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话:出马仙的行为动机与《抱朴子》中的成仙条件

江明月好 2023-11-19 13:42:15

出马是我国北方的一种民间习俗,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神秘文化。出马弟子因为不同的原因成为某一修行者的代言人,替代修行者在人间看病救人,解决疑难困苦,达到积德行善的目的。而这些修行者一般都是修行有成的异类修行者,也就是《聊斋》故事中常见的狐黄鬼怪之类的修行者。我们尊敬一点称他们为仙为神,但实际上他们就是让人心生畏惧的精怪。

那么为什么这些修行者要借助出马弟子做这些看起来很繁琐的事情呢?这就要从修行者能够获得的利益说起了。这些异类修行者是很不容易的,想要修行有成取得正果可不是件容易事儿。除了需要在深山老林人迹罕见的地界常年苦修积累实力,还要渡过一道道危险的劫。《西游记》中修行者五百年要经历一次生死之劫,跨不过去就会化为灰灰。除了努力修行应付劫难之外,修行者要想成功获得长生,还要积累功德。

抱朴子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想修仙,就要修德行,忠孝仁信是必须具备的品德。如果德行有差,只追求术法的强大,是得不到长生的。按照抱朴子的描述,人的一生是固定寿元的,一个人包括修行者的寿元在他一出生就有一个基本寿元在那里。然后一个人或者修行者到底能获得多少寿元就要看他在生活中的行为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世界是有着完善的监察系统的。所以行恶事大者,司命夺纪,小过夺算,随所犯轻重,所夺有多少。一个人做一件严重的恶事,就会被消减一大段寿元;一个人犯了小过,就会被消减一小段寿元。总之犯错轻重不同,消减的寿元多少也不同。所以一个人要时时警惕,不能做有违道德的事。一个人的寿元有限,都有自己不同的本数。本数大的可以承受消减更多的寿元,本数小的就很容易数尽人亡。

所以一个人不能做恶事,做恶事是在往找死的大道上狂奔。那么对于修行者来说只要不作恶事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这样。抱朴子对此进行了阐述:

“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若有千一百九十九善,而忽复中行一恶,则尽失前善,乃当复更起善数耳。故善不在大,恶不在小也。”

要想成就仙道,不是不做恶事就可以了,还要做善事,而且做善事的数量还有要求。成就地仙要有三百件善事压身,成就天仙要有一千二百件善事压身。而且在行善的过程中不能为恶,一旦做了恶事,积累的善事功德就被清零,毫不留情。所以修行者应该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能因为一件小事前途尽废,修为全毁。

如果修行积累的实力足够了而善事不足,那么会怎样呢?抱朴子说:“积善事未满,虽服仙药,亦无益也。若不服仙药,并行好事,虽未便得仙,亦可无卒死之祸矣。”本来高品质的仙药可以让人立刻白日飞升成就天仙,但善事积累不足,服用仙药也是浪费。所以如果只是积累修为,而不行善事做功德是无法成就仙道的。而如果只是做善事积累功德,没有机会服用仙药,虽然不能长生,但也会寿元大涨 ,起码不会猝死在某处。

通过上述描述我们就理解了那些修行者为什么要找弟子为自己积累功德服务。修行者和弟子是一体的,弟子代表着修行者,而修行者的代表可能有许多弟子 。所以出马弟子是不能做坏事或者骗钱的,否则他的行为也会被记到修行者头上,影响修行者的仙道之路。修行者和出马弟子是有着共同利益的小团体,他们有共同的利益。一旦出马弟子做了恶事,背后的修行者也会倒大霉,搞不好前功尽弃,仙道也就想都不用想了。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