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阳春面

雪域文心 2025-02-18 22:05:48

江南的冬天总是湿冷难耐,尤其是清晨,寒气仿佛能渗进骨头缝里。老张面馆就开在镇上的老街上,门脸不大,却总是热气腾腾。老张今年五十出头,做面的手艺是祖传的,一碗阳春面做得汤清面滑,远近闻名。

这天早上,老张刚开门,就看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蜷缩在门外的台阶上。那是个十来岁的男孩,穿着单薄的校服,冻得瑟瑟发抖。

"孩子,你怎么在这儿?"老张连忙把男孩扶起来。

男孩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蝇:"我...我想吃碗面..."

老张这才注意到,男孩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五块钱。他叹了口气,把男孩领进店里,给他盛了碗热腾腾的阳春面。

男孩狼吞虎咽地吃完,眼圈却红了:"叔叔,我...我能不能在您这儿打工?我什么都能干!"

老张这才知道,男孩叫小明,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对他不闻不问。他每天要走好几里路去上学,连早饭都吃不上。

"你这孩子..."老张心里一酸,"行,以后每天早上来帮我收拾桌子,我给你管早饭。"

就这样,小明成了老张面馆的"小帮工"。每天天不亮就来,帮着擦桌子、摆碗筷。老张不仅管他早饭,还经常给他塞些零花钱。

转眼到了年关,镇上突然传出消息,老街要拆迁改造。老张面馆也在拆迁范围内。

"这可怎么办?"老张愁得直搓手,"我这手艺,换个地方怕是不行啊..."

小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这天放学,他特意绕到镇政府,看见一群人正在看拆迁规划图。他灵机一动,挤进人群仔细看起来。

第二天,小明兴冲冲地跑来找老张:"叔叔,我有个主意!"

原来,小明发现新规划的商业街上有个小门面,位置虽然偏了点,但租金便宜。更重要的是,那里靠近新建的中学,学生多,生意肯定好。

老张将信将疑地去看了一眼,果然不错。他当即决定租下来,还特意请人重新装修了一番。

新店开张那天,老张特意做了个招牌:"老张阳春面,百年老字号"。小明则想了个主意,在店门口摆了个大锅,热气腾腾的面汤香味飘得老远。

果然,学生们被香味吸引,纷纷来尝鲜。老张的手艺加上实惠的价格,很快就在学生中传开了。每到饭点,店里总是座无虚席。

小明也没闲着,他主动承担起送外卖的活儿。每天中午,他骑着老张的旧自行车,穿梭在各个办公楼之间。渐渐地,连附近的白领们也爱上了这碗阳春面。

生意越来越好,老张却发愁了:"小明啊,你马上就要中考了,可不能耽误学习。"

小明却笑着说:"叔叔放心,我成绩好着呢!"

果然,中考成绩出来,小明考上了市重点高中。老张高兴得合不拢嘴,特意做了碗加料的阳春面庆祝。

"叔叔,我有个想法。"小明一边吃面一边说,"咱们可以开个网店,卖半成品阳春面。"

老张听得一头雾水:"这面还能卖半成品?"

"当然可以!"小明兴致勃勃地解释,"我们把面和调料包分开包装,顾客买回去自己煮就行。这样不仅能卖到外地,还能24小时营业呢!"

说干就干,小明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包装,还在网上开了店。没想到,这个主意大受欢迎,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

三年后,小明考上了大学。临走前,老张把一份合同递给他:"孩子,这是面馆的股份,你占三成。"

小明连连摆手:"叔叔,这怎么行..."

"拿着!"老张不容分说,"要不是你,我这面馆早就关门了。你上大学需要钱,以后还要成家立业..."

小明眼眶红了:"叔叔,等我毕业了,一定把面馆做大做强!"

大学四年,小明一边读书一边帮老张打理网店生意。他学的是市场营销,把学到的知识都用在了面馆的经营上。渐渐地,"老张阳春面"成了当地的知名品牌。

毕业后,小明没有选择大城市的高薪工作,而是回到了小镇。他和老张一起,把面馆开成了连锁店,还建起了中央厨房,把阳春面卖到了全国各地。

这天,小明正在新开的旗舰店里忙活,突然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个憔悴的中年妇女,正怯生生地站在门口。

"妈?"小明愣住了。

妇女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小明,妈对不起你..."

原来,小明的继父去世后,母亲生活无着,听说儿子有了出息,这才鼓起勇气来找他。

小明沉默良久,最后叹了口气:"妈,进来吧,我给您煮碗面。"

热腾腾的阳春面端上来,母亲吃得泪流满面。小明看着母亲花白的头发,心里五味杂陈。

"妈,"他轻声说,"以后就住这儿吧,我养您。"

老张在一旁看着,欣慰地笑了。他知道,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终于真正长大了。

如今,"老张阳春面"已经成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每到饭点,店里总是人声鼎沸。老张和小明常常站在门口,看着来来往往的客人,心里满是自豪。

"叔叔,"小明突然说,"我想把咱们的故事写下来,挂在店里。"

老张笑着点头:"好啊,让大家都知道,一碗阳春面也能温暖人心。"

夕阳西下,面馆里飘出阵阵香气。这香气里,不仅有面条的清香,更有人间的温情。它飘过老街,飘向远方,温暖着每一个游子的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