们就自然路径依赖而放松警惕了;二则,说投后,这家财富管理公司有那几百个基金项目在那里卖和管理,怎么可能有空一个一个做详细尽调去穿透到底层里。

这个故事里的三方吧,虽然风控弱,但好歹还有点意识。“愉见财经”还听闻之前有个更野嚯嚯的市场化机构,谈项目居然是老板在KTV一开心就拍板了,因为在KTV有个8线小明星把老板哄嗨了,老板就直接答应起个影视投资项目,当“金主爸爸”支持小明星拿到新剧角色。

算了不提了。时间关系刹车了,今晚就聊到这里吧。最后想说,这些年,乱象得以整治,投资者保护不断加强,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金融和投资市场,总有风浪,大家且行且看好路。

这是农历龙年的第一期“愉见财经”,祝愿大家新的一年,投资坦途龙行龘龘。

0 阅读:10

愉见财经

简介:深度观察金融业:有人、有故事、有细节、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