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夫吉之战:伊拉克先手得势,为何终难敌多国部队“组合拳”?

以丹聊历史 2025-01-05 02:55:41

在1991年那场震撼世界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美军强大军事力量的压制之下。

然而,有一场战斗却成为了例外,那便是海夫吉之战。这是伊拉克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唯一取得短暂胜利的交锋,其中的曲折战况与蕴含的军事启示,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海湾战争一打响,美军凭借其压倒性的空中优势,对伊拉克军队展开了近乎“降维打击”。先进的战机如 F-15、F-16等,配合精确制导武器,在空中肆意穿梭,对伊拉克的地面部队、军事设施进行狂轰滥炸。

伊拉克军队的坦克、装甲车在毫无制空权的情况下,如同待宰羔羊,被炸得七零八落,战争态势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为了改变这种绝境,伊拉克军方精心策划了一场反击行动,海夫吉成为了他们选定的突破口。从地理位置上看,海夫吉位于科沙边界,这里部署的多国部队及美陆战一师兵力相对薄弱。

多国部队在海夫吉西边40公里范围内分3个防区部署,在海夫吉南面的沿海地区仅有约两个步兵营,更为关键的是,小镇内部竟然没有布置任何兵力,显然,多国部队并未料到伊拉克会选择此地发动反击。

伊拉克的作战计划分两步走,颇具谋略。首先对海夫吉以西80公里,科威特沃夫拉西南约30公里处的美军陆战队阵地发动佯攻,吸引敌方注意,随后向海夫吉方向发起主攻,占领海夫吉。

夜幕降临,1991年1月29日晚,海夫吉战斗正式打响。伊军约4个机械化营在海夫吉西边30公里和80公里处同时发起3次佯攻,美陆战一师的空中力量紧急起飞应对。就在第二次佯攻之际,伊军两个机械化营抓住时机,迅速越过科沙边界,直逼海夫吉。

多国部队前沿的哨所发现敌军来袭,第一时间请求空中支援,但此时伊军的佯攻策略奏效,美陆战一师的空中力量被牵制,无暇顾及海夫吉方向。

伊军的100多辆坦克及装甲车辆如潮水般直抵北部的海水淡化工厂,驻守在此的沙特海军陆战队连难以抵挡,很快被击溃,伊军顺势占领海夫吉小镇,一时间士气大振。

不过,多国部队的指挥官也迅速反应,紧急组织了两个坦克连,奔赴海夫吉西边约6公里处准备反击。但他们迟迟等不来美陆战一师的战机支援,指挥官心急如焚,一番权衡后,小胜伊军前沿阵地。

可当得知城中还有伊军两个装甲营时,为避免更大损失,只能迅速撤出战场。伊军占领海夫吉后,后续跟进的两个师也加快脚步在科沙边界集结,局势愈发紧张。

到了第二天下午,美军战机姗姗来迟。在绝对制空权下,美军战机投下大量精确制导炸弹,海夫吉小镇顿时硝烟弥漫。但伊军凭借前期构筑的防御工事,并没有被完全击溃。

关键时刻,美军派出3架B-52战略轰炸机前往科威特境内,对正在集结的伊军两个师展开轰炸。一轮轮猛烈轰炸之下,伊军后续准备跟进的两个师损失惨重,前进之路被彻底阻断。

第三天,多国部队重整旗鼓,组织了超两个营的兵力展开反击。右路一个机械化步兵加强营配备了反坦克导弹,承担主攻任务,左路一个营负责助攻。伊军依托地形和既有防线,坚决击退了多国部队的第一次进攻。

此时,伊军一个旅紧急沿着公路南下支援,多国部队中的沙特一个加强营奋勇向前阻挡。凭借反坦克导弹的精准打击以及支援空军的火力优势,沙特加强营成功迫使伊军撤回了科威特边界。

随着增援断绝,占领海夫吉的伊军陷入孤立无援之境,无法再坚守阵地,伊拉克设想的地面战就此宣告失败。回顾这场战斗,伊拉克军队虽然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最终还是难逃失败的命运,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搞懂现代战争中的兵种协同概念。

在现代战争中,尤其是阵地战、攻城战,远程火力的支援至关重要。海夫吉距离科沙边界不过10公里,如果伊拉克当时能在后方科威特境内部署大量远程火箭炮,作为坦克装甲部队冲锋的后盾,为前线提供持续的火力压制与支援,那么这场战斗的结果或许真的会截然不同。

他们过度依赖单一的坦克装甲兵种,妄图以硬碰硬的方式对抗多国部队,却忽视了空中力量的掣肘以及远程火力的缺失,最终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海夫吉之战就像是一本生动的现代战争教科书,用鲜血与战火警示着后来者:在战争的舞台上,唯有各兵种紧密协同、发挥体系作战的力量,才能赢得胜利的曙光。

文本来源 @沙盘上的战争 的视频内容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