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翠花,今年58岁,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很多。
小时候没上几天学,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
后来嫁人了,跟着丈夫一起搬到了县城生活。现在我住在二线城市,靠开小饭馆维持生活,日子过得还算安稳。
我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刘建军今年34岁,二儿子刘建国32岁,小女儿刘芳芳27岁。
以前村里重男轻女的风气重,我也没能免俗,生下女儿的时候,心里多少有点失落。
可后来发现,女儿比两个儿子贴心得多。
两个儿子从小就被家里宠着长大,凡事依赖父母,反倒是女儿更懂事,什么事都愿意帮我分担。
可再懂事的孩子,嫁人后心思也得放在自己的小家上,难免跟娘家疏远些。
眼看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饭馆的生意越来越忙,我每天早出晚归,忙得脚不沾地。
就在前几天,我突然觉得头昏眼花,浑身无力。
刚开始以为是累的,也没在意。
可没想到,第二天一早起床时,竟然连站都站不稳了。
邻居看到我脸色不对,连忙把我送到医院。一查,医生说是脑梗,得马上住院治疗。
听到这个消息,我整个人都懵了。
脑梗?
我不过才五十多岁,怎么就摊上这样的病了?
医生说幸亏送得及时,不然耽误了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我没多想,当即办了住院手续。
可没想到,接下来的治疗费用像流水一样,一天就要好几千。
不到一周,就花了五万多。
账上的钱眼看着见底了,我开始着急。以前攒的钱都贴补给了两个儿子,一个买房,一个开店,自己手头根本没什么积蓄。我想了想,决定先给大儿子打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了,我开门见山地说:“建军,妈住院了,急需点钱,能不能先借我两万?”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儿子的声音:“妈,我这两天手头也紧,房贷还没还上,实在拿不出钱来。你要不再想想别的办法?”
我听了心里有些凉,但还是勉强笑着说:“没事,妈再想办法吧。”挂了电话,我的手有些发抖。
接着,我又拨通了二儿子建国的电话。他接起电话后,我也说明了情况。可他的话跟大儿子差不多:“妈,我这边真没钱。前段时间生意不好,欠了不少债。要不你再问问大哥,或者小妹?”
听到这话,我心里一阵苦涩。两个儿子都说没钱,可我住院的费用怎么办?犹豫了很久,我拨通了女儿芳芳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女儿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焦急:“妈,怎么了?这么晚打电话,有什么事吗?”
我顿了顿,声音都有些哽咽:“芳芳,妈住院了,现在急需点钱,你能不能先借我点?”
女儿听完,急忙问:“妈,你怎么住院了?是不是病得很严重?你别急,我这就想办法。”
没等我说什么,她就挂了电话。不到半小时,女儿又打了过来:“妈,我刚把钱转到你卡上了,你看看够不够,不够我再想办法。”
听着电话里女儿关切的声音,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她嫁到外地,日子本就不宽裕,怎么就能这么快凑出钱来?后来我才知道,女儿把家里准备过年的钱全拿了出来,还跟她丈夫商量,把一件值钱的首饰卖了。
住院期间,女儿隔三差五就赶来看我,每次都带着一大堆吃的喝的,说是让我补补身体。
她还跟医生护士打听我的病情,提醒我要按时吃药,不要乱动。
相比之下,两个儿子倒显得冷漠得多。
大儿子在电话里问了一句“好点没”,二儿子连电话都没打。
我住了两个星期的院,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出院那天,女儿特意赶来接我,还把家里的车借来方便我回家。她的丈夫也没一句怨言,甚至还帮着把我住院期间的东西一起带回家。
回到家后,我坐在沙发上,心里五味杂陈。以前总觉得儿子是家里的顶梁柱,关键时候能靠得住。可这次生病,两个儿子都推三阻四,反倒是女儿二话不说就伸出援手。
晚上,我打电话把两个儿子叫了回来,语气里多了几分严厉:“建军、建国,你们俩是怎么回事?妈住院了,你们一句‘没钱’就打发了?你们小时候,妈为了你们的学费、房子,能省的都省了。现在妈有难,你们就这么冷漠?”
两个儿子听了都低着头不说话。大儿子支支吾吾地说了句:“妈,我们……实在是有困难。”
我叹了口气,说:“困难?你们的困难比命还重要吗?要不是你们妹妹,我连住院费都交不起。你们以后好好想想吧,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那晚,我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儿子再好,也未必能靠得住。关键时刻,还是女儿最贴心。虽然我不指望孩子们养老送终,但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女儿的行动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亲情。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货。
我的心情却复杂得很。
两个儿子虽然嘴上说会来看我,但我知道,他们的心可能早已离开了这个家。
而我的女儿,那个小时候被我忽略的孩子,却用行动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养儿不如养女”。
年三十那天,女儿一家带着年货上门,热热闹闹地陪我吃了一顿团圆饭。她拉着我的手说:“妈,别想那么多,有我们在呢,你好好养身体。”
望着眼前的这份温暖,我忍不住笑了。或许,这就是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