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是个老实人,在镇上开了间小杂货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的铺子里堆满了各色货物,从针头线脑到油盐酱醋,应有尽有。铺子不大,却塞得满满当当,连转身都困难。阿长常说:"货卖堆山,货卖堆山。"可这"山"堆了这些年,也没见它长高几分。
这天傍晚,阿长正坐在柜台后面打盹,忽然听见门外一阵喧哗。他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只见几个穿长衫的人簇拥着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走了进来。那年轻人约莫二十出头,戴着金丝眼镜,手里拿着个黑皮包,一副城里人的派头。
"阿长叔,"年轻人笑眯眯地说,"我是镇上新来的办事员,姓陈。这次来是想跟您商量件事。"
阿长连忙站起来,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却不知该往哪儿放。他这辈子还没跟穿西装的人打过交道呢。
"您这铺子位置不错,"陈办事员环顾四周,"正好在镇中心。我们打算在这儿开个'新生活运动'的示范点,您看......"
阿长听得云里雾里。什么"新生活",什么"示范点",他一个卖杂货的,哪里懂得这些?但陈办事员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眼前一亮。
"政府会补贴您重新装修铺面,还会派人来教您新的经营方法。到时候,您就是全镇的模范商户了!"
模范商户?阿长心里一动。这些年,他看着对面王掌柜的铺子越开越大,自己却始终在原地踏步,心里早就不是滋味。如今机会来了,怎能错过?
"好,好!"阿长连连点头,"全听政府的安排!"
第二天一早,几个工人就来了。他们把阿长的铺子翻了个底朝天,旧货架全拆了,换上了崭新的玻璃柜台。墙上刷得雪白,还挂上了"新生活示范点"的牌子。阿长站在门口,看着焕然一新的铺子,心里美滋滋的。
可好景不长。新铺子开张后,生意反倒不如从前了。街坊邻居们站在门口张望,却很少有人进来。偶尔有胆大的进来转转,也被明码标价的标签吓退了——从前阿长卖东西是可以讲价的,现在却一分钱都不能少。
"阿长啊,"隔壁李婶子悄悄对他说,"你这铺子弄得跟城里的大商场似的,我们这些乡下人哪敢进来?"
阿长这才恍然大悟。他想起从前,街坊们来买东西,总要跟他唠唠家常,说说闲话。现在倒好,一个个都躲着他走。就连常来买酱油的老张头,也改去王掌柜那儿了。
更让阿长头疼的是,陈办事员三天两头就来检查。今天说货品摆放不够整齐,明天说卫生不够达标。阿长不得不请了个伙计专门负责打扫,成本又增加了不少。
这天傍晚,阿长正对着账本发愁,忽然听见门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抬头一看,竟是老张头。
"阿长啊,"老张头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我想买点酱油。"
阿长连忙站起来:"老张头,你可算来了!这些日子你都去哪儿了?"
老张头叹了口气:"王掌柜那儿是便宜,可他那酱油掺水掺得厉害。我想来想去,还是你这儿的好。"
阿长心里一热,赶紧给老张头打了满满一瓶酱油。老张头掏出钱来,阿长却摆摆手:"算了算了,咱们老交情了。"
"这哪行?"老张头执意要给,"你现在是模范商户,可不能坏了规矩。"
阿长愣住了。他看着老张头佝偻的背影,忽然觉得鼻子一酸。这些日子,他为了当这个"模范商户",把最珍贵的东西都丢了。
第二天,阿长把"新生活示范点"的牌子摘了下来。他把玻璃柜台挪到一边,重新摆上了旧货架。街坊们听说后,纷纷跑来帮忙。李婶子带来了自己腌的咸菜,老张头帮着整理货架,就连平时不怎么来往的王掌柜也送来了几包茶叶。
铺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阿长站在柜台后面,听着街坊们说说笑笑,心里说不出的踏实。他这才明白,所谓"新生活",不是把旧的东西全丢掉,而是在老根上长出新芽来。
傍晚,陈办事员又来了。他看着焕然一新的旧铺子,皱起了眉头:"阿长叔,你这是......"
阿长笑了笑,从柜台下面拿出一瓶酱油:"陈办事员,您尝尝这个。"
陈办事员疑惑地接过来,抿了一小口,眼睛顿时亮了:"这酱油......"
"是我爷爷那辈传下来的方子,"阿长说,"用传统工艺酿的,比那些机器造的香多了。"
陈办事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环顾四周,看着热闹的铺子,忽然笑了:"阿长叔,您这'新生活',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从那天起,阿长的铺子成了镇上最特别的地方。既有老手艺,又有新气象;既保持着传统,又不拒绝进步。街坊们都说,这才是真正的"新生活"。
阿长站在柜台后面,看着来来往往的顾客,心里说不出的满足。他想,生活就像这铺子,该留的得留,该改的得改,最重要的是,要守住那份人情味儿。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长的铺子越来越红火。他请了几个学徒,把祖传的酱油酿造手艺教给他们。陈办事员也常来,不是来检查,而是来取经。他说要把阿长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地方去。
这天傍晚,阿长正准备关门,忽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门口。是王掌柜。
"阿长哥,"王掌柜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我想跟你学做酱油。"
阿长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好啊,明天一早来,我教你。"
王掌柜连连道谢,转身要走,又被阿长叫住:"等等,把这个带上。"他递过去一瓶酱油。
王掌柜接过酱油,眼眶有些发红:"阿长哥,以前是我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阿长摆摆手,"咱们都是老街坊,以后互相照应着点。"
看着王掌柜远去的背影,阿长忽然觉得,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新生活"了。不是把旧的全部丢掉,而是在老根上长出新芽;不是把别人比下去,而是大家一起往前走。
他关上店门,哼着小曲往家走。夕阳的余晖洒在青石板路上,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街边的老槐树上,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小镇的新故事。
阿长知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的铺子里又会挤满熟悉的面孔。他们会带来各自的故事,带走需要的货物,还有那份永远不变的人情味儿。
这才是生活,他想,这才是真正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