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末期,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大奴隶主阶级与小土地所有者之间的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尤其是在斯巴达克斯起义的焰火被扑灭之后,罗马共和后期的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发展,然而这一切激烈的斗争都在推动着罗马从共和制走向帝制。
随着不合法的前三头同盟的覆灭,罗马强权人物凯撒成为罗马国家的唯一独裁者。后来传出凯撒妄图称帝的消息,消息一经传出,凯撒便被拥护共和制度的元老们行刺而死。在凯撒死后,罗马共和国再次进入内战。
凯撒被刺
不久后屋大维、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并且这个同盟被罗马元老院承认为合法的。屋大维在消灭安东尼、雷必达之后,像他的义父凯撒一样成为罗马国家的唯一独裁者,然而,屋大维却没有像他的义父一样传出妄图称帝的消息,最后还是在罗马元老院的反复请求下才勉为其难地做了罗马国家的元首,那么元首制为何会让连坚持共和制的元老们也能够接受呢?
凯撒未登帝位,便身死人手,屋大维引以为戒,巧妙成为罗马帝国的实际君主凯撒不顾共和制的基础想要建立帝制,反被共和势力所害,屋大维有鉴于此
屋大维在打败安东尼和雷必达之后,成为罗马共和国唯一一个集全部大权于一身统治者。屋大维之所以没有称帝,那是因为凯撒的死给他提供了前车之鉴。由于此时的罗马国家,共和制的影响依然存在,维护共和制的势力还不允许屋大维称帝,此时罗马国家由一个共和制国家发展成一个帝制国家还为时尚早。于是屋大维效仿他的义父凯撒,在罗马建立个人的军事独裁统治,但是事实上是罗马国家的首位皇帝。
屋大维以退为进,合法地掌握了帝国的大权
公元前27年一月十三号,屋大维进行了一场戏剧化的政治表演:他表面上向罗马元老院、罗马人们请求摘除身上的一切大权,恢复罗马原有的共和政体。他还假装在罗马元老院和罗马公民的热情请求下无奈接受与共和政体完全相违的绝对权力。屋大维的这场政治表演,埋葬了罗马共和制政体。他虽然没有立刻称帝,但是使用了元首这个称号,“元首”的意思是“罗马国家的第一公民或者说首席元老”,这种统治形式被称为元首政治。
元老院
元首制帝国建立以后,共和制下的国家机器、官职依旧存在,但是这种存在只是摆设,屋大维在共和制的名义下掌握着帝国的一切大权。
此后,元首制一直保持到帝国前期,这不禁让人惊讶屋大维的深谋远略,反之,他可能要像义父那样死于非命。然而,元首制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君主制,因为在形式上,元首的权力还得由元老院、罗马人民授予,同时元首的职位无法世代相传。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罗马后期共和制的经济、政治基础不复存在,元首制取代共和制是必然的罗马共和政体被元首制政体替代,这是罗马共和国后期,社会经济、政治进步的必然要求。自罗马共和国中后期开始,罗马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相当充分,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大土地的出现和小土地所有者的破产破坏了罗马国家赖以存在的经济后盾——小农经济。所以罗马国家城邦制度的埋葬是板上钉钉的事。
庞大的罗马帝国
其次,罗马国家在对外征服地中海地区之后,就已经建成了疆土面积庞大的帝国。帝国的建立使罗马共和制国家的阶级关系、社会矛盾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原先的城邦国家的共和制已经没有能力再承载此时的庞大帝国,只有建立能适应更大地域范围的奴隶主阶级的专政,才能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所以,罗马的元首制是打着共和制旗号的帝制,当然了,这种帝制也是罗马国家发展的必然事件。
元首制帝国的建立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元首制的出现,终止了自共和国后期以来较长时间的战乱情况,建立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相应地获得了重新整顿。元首制帝国的建立拉近了意大利与被征服地区的差别,加快了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的接触与进步,从而造就了帝国前期的繁荣。
