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在求学阶段的好长一段时间是在家庭与学校两个地方学习与生活的,一头连着家长,一头连着老师。家长与老师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按理说二者之于孩子的期待与目标是一致的,二者之间也应该是无缝对接、相向而行的,可事实上不尽然,现实中是很复杂的。教了快30年的书了,我亲自遇到也听闻同事们讲过种种趣事或者不可思议的事,有时想想,也就会明白教育的复杂性和教育的协同性了。

不对立就不舒服。有一小部分家长似乎生来就是与老师对着干的,骨子里对老师的话不相信,或者仇视。对于老师说的话是从来不相信的,认为那都是骗人的鬼话,老师也是为了自己多拿点工资,工资也是家长给的(认为孩子上学交的一些费用是用来给老师发工资的),孩子学习不好全是老师没本事——把孩子交到学校之后自己只负责挣钱,孩子学习方面的事一概不属于自己了。老师让家长加强督促,如若未闻;有时老师让家长签字,也是嗤之以鼻,百般不配合。如有老师言语稍微有点过激,便揪住不放,会说什么“老师还为人师表”之类的道德绑架的话语,有些还会以此为把柄,状告老师或者动不动写什么举报信。一些举报者的举报理由与内容,让受理者都哭笑不得。因此,现实中有“医闹”,也有“校闹”,其实大多是无理取闹,从来不去想这样做有何意义、对自己对孩子有何不利的影响。这样的人,在世上活一遭恐怕是很难找到真正的存在感的。

当面点头背后却非议。一些家长表面看来很是配合和“佩服”老师,让老师觉得这个家长还是明事理、十分配合学校教育的。如果老师天真地信了,那就要出问题了;不过时间是最好的检验,这样的虚与委蛇终会露出马脚的。家长的阳奉阴违会给老师错误的看法,以为家长会根据老师的建议或者给出的方法去与孩子交流或者督促孩子,当发现并未改观时直呼上当。这些家长与上面那一类家长一样,最怕老师喊其到学校,总认为老师让家长到校就是告状、总没好事,要么干脆不去,以这样那样的借口推脱,要么实在没法去了,也全然是不情愿。一个劲儿地说,老师说得对,我回去一定怎么怎么样做等等。可一转身,早已把老师说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了,甚至腹诽老师真多事、吃饱了没事干,还耽误自己上班云云……对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百般非议,好像自己比专业人士更专业。

跟着孩子一起骗老师。俗语云:孩子是自己的好,不可否认每个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完美的,况且是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当今阶段,对孩子万千宠爱于一身。爱是自私的,是人性,但是要搞清楚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是否有益。教育现实中,老师找学生了解情况,学生承认在家玩手机没有看书;转过身来问家长,家长说手机早被没收了,还看着他(她)在房间里背书的。像这样的事例有很多,有时真是让人啼笑皆非,觉得是奇葩,都要怀疑人生了。家长惯着、宠着不算,还要帮孩子撒谎,有时孩子都承认了,家长还是信誓旦旦地说有某事或者没有某行为举止。这样的孩子是最难被教育转化的,因为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站着至少一个问题家长,家长都如此,怎么能指望孩子诚实、向上、向善呢?每个人的成长路上,都是几方力量一起努力的结果,有一方出了问题,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至少效果也要大打折扣的。

亲密合作沟通无障碍。这应该是家长与教师关系最为理想的状态,教师理想家长之想、急家长之急,家长理解教师的辛苦、支持教师的教学;即使有分歧,但绝对相互支持。家长不在孩子面前非议老师,而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要努力学习。孩子有什么问题,家长或者老师间相互第一时间沟通,形成合力,为了孩子的成长与成绩一起想办法,共同担责任。对于责任的划分各自明确,家长想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老师会及时告知;教师欲了解孩子在家表现,家长第一时间回复,绝不隐瞒。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一起在教育之路上奔跑,关系和谐,亲如家人。教师本就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他人,对学生多些包容和等待,目中始终有善良之光,敬畏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师也能时常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处理问题,理解那些远离家乡异地谋生的家长生活的艰难,理解那些面对日益叛逆,还有手机席卷,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的那种抓狂与无力无助。家长也应明白教师职业的艰辛,理解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家庭和抚育子女的责任。二者都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双方真诚携手,孩子才会走得更远。教师与家长,是朋友,也是家人,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教育总是被现实所干扰,甚至被一些息事宁人的教育管理者给搞坏了。写作此文之前,手机上跳出来的两则新闻,再次让我陷入深思。一则是14岁少年因吃饭时玩手机被亲人呵斥而怒将自己的爷爷杀害,一则是湖北一小学教师因用尺击打学生手心,被当地教育局予以停课反省处理,并向学生和家长致歉的处罚。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如此简单粗暴的纵容,教育的氛围怎能宽松,教师和家长的关系怎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