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家一起真正读懂西楚霸王项羽这个人,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采蓝说历史 2024-09-07 19:28:40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破釜沉舟、霸王别姬、四面楚歌、作壁上观等家喻户晓的名句和典故都与西楚霸王项羽有关,这说明项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气还是很高的。但是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争议也是非常大的,原因无他,就是他手握一手好牌最终却输给了无赖出身的刘邦,所以很多人觉得他名不副实,纷纷拿起了放大镜到他身上找缺点。

借此,我想说的是,如果沿着“成王败寇”的既定的、具有非常明显局限性的思维和思路去解读包括项羽在内的很多历史名人,基本上是只能触及表面的。

对于项羽这个人,大家首先要想到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刘邦在夺取天下之后,对他这个一生之敌致以了崇高的敬意,不光厚葬了项羽,还善待了项羽的族人,给项家人赐国姓,这在不死不休的政敌关系之中是极为罕见的。所以能赢得敌人尊重的项羽一定是值得后世人称颂的。

还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写煌煌巨著《史记》的时候,他作为一个汉臣毫不避讳地把项羽写进了专属帝王序列的本纪,这也是对项羽的一种历史认可和尊重。

所以,我们后世人真的不应该自以为是觉得自己是掌握了绝对真理和真相的上帝,我们否定一些久经考验和辩证的历史定论时,一定要提前想一下,自己立论的高度和格局、论证的严谨和客观真的超越了历朝历代的先贤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之中会有很多人去非议项羽,或者断章取义地拿项羽来做反面教材呢?其实还是跟人的认知层面有很大关系。绝大多数吃瓜群众的好奇心和满足感都来自于一些肤浅层面的东西,比如只看最终成败,至于胜负背后复杂逻辑他们想不通也不愿意去想,所以才感觉项羽败了就是因为他不行,诸葛亮败了所以他就是不如司马懿等自嗨式的武断。

项羽在事实上确实一败涂地,但这其实并不影响他的历史地位。这玩意怎么说呢?历史其实是一场又一场接力赛,最后一棒的成功者固然应该享受所有鲜花和掌声,但是没有前面一棒接一棒的传承和积累,最后一棒的成功也是空中楼阁。反之亦然,胜天半子的项羽想要为自己、家族、阶级逆天改命,最后倒在了成功的门槛上,被刘邦集团踩过尸体登堂入室,这并不丢人。

要真正读懂项羽这个人,还是要先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入手。

项羽出生于战国时代的贵族阶级,而关于战国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四个字就是“礼崩乐坏”。可是崩的是什么礼呢?坏的是什么乐呢?其实就是天下的统治秩序和社会的治安纲常。

礼乐制度是周公旦发明的。周公旦发明“周礼”的初衷其实就是维护和稳定他们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它的设计逻辑是什么呢?就是一帮既得利益者对全天下受管制和剥削的阶级讲道理嘛。打打杀杀其实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冤冤相报何时了嘛,所以我们从今以后遇到什么事情要用讲道理、讲规矩的方式去解决,以德服人嘛。讲谁的道理呢?守谁的规矩呢?自然是周天子家族的道理和规矩。

中国历史进入制度和道德双管齐下的社会,其实就是从周公旦时期开始的。作为这种更为和谐、高级制度的首创者,周公旦被尊为“元圣”是实至名归。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相对比较落后,社会各个阶层向外释放的力量自然也非常有限。比如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吵来吵去、打来打去基本上就是一个点到为止,打到你服了、认输了也就行了,基本上没出现斩草除根的灭国之战。所以,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是“争霸”,也就是诸侯王争当周天子下属的铜锣湾扛把子,“春秋五霸”就是这么来的。

至于诸侯以下的阶级就更没有蜕变和跃升的内力了,你们连饭都吃不饱、队伍都拉不起、拉起了队伍也没法武装,你们怎么去逆袭替代你的食物链上端?

在春秋中后期,钢铁冶炼术和垄耕术的问世和成熟导致整个社会形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举个例子,比如钢铁问世之前,武器装备得靠啥金属打造?青铜呗!一个诸侯国能有多少青铜?能武装多少兵力?这就是春秋前期战事升级不上去的重要原因!但是,铁器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物美价廉的铁器让军事、农耕系统全线升级,铁器可以用作农具,土地价值被大大地开发出来了。经济发展了,人口自然也随之猛增。军队扩编的所需的装备和人口因素同时被解决,战争规模自然也悄然升级了。所以,到了战国时代,社会的主旋律就变成了“兼并”了。因为我有这么多人口规模去吞并你、消化你,不像以前我只能武装三、五万人去灭你一个国家了,我现在可以武装三十万、五十万人去弄死你,然后把你的土地利用起来并慢慢消化掉。

插播一句,后世的小日本若是真的用心去研究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绝对不会傻不拉几地发动侵华战争。因为你小日本那么一个小小岛国,你怎么可能吞下并消化泱泱中华?迎接你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被揍死,要么被撑死。

到了战国时代,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导致社会下沉式发展的链条被突然打开,诸侯的下级卿大夫开始有能力去拱翻诸侯了,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就是这么来的。而在卿大夫这个阶层顺势出圈之后,就轮到了卿大夫下面的“士”这个阶层去寻找生命的出口了。

