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巧媳妇

雪域文心 2025-02-18 22:17:17

从前,在江南水乡有个叫杨柳村的地方,村里有个叫王老实的庄稼汉。王老实人如其名,老实巴交,种地是把好手,可就是太实在,常常被人占了便宜还帮人数钱。

这年春天,王老实娶了个媳妇,叫巧儿。巧儿是邻村人,生得眉清目秀,更难得的是心灵手巧,织布绣花样样在行。村里人都说,王老实这是走了大运,娶了个好媳妇。

谁知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村里来了个叫张财主的富户。这张财主仗着有钱有势,专爱欺负老实人。他看中了王老实家的三亩水田,想低价买下来。

这天,张财主带着管家来到王老实家。王老实正在院子里劈柴,见来了客人,连忙放下斧头迎上去。

"王老实啊,"张财主笑眯眯地说,"听说你家那三亩水田不错,我出二十两银子买下来,你看怎么样?"

王老实一听就急了:"张老爷,那三亩田是我祖上传下来的,不能卖啊!"

"三十两!"张财主加价。

"不是钱的事......"

"五十两!"张财主一拍桌子,"王老实,你可别不识抬举!"

王老实急得直搓手,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巧儿从屋里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碗热茶。

"张老爷请喝茶。"巧儿笑吟吟地说,"我家那三亩田确实不错,不过......"

"不过什么?"张财主眯起眼睛。

"不过那田里有个毛病,"巧儿说,"每年春耕的时候,田里就会冒出一股黑水,把种子都泡烂了。我们去请了风水先生来看,先生说这是'黑水煞',要化解得花大价钱呢。"

张财主一听,脸色就变了:"此话当真?"

"千真万确,"巧儿叹了口气,"要不我们早就种上稻子了,哪会等到现在?张老爷要是真想买,我们倒是求之不得,只是这'黑水煞'......"

张财主和管家对视一眼,灰溜溜地走了。王老实长舒一口气,拉着巧儿的手说:"媳妇,你可真机灵!"

巧儿抿嘴一笑:"对付这种人,就得用点心思。"

转眼到了秋天,村里要选新的里长。张财主早就觊觎这个位置,四处活动,请客送礼。王老实也被叫去喝酒,回来时醉醺醺的,手里还攥着张财主给的一锭银子。

"媳妇,"王老实把银子放在桌上,"张财主说,选里长的时候投他一票,这银子就是咱们的了。"

巧儿拿起银子看了看,又放下:"当家的,这银子不能要。"

"为什么?"王老实不解,"张财主说了,村里人人都收了。"

"正因为人人都收了,咱们才不能要。"巧儿说,"你想啊,张财主这么大方,以后当上里长,还不得从咱们身上加倍捞回来?"

王老实恍然大悟:"那怎么办?"

"这样,"巧儿附在王老实耳边说了几句,王老实连连点头。

第二天,王老实把银子还给了张财主,说:"张老爷,这银子我不能要。选里长是大事,得凭良心。"

张财主气得直瞪眼,可又无可奈何。

选举那天,巧儿让王老实投了村里一个德高望重的老秀才。结果老秀才以一票之差胜出,气得张财主直跳脚。

冬天到了,村里要修水渠。张财主又想从中捞一笔,他买通了县里的师爷,把工程包给了自己的侄子。那侄子是个半吊子,修的水渠歪歪扭扭,还没完工就塌了好几处。

村民们怨声载道,可又不敢得罪张财主。巧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这天,县太爷来视察工程。巧儿早早等在路边,见县太爷的轿子来了,她突然冲出去,跪在路中央。

"民妇有冤情,求青天大老爷做主!"

县太爷吓了一跳,连忙下轿。巧儿把水渠的事一五一十说了,还领着县太爷去看那些塌陷的地方。

县太爷大怒,当即撤了张财主侄子的差事,还把张财主叫来训斥了一顿。张财主又羞又恼,可又无可奈何。

水渠重修那天,全村人都来帮忙。巧儿带着妇女们烧水做饭,王老实和男人们一起挖土挑担。大家齐心协力,不到半个月就把水渠修好了。

开闸放水那天,清澈的渠水哗哗流淌,滋润着干渴的田地。村民们欢呼雀跃,都说多亏了巧儿。

张财主站在远处,看着欢腾的人群,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村子是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从那以后,张财主再也不敢欺负老实人。他家的田地也租给了村民,租金公道,还经常接济穷苦人家。村里人都说,张财主这是被巧儿感化了。

巧儿和王老实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他们种的地年年丰收,织的布远近闻名。后来还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叫做"福来"。

福来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用功。长大后考中了举人,在县里做了官。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深得百姓爱戴。

巧儿和王老实活到八十多岁,儿孙满堂。临终前,巧儿把儿孙们叫到床前,说:"做人要正直,做事要用心。记住,吃亏是福,老实人不吃亏。"

这话传遍了十里八乡,成了家家户户的座右铭。直到今天,杨柳村的老人们还经常给孩子们讲巧儿的故事,教导他们做人要像巧儿一样,既要有智慧,又要有良心。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