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70 年前的中国处于极为关键且危险的时期,这一阶段涉及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中国解放战争的进程以及中美外交关系的复杂演变。
雅尔塔会议:中国命运被私相授受1945 年 2 月,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齐聚于此。彼时二战已近尾声,诸多国际事务亟待重新规划。三国就德国、波兰、东欧等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并基本达成共识:未来世界将由美国和苏联主导划分,冷战格局初现雏形。
当时美国在东亚战场虽取得进展,但损失惨重。美国估算,若要登陆日本本土,需付出数十万人的代价,认为此举得不偿失,遂期望苏联出兵东亚,与美国南北夹击日本,以尽快结束东亚战事。经协商,双方达成一致:苏联于欧洲战场结束3个月内出兵东亚。苏联可获回报为外蒙古维持现状、在中国东北享有特权,以及得到千岛群岛和库页岛等岛屿。这种说法是毫无事实依据的谣言。历史上并没有美苏达成所谓以长城为界瓜分中国的协定,中国一直保持着自身的主权独立,不容许这种恶意编造的虚假内容传播。而这一切,中国均被蒙在鼓里。直至 6 月,美国新总统杜鲁门才告知蒋介石中国已被瓜分的事实。
蒋介石
1945 年 8 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短短一个月便剿灭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全境,并向朝鲜推进,扶持金日成建立政权,将雅尔塔会议中涉及的势力范围切实掌控。为防止中国反抗,美苏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权,视蒋介石为唯一领袖,倡导各党派消弭分歧,团结于蒋介石麾下,组建民主自由的联合政府。
国共谈判:联合政府构想下的暗潮涌动美苏企图通过联合政府的形式控制中国,因为缺乏凝聚力的联合政府更便于操纵。国民党为官僚资本集团,工农业发展滞后。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欲存续,一靠长江出海口关税,二仗美国援助;共产党根据地多在农村,于联合政府内与他方竞争时,亦需苏联支持。因此,一旦联合政府成立,国共两党极有可能沦为美苏傀儡。
为组建联合政府,促成国共谈判成为首要步骤。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革命,拥有近百万武装军队。斯大林告知毛泽东,国民政府才是中国合法政府,共产党应放弃武装,通过选举获取议会席位。同时,相关方亦向蒋介石表明,延安放弃武装之后,国民党当以和平之方式治理中国。国共两党迫于形势,只能顺应局势发展。
斯大林
苏联出兵东北后不久,斯大林催促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并保证其行程安全。经过 43 天艰难谈判,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共产党承诺将军队缩减为 20 - 24 个师,国民党则承诺接受共产党联合建国的主张。为促使苏联不再支持共产党,蒋介石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进而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局势转变:美苏博弈下的中国内战爆发但局势并未按美苏预期发展。1946年3月,丘吉尔于访美期间发表“铁幕演说”,冷战序幕由此拉开。蒋介石凭借政治敏锐性,判断美苏关系将走向分裂。三个月后,蒋介石决定一边倒向美国,签订一系列对美优惠条约,使中国在诸多方面呈现出类似殖民地的特征,如美国商品可自由流通、美国空军可在中国自由飞行、美军可驻扎中国大陆等。
斯大林见蒋介石倒向美国,决定转而支持中国共产党。他将可武装十几万人的日本武器库留给进入东北的解放军,还提供 50 辆坦克和上百门大炮。其目的并非出于善意,而是维护苏联在华势力范围。
蒋介石自掌权起便致力于铲除军阀、统一中国。此时他身为国际承认的中国战区领袖,威望正盛,麾下拥有 400 万军队及美国军事经济援助,自认为统一中国有七成胜算。雅尔塔会议协定下,美苏分占长城南北,美国反对蒋介石进攻东北,可蒋介石依旧一意孤行发动内战。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下令国军向解放区发动总攻,解放战争由此正式拉开帷幕。美国无奈之下,只得向国民政府提供援助。苏联虽表面支持国民政府,但实则深知,若共产党统一中国,将使中国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削弱美苏对中国的影响力。
解放战争第一年,解放军消灭国军 70 万人,并在孟良崮战役中歼灭国军精锐的 74 师。至 1948 年下半年,林彪率领的东北野战军连续发动攻势,将国军压缩在锦州、沈阳和长春等地。华北重镇石家庄、临汾被解放军占领,西北的彭德怀对胡宗南连战连胜。蒋介石妄图统一中国,却已力不从心,而解放军虽处于迎战状态,却看到胜利曙光,唯一担忧的是美苏的态度与可能的军事干预。