元首制的建立使屋大维成为罗马帝国实际上的开国皇帝。屋大维将国家大权收入囊中之后,相继获得多项头衔:公元前30年成为终生保民官、公元前29年被元老院赐予大元帅的称号、公元前27年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公元前12年掌握了大祭司长的权力、公元前2年被称为“祖国之父”。在屋大维生前,他已经被罗马人看做神了。这些头衔恰恰证明了乌达维是掌握政治、军事、司法、财政、宗教大权于一体的君主,他的地位无人可比。
屋大维可以否定或者批准罗马元老院、罗马公民大会的决议,举荐高级官职的人选。他创立了中央集权式的官僚制度,他设置了元首顾问会、成立元首金库这类皇室事务机构。他将行省一分为二,元首管理一部分行省,元老院管辖一部分行省。
另外那些战略位置重要、物产丰富的行省,都由元首管理,元首还具有派官吏在元老院的行省里招募士兵、征收赋税、管理地产的权力。埃及是元首的私人财产,不作为行省。所以,行省的实权也由元首控制着。由此看来,屋大维就是至高无上的君主,元首制事实上就是以共和制伪装自己的君主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屋大维拉拢统治阶级中的上层分子和贫民,以扩大元首制的社会基础为了扩大和巩固元首制帝国的统治基础,屋大维很关注抬高大奴隶主的地位。罗马的大奴隶主总体上分为元老贵族以及骑士阶级这两个统治阶层。为了让元老院更加尽力的为元首办事,他重新规定元老的任职资格,他还规定元老之后的官员职位是骑士,拥有四十万塞斯退斯货币的人可以担任骑士,骑士可以被选为元老,元老的儿子也得由骑士上升做元老。如此,共和后期元老和骑士的斗争转为和睦,共同作为元首政治的重要社会基础。
骑士
在当时,罗马的富裕农民和城市里面经营工商业的人,都是小奴隶主,他们是有资产的平民,他们也作为元首政治的社会基础。贫民中多数人是破产的农民、城市的流氓无产者。屋大维在位期间,流氓无产者大约二十万人,他们是罗马帝国重要的兵源,所以,屋大维对待他们,一方面对这些人参与政治的活动加以限制,严厉镇压他们的反抗行为;另外一方面,又给这些人免费的粮食、给他们举办娱乐活动供他们消遣娱乐,还对他们许多施舍来,以此安抚他们。
另外,为了使贫民的关注点从政治方面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屋大维有时还举行庆典来取悦民众。如此一来,罗马帝国的无产贫民要么对这样的寄生活动十分享受,要么依附于权贵们,成为他们的门人,或者去做雇佣兵,他们已经丧失了原先的政治革命的作用。
屋大维不遗余力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对奴隶阶层的统治十分苛刻,对奴隶的打压也相当残暴。在罗马共和末期,内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屋大维下令把军队中的奴隶清查出来物归原主,奴隶主已经不在的奴隶要被杀死。他对奴隶的释放也制定了严厉的条例,在法律上也残忍压迫奴隶。这些情况表明:元首制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本质。
奴隶主对待奴隶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屋大维元首制依靠军队对内镇压、对外征讨军队是元首制的基石,屋大维对帝国的军队实行重新整编,原先的六十个军团被他整编成二十八个,军团被编成常设军队。他还设立辅助部队、禁卫军、海军陆战队,这些部队都是服兵役的职业军队。经过整编,罗马军队在屋大维时代最终发展成专业的常备军。屋大维把军队大权牢牢地抓在手里,借着这支军队在帝国境内进行个人独裁统治,并且还进行非正义的对外入侵和扩张。
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帝国的外交比较灵活。他用和睦的手段来缓解罗马帝国同安息帝国的紧张关系。他继续把帝国的侵略策略放在帝国的西方,经过几年的征服战争,西班牙、高卢、阿尔卑斯山区、多拿河流域成为他的盘中餐。接着赖引河、赖引河与易蓓河之间的地区、日耳曼行省都变成了罗马人的领土。
公元9年的条顿堡森林战役的结束,标志着罗马帝国疆域的大致确定。
结语屋大维是元首制的创始人,在他四十几年的统治光阴中,罗马帝国出现了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和平局面。然而,罗马元首制的建立是与历史发展的大势相融合的,元首制帝国的社会基础是帝国的奴隶主阶级。所以,元首制帝国实际上是罗马奴隶主阶级对其他被压迫者的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