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使用感悟与心得(2):科普文与采访稿篇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2023-03-17 16:49:27

第二篇,来聊一下用GPT写科普文和采访稿。

我相信很多朋友一样,总有一些时候需要给客户做入门级的科普,以及某些时候领导或者客户去公开场合的一些讲话、接受媒体的采访等等。这类文章和之前说的公文写作不一样,因为公文写作有比较确定的格式、行文方法和语言体系,但是科普文和采访稿则完全没有这种限制,自由很多,重点更多的是内容的全面性或者突出的观点。

在这一点上,GPT表现的是非常不错的。可能new bing表现的也很好,只是我还在waiting list上,还没用过。因为GPT也相当于有搜索引擎的功能,所以发散能力或者针对某一个具体领域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不断地问更多的问题,和GTP进行交互,从而拓展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更好地写出一篇不错的科普文和采访稿。

这里使用GPT有一个小技巧,因为科普文和采访稿是没有所谓的版权的,所以可以适当借鉴一些不错的内容。因此,可以先用搜索引擎搜出一些很不错的内容留作参考,之后一并喂给GPT,让GPT能够充分借鉴其中有用的观点,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节约时间。尤其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解读很多,很容易找到可以参考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GPT对于这一类文章大概可以完成95%的工作,只要框架相对明确一些,它基本上都能做到。只需要做一些小的修改就行了。

以上是好的地方,下面说一下可能需要“小的修改”的地方。

首先,GPT虽然没有立场,但肯定它的政治站位是没有的(你们都懂我是啥意思)。所以对于某些领域的措辞,尤其是涉及到监管、政策这些领域,尤其要小心谨慎。它可是什么都敢写,务必要自己再检查一下。

其次,GPT底层数据是有一定的时效性的,也就是说它不能很好地对于最近发生的事情给出一些点评或者解释。这个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哈,越是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它越不能给出正确的回答。因为它只能用以前发生的事情来解释现在的事情,而不会考虑当下大环境的变化。

第三,GPT拒绝给出任何带有预测性质的回答。所以涉及到某某事情未来怎么看,可能未来有什么变化,还得使用者自己动手。

第四,在某些非常专业的领域,GPT的专业能力是有限的。当然,我只测试了一下金融,我自己工作的领域,这个领域GPT专业性还是不够(但是本科毕业生的水平还是有的)。

所以结论就是如果专业度不是很高,又不涉及监管的话,基本上GPT就全包了。但如果是近期事件的专业性点评的话,它最多提供一个底稿。

0 阅读:13

骑虎难下的左轮君

简介:红罐盐灸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