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阳气是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动力,若阳气不足则脾胃虚寒,食物无法转化为精微物质,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直接影响骨骼发育所需营养供给。
肾主骨生髓,肾阳不足则骨髓空虚,表现为骨龄延迟、骨密度降低,儿童易出现生长痛、关节酸软。

除此之外,阳气不足还会导致卫外功能下降,儿童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形成“感冒-食欲下降-营养不足-生长迟缓”的恶性循环。
什么原因造成孩子阳气不足?
饮食寒凉:冷饮、冰淇淋、生冷瓜果过量,损伤脾阳。
衣着单薄:冬季露脚踝、夏季空调直吹,寒邪直中。
过度医疗:滥用清热药、抗生素,耗伤阳气。
运动不足:长期久坐、缺乏户外活动,阳气不得升发。
熬夜晚睡:22:00后未入睡,错过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

谆谆(化名)男,7岁,身高115cm,体重19kg,骨龄5.5岁。家长代述,平日里易汗出,汗后恶风,晨起喷嚏频作,大便溏薄,夜寐不安。
刻诊: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辨证:脾肾阳虚,营卫失调,兼夹肺卫不固。
治疗思路:温补脾肾、调和营卫、化痰通络。

方剂组成:
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营卫,通阳化气);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收敛浮阳);
附子(先煎)、干姜(温肾散寒,回阳救逆);
党参、炒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燥湿化痰);
骨碎补、补骨脂(补肾壮骨,促进生长);
疗效观察:调理1个月后,患儿的手足转温,汗出减少,晨起喷嚏消失,大便成形;继续调理3个月后,身高增长2.1cm,体重增加1.2kg,食欲明显改善。半年后随访,反馈骨龄已经进展至6岁,身高又有明显的增长。

饮食扶阳:
晨起: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枚,煮水代茶饮);
午餐:黄芪炖鸡(黄芪15g、童子鸡1只,加山药、枸杞炖煮);
晚餐:小米南瓜粥(小米50g、南瓜100g,健脾温中)。
外治扶阳:
艾灸命门:每日悬灸10分钟,温补肾阳;
捏脊疗法:晨起捏脊6遍,促进阳气升发;
药浴泡脚:艾叶、桂枝、红花各,煎汤泡脚15分钟。

起居扶阳:
保证21:30前入睡,抓住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22:00-1:00);
冬季穿高腰裤、护腰背,避免寒邪直中;
每日户外活动1小时,接受阳光照射合成维生素D。
情志扶阳:
避免过度责骂,保持情绪舒畅,因“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郁结可克伐脾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