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怀古:香从何处来?穿越华夏历史探寻“香”的发展轨迹

梦凝影视 2022-10-03 20:39:15
前言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在诗经里女子身上总是带有着天生的香气,路过身旁嗅到清幽兰花香或是芬芳蔷薇味。

说来在古代是没有香水的,为何女子身上随时会散发着芳香呢?难道真的是体香?今天就让我们揭秘古代女子身上香味是何处来,一起走近古代的香文化。

“香”的发源与演变

摇篮期的香文化

在人类原始时代就有关于用香的历史记录,而中国古代最早有关于香的记载是在夏商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有了“香”这一概念,但当时的香还只是最基本的大自然花香果香。而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开始对“香”有了一定的人的认识,开始学着用香。

最早的“用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当时的人们使用香料植物,仅是因为这些植物可以起到驱赶蚊虫的作用,在《周礼》所记:

“剪氏掌除秽物,以攻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虫之事。”

当时的人们所用的香料并不多,主要的有艾草、白芷、椒兰、郁金等。当时的人们会把香料装进一个小袋子里佩戴在身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香囊。

当时的香囊还承担着定情信物的作用,当时的女子要是中意谁就会给自己中意之人赠送自己亲手做的香囊,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用香的发展。

进入秦汉时期,结束了多国对峙战火纷飞的局面,天下统一,国家的疆土也随之扩大。一些南方湿热地区开始对中土出产当地的香料,香料的种类也随之多了起来。

到了西汉开创了“陆上丝绸之路”,异域文化开始传入中原,许多香料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而在当时这些香料极为珍贵,能够用上的大多都为一些达官贵族。而后随着海上疆域的开通,不少西方的香料也传入中国,人们的香料品种开始增多。

随着香料品种的增多,人们开始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香料。可以选择的面广了之后人们就开始进行创新。开始捣鼓各种香料的用处和香味,将各种香料混杂在一起制造出新的芳香,于是人们把这种配比方案称为“香方”。

随之也衍生出一系列的产品,随后“香”的意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不再像过去那样仅指某一种香料所散发的香味,而是将不同种香料依照香方按照特定比例调制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后来的人们所称的“合香”。

从单一香料演变到多种香料的交合使用,这是古代用香的一个里程碑。在东汉时期《汉建宁宫中香》的香方表现了汉代时期的一个香文化的发展。

“香”入平常百姓家

在秦汉时期,虽然有了许多种类的香料,达官贵族对于香料也很推崇,但是很多用来熏香的香料产地并不是中国,而是来源于异域。所以在当时能够用得起高级香料的人都是一些上层社会的人,低级官吏与百姓是没有能力享用的,这也是香文化的没有得到蓬勃发展的一个原因。

而在隋唐之后王朝实力变得强大,王朝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内的经济贸易也随之繁荣起来,来自异域的许多香料通过丝绸之路跨过沙漠源源不断地到达中国。

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得到发展,大批香料通过广东、广西、福建进入中国。香料贸易的繁荣使得许多人开始专门从事香料行业,出现了许多专门从事香料的商人。

王朝的一些富豪人家和香料总量的增长,使得香文化有了一个蓬勃的发展。此后熏香产业也得到一个大发展,香料也有了细致的划分类别。

其树脂类香,如檀香其是醇厚甘甜带着点玫瑰与膏香的一种混合木香,香味很柔和不刺激,而且,香气持久。

膏脂类香,如龙涎香其香气比较复杂香味让人感到清冷幽邃,香味也是偏于柔和很受宫廷妃子们的喜爱。

花草类香,如蕙兰、艾草等,其香味偏刺激有着独特的药香味。

合类香,如香粉、香露等,此类香味是多种香料混合而成香味也比较混合有些熏人。

当时的香具也逐渐增多,香箸、香勺、香铲、香炉开始产生。同时陶瓷类的香具在这时开始被人们所使用,再加上唐代当时的瓷器发展繁荣香炉价格便宜、模具灵巧、工艺精巧受到许多人的欢迎,这样一来香炉的市场就被打开解决了青铜香炉价格高、款式单一、香具过大的问题。

在唐代,大量文人、制药师、大夫、佛教徒、道家都参与了香的学习和使用,使人们对香创新进入了另一个的阶段。

对香料的性质、作用、与其它香料的混合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一时间出现了大量的合香配方。在这一时期,香的使用也有一个完整而详细的分类:待客用香、居室用香、修行用香等都不相同;佛有佛之香,道有道之香,不同的修行有不同的香,可以说,唐代一直是供奉香火的。