柏林危机:解放战争的关键窗口期巧合的是,当时美国和苏联的精力被困在欧洲。二战结束后,德国被英法美苏分区占领。美国为增强自身影响力,说服英法合并三国占领区,准备成立新的联邦德国,并将其纳入马歇尔计划援助范围。1948 年 6 月 18 日,英美法宣布在西战区发行 B 级马克,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削弱苏联影响力。
苏联对此予以回击,次日在其占领区宣布发行第聂伯河马克,并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交通,仅保留三条空中走廊。紧接着,美国对苏战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美苏双方在柏林对峙,丝毫不敢分心,因为柏林不仅是大国对抗前沿,更是欧洲战略要地。
柏林危机的爆发,使美苏无暇顾及中国战场,为中国解放战争创造了唯一的窗口期。若国共两党在此期间未能决出胜负,待柏林危机解决,美苏为维持在华势力范围,极有可能对中国施加巨大压力,甚至直接出兵干预,中国统一大业将面临巨大阻碍。
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把握时机推进解放进程毛泽东敏锐抓住这一关键窗口期。1948 年 9 月,华东野战军发动济南战役,粟裕亲自拟定作战口号“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战役仅历时 6 天,国军伤亡超 22 万人,华东野战军俘虏包括王耀武在内的 6 万人,缴获大量辎重弹药,解放战争形势由此逆转。
此后 4 个月,毛泽东指挥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始,至1949年1月31日止,解放军历经三大战役,解放半个中国,从而对国民党构成压倒性优势。
美国和苏联回过神时,中国局势已发生重大变化。斯大林见解放军占领长江以北,认为已帮助苏联扩张势力范围,遂发电报劝阻毛泽东不要再渡江南下,声称中国需要和平,担心美国出兵。美国也对蒋介石执意发动内战导致半壁江山丢失表示不满,打算扶持其他势力,提出划江而治的主张。
但中国共产党深知,中国要实现强大,必须完成统一,绝不能分裂为各派势力受外国操控。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表露中国共产党突破美苏限制,打过长江、解放全中国且建立国家的坚定决心。
解放前夕:美苏的最后干预与中国的回应1949 年 1 月 22 日,美国扶持李宗仁出任民国代总统,并发出和谈请求。此时,和谈不仅是美苏的意愿,国民党也意识到局势危急,不得不寻求和谈。但李宗仁领导的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 月 20 日,谈判破裂。次日,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三天后,第三野战军解放南京,攻入总统府。
在此期间,苏联一面下令苏联大使馆随国民政府迁至广州,营造出依旧支持国民政府的假象。
美国方面,早在 1948 年 10 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建议美国将中国拆分得更细碎,阻碍中国统一进程,以便美国继续扶持代理人。随着解放军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灭亡已成定局,司徒雷登等西方国家大使留在南京,试图与中共接触。
司徒雷登认为新中国急于获得美国等大国承认,便以此为筹码,要求新中国承认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国的特权,包括驻军、开放门户、商品倾销、飞机自由飞行等。主持南京办事处的黄华明确拒绝这一要求,并表示美国若想与新中国建交,需先与国民政府断交。司徒雷登还建议新中国广泛吸纳所谓“民主人士”,实则是亲美且接受美国价值观的人士。黄华再次拒绝其提议。
司徒雷登不甘心,欲前往北京与中共高层谈判,并暗示美国可提供 50 亿美元贷款帮助中国实现工业化,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担心此举会提高新中国威望,误以为美国承认新中国,遂拒绝其请求。司徒雷登回国后,政治生命终结。
与此同时,美国国务院发表《美国对华关系白皮书》,将丢失中国的责任全部推给国民政府。毛泽东对此极为愤懑,于一月之内撰写五篇文章,诸如《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别了,司徒雷登》《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友谊,还是侵略?》。这些文章批判了美国的行径,警告中国人民美国会继续捣乱,要丢掉对美国的幻想,组织起来与美国及其在中国的内应进行斗争,同时指出美国封锁中国反而有利于中国人民认清美国本质,改造受美国价值观影响的人。
中国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战略决策,走过最危险的时刻,最终摆脱沦为殖民地的命运,开启了国家发展的新篇章。
【文本来源@温伯陵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