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读史”:东进兵团援锦七大忌

二哥雨二 2024-11-13 16:02:52

在解放军的军史上,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徐东阻击战被称为三大战役中的三大经典阻击战,确实可圈可点,彪炳史册,但对于国民党军方面而言,除了注定的失败之外,还有诸多“败笔”所在,不得不令人唏嘘一番。就东进兵团而言,可谓是“七大忌”。

一忌,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所谓的东进兵团,其实是七拼八凑而来,此前并不属于一个系统,一是原本属于范汉杰锦州指挥所指挥的第54军及暂62师;二是隶属于华北“剿总”的第17兵团之第62军、92军21师、独立第95师;三是从烟台抽调来的李弥兵团之第39军。蒋介石先后指定的“指挥者”阙汉骞、侯镜如、陈铁、杜聿明等,对于各部队的情况,了解都不是很全面。各部队对于蒋介石派来的长官的为人及指挥风格等,也不熟悉,根本形不成合力。这对于即将发生的重大战役任务而言,实在是大忌。

二忌,临阵换将,势如走马之灯。整个援锦战役,真正打的时间不足二十天,实际开战不足十天,蒋介石却走马灯式地换了四任将军,10月6日蒋到了葫芦岛,让东进兵团的司令官侯镜如和部分将领见了面,又指定第54军军长阙汉骞暂时代理东进兵团已经集结部队的指挥权,发动攻击;10月11日,侯镜如正式履职,13日开始攻击,15日锦州失守,攻击停止;16日蒋介石又到葫芦岛,口头指定陈铁负责;22日晚,发表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司令部设葫芦岛,23日正式下令向塔山攻击前进。这中间又夹杂了一个不怎么识趣,老是想越权指挥、越俎代庖、露上一手的战地督察组组长罗奇,整个指挥系统,就显得紊乱不堪了。

三忌,龙多不治水,将多不合心。在整个辽沈战役进程中,国民党当局一直在吵架,没有一根主心骨,直到灭亡,也没有达成最后的共识,单说东进兵团这一块,蒋介石严令猛打猛攻;卫立煌不停地暗示,甚至对侯镜如、陈铁等人直白地说,悠着点;杜聿明老是说,我情况不甚明了;侯镜如不怎么说话却一直在拖延时间,内心里想,打进去就出不来了;傅作义说华北同样危险;阙汉骞说我要执行总统命令,只是兵力有限;罗奇说就得猛打猛攻,看我赵子龙师;林伟俦说阙汉骞熟悉情况当为主攻;周文韬、施有仁说,为什么老是拿着我们第8师死拼?十个人,十八条心,如此作战,焉能不败?

四忌,梯次用兵,名大于实。整个东进兵团,算起来为12个师约10万人马,但最终用于攻击战斗的,却不足三分之一。开始援锦战役之前,第54军暂57师已经被解放军歼灭大部,失去战斗力,暂62师整补不到位,战斗力还没有完全形成。而第一阶段(阙汉骞指挥阶段)攻击时,参战部队仅为陆续开来的第62军、54军附暂62师共计7个师,除去暂57师、暂62师外,第62军的三个师也没有完全到齐。就这样,还要留下至少两个师防守葫芦岛、锦西,用于攻击的兵力就少之又少了。而第二阶段(侯镜如指挥阶段)时,又来了第92军21师和独立第95师,侯镜如私心作祟,又把第21师当作总预备队护驾,加入攻击的仅有一个独立第95师。而当第39军到达葫芦岛时,黄花菜早就凉了。统观整个战役,打硬仗的仅有两个师,即第54军8师和独立第95师,其他的师,基本上是跑龙套的。

五忌,战术单一,顶牛作战。在后人的印象中,国民党所谓的援锦作战,就是塔山阻击战,似乎从锦西、葫芦岛到达锦州,塔山是唯一通道一般,其他地方都写着“此路不通”。其实不是那回事,第54军的参谋长杨中藩就曾提出过,以一部对塔山实施攻击,主力部队通过白台山、塔山之间的纵深地域突进,然后对塔山实施迂回包围,但此建议被侯镜如等人否决了。仗,打到最后,都是在“顶牛”作战。侯镜如为什么要这样打呢?他自己都说了,打进去,还是有可能的,但打进去后,就出不来了,会和范汉杰同归于尽的。

六忌,“三军”分心,难成合力。国民党军的援锦作战,号称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协同作战指挥,海军往塔山方向打炮,根本不是炮兵观察所指定的位置,而是根据图纸猜测的位置;空军来帮了几回忙,有一次还帮了解放军的大忙,两颗重型炸弹,一颗扔到了塔山村后的坡地里,一颗扔到了河滩自己人的阵地里。

七忌,人心惶惶,何堪一战?整个辽沈战役之中,上至卫立煌,下到普通官兵,一个个内心惶惶,感觉到大难临头,人无必胜之心,则成必败之势,还有什么好说的。

0 阅读:161

二哥雨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