佛教教义是关于焚香的,几乎所有的佛教活动都少不了焚香。在祭祀佛祖的时候,高僧发表谈话前都要烧香。当时浴佛会广受欢迎,到上面香汤浴佛;;寺庙、法坛等地方经常喷洒“香水”。唐代佛教的兴盛也推进了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香”传天下

宋代以后,香文化已经进入平常百姓家,成为平常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在客厅和厅堂还有房间里放上香炉,在举行各种宴会和庆祝活动时焚香,佩戴各种各样的香包。制作香品的技术已经发展完善,人们在许多物品里都会添加香料。例如做点心,做一些小吃的时候都会加入香料。而女子的许多胭脂水粉里也添加了香料。

文人雅士,富贵人家对香还极为讲究,一些文人还要自己制作香品请朋友过来鉴赏。宋代的市井生活中,香充满各个角落——市场上有卖香的“香铺”和“香人”;有“印刷香”的专业生产厂家;还有各种药香食品,如香脆梅、香糖水(“浴佛水”)、香糖籽、香木瓜等。

《东京梦华录》记载:“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居民”

这也代表着香文化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香”的用途

在古代并没有现代的香水,女子出门不可能随时带着一瓶香水。那她们是怎么做到随时都是香香的呢?这要归功于香料的作用,古代的女子一般都会随身佩戴香袋里面装着香料。还有一种是女子的“香浴“,一些富贵人家的千金会用香料和花瓣泡澡,在经过长年的沐浴身上就会带有一股香气。

女子的胭脂里也有着香料,以香粉为例,香粉里就加入了一些合香,使香粉有着不同的香味,这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古代,女子特别注重自己的体香。在宫廷里的妃子会有香汤浴,通俗点说就是用香料泡澡。香汤浴可以去除异味,同时加入的一些中药会有养容美颜的作用使肌肤更加润滑。

还有另一种原因是因为熏香,在《红楼梦》就有“宝鼎茶闲烟尚绿”的解释,用比较矮的桌子放置香炉,用云母片制成盛香盘盛香,点香而不让其出现火焰,让香气缓缓升起而没有呛人的烟气,即为薰香,将衣服放到房间里,点上熏香让衣物有着香气。

说到熏香,熏香一般用好的香料,会有清新的香气产生,可以驱散房间异味,让气味让人不会感受到难受。

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等这些较珍贵所产生的香的醇厚、淡雅、沁人心脾,让人心神宁静,美好的香味有镇静身心的作用,可以帮助禅者达到纯净宁静的境界。

香也可以作为药用,在有的古书中,牛头旃檀就曾被作为药用。古书中提到提婆达多唆阿阇世王想要杀害佛陀,于是在灵鹫山推下巨石要压死佛陀。所幸的是佛陀没有死亡,但脚却因为碎石击中而流血。当时的医师侍缚迦为佛陀诊断之后,说要用牛头檀栴作为药方才能医治。但是牛头檀栴不常见是稀缺物,在当时一般有此物的人,都是要国王寻求的时候才敢献出来。

当时有一个卖香的商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愿意冒着失去性命的代价,献出牛头檀栴。以此因缘故,而被佛陀授记于未来世当证辟支佛等,名为“栴檀”。

同样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九,也曾记载苏合香丸可用来治病,这种药原来是从皇宫中出,祥符年间曾经赐给近臣 ,苏合香丸制成的苏合香酒,极能调理五脏,消除体内各种疾病。

香文化对古人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香文化是浸入到文人的骨子里,在他们的眼里香文化所代表的更是一种精神。捧一杯清茶,点一炉香薰,放慢匆匆的节奏去感受宁静的愉悦,听窗外鸟叫蝉鸣领悟人生的禅意。香,在舒缓安静之中找回心灵的方向、调节心神、愉悦身心。

对香的偏爱是人性中固有的一部分,几千年的用香历史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香文化。香文化是一种内在精神的转化,在这个意义上香的使用形成为了一种精神文化。中国的香文化代表了一种任性畅快、豁达不羁的精神。香文化所代表的就是心的自由,不被世俗所捆绑,进入自由、奔放、任性、悠然的境界。

在中国古代,香草被用来形容忠诚的人。香草是一种超越性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超越性的状态,而不是浑浊、污浊的世界。用香来改变自己的现今处于泥污自相矛盾的状态,象征着对自身生活的反抗。香草代表着豪放和超然。在《离骚》里的虚构是对肮脏现实的一种反抗,是对处于这种境地的自己的一种安慰。

总结

香文化延续千年,秦汉时期的萌芽,隋唐时期的成长,再到宋明的鼎盛千年前的发源到后来的蓬勃发展,从香包到合香到后来的焚香,再到熏香。

“香”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香”也影响着中华传统文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