战国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游士,最典型、最著名的就是苏秦、张仪两师兄弟。这些士(当时是指有一技之长的人,并不是专指读书人)到处去面试,力求拿到一份好工作以实现阶级跃升。跟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找工作是一个意思。

但是,社会生产力全面爆发的一个附属产品就是士的数量也随之增多,诸侯国是没办法像以前那样统一包分配的。这就导致很多得不到合理安排的社会精英成为了所谓的游士。游士也就相当我们今天的待业大学生。这些游士的职业发展通道受阻会怎么样?会在社会中形成一股巨大的怨气、怒气和戾气,他们要么帮竞争对手来搞你,要么到处煽风点火给你泼脏水。战国时期,魏国成为了著名的人才输出基地,比如商鞅、范雎等大才都是因为没有被魏国妥善安置而转投秦国的。

诸侯国自然也意识到这种危机,但是他们既有的国家编制市场是固定的、有限的,能怎么办呢?于是便被逼打开私有制市场,让自己信得过的宗室、卿大夫帮忙养士,也就是让贵族阶级以收养门客的方式对社会游士进行暂时性安置,免得他们给社会添乱。大名鼎鼎的“战国四公子”个个门客数千,包括很多鸡鸣狗盗之辈,原因就在此。

原本这种社会状况在当时也算勉强能维持平衡、稳态。但是,后来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天下了。秦始皇作为江湖唯一一个大佬,他会惯着山东六国原有贵族和被六国圈养起来的士族吗?显然不可能嘛!怎么安置他们呢?自然是亘古未变的劳动改造嘛!都给老子脱掉你们的长衫,给老子去骊山、长城脚下搬砖去,看把你们养尊处优得,一个个脑满肠肥的,多运动对你们有好处。

山东六国的贵族相对还好一点,他们原有的级别摆在那里,秦始皇也没有不顾一丝体面地把他们打入尘埃,而是全部迁往咸阳圈养起来了。但六国的旧士族和一些没有入选秦始皇牌金丝雀序列的旧贵族,那是真真确确被打回了梦开始的地方。

上述便是秦末天下大乱的大致伏笔——秦末动乱在本质上是山东六国落魄旧贵族和旧士族对于被秦朝抛弃的一次绝地反击。于大泽乡首倡义旗的陈胜吴广是士族阶级,于芒砀山斩白蛇发表起义宣言的刘邦以及追随他的丰沛老兄弟也是士族阶级,被率先推举出来的景驹以及借机发力的项梁叔侄是贵族阶级,被推为天下共主的楚怀王以及齐、魏、韩、赵等复国诸侯也都是贵族阶级。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哈,其实秦末天下抗秦,其实和国共联合抗日的逻辑是有点相似的。两个阶级、两个不同属性的集团为了推翻一座共同的大山而联手创业了,在大山被推翻之后,再进行内部争霸赛。

很多人在解读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人的优劣势时,会习以为常地拿项羽贵族出身来说事,进而论证项羽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糊涂结论。而事实上,项羽的人生开局并不算好,但凡好点,他就不会年纪轻轻就跟着叔叔项梁流落江湖了,就不会因成为秦朝的通缉犯而东躲西藏了。而刘邦虽然在沛县的日常操作是赌博、喝酒、调戏小寡妇,赖账、耍痞、专业坑爹坑兄嫂,但人家早年可是游历江湖过,最大的职业诉求便是拜入魏公子魏无忌门下当魏国的高级白领。这说明刘邦最开始的小日子其实并不比项羽过得差。

项羽这个人其实是那个时代的天选之子,自带魅力、流量、体系、战力、气魄和格局。小时候,他就要做万人敌,长大后做到了。高渐离风萧萧兮易水寒,但是见到秦始皇时,直接被气势压倒,作为职业刺客连拔剑都犯哆嗦,而项羽人生第一次在人群中见到东游的秦始皇,便豪情万丈地说“彼可取而代之”。他跟随叔叔项梁到处流浪,但不管如何落魄,总是被人高看一眼,英雄之气蓬勃而出。他随叔叔项梁回江东起事,凭借一己之力便能震慑住会稽太守殷通,为项家拿下第一桶金。他去江东招兵,已聚集万人的陈婴还有落草为寇的英布闻讯来投……

某网红曾说自己不需要像其他网红那样想方设法蹭流量,因为他自己就是顶流。项羽在那个时代也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但项羽跟现在的顶流网红一样,逃不过一种宿命,你不需要蹭别人的流量,可在你打开局面之后就会有人来蹭你的流量,来挖坑埋你,来从你碗里强势,来搭你的顺风车……

刘邦同志在芒砀山雄起之后,不久便倒在了社会鄙视链上,同样有士族背景的雍齿看不上他那块草创招牌,意欲改投老品牌魏氏集团,所以便携款潜逃了,所谓的款子便是刘邦好不容易拿下的丰沛二县中的丰县。关键是被绿了的刘邦还拿出轨的雍齿没办法,最后,抱着对出轨零容忍的刘邦便兜兜转转到项羽这里抱大腿来了,后来是项羽借兵帮刘邦击败了雍齿。所以说,谁都可以埋汰项羽,但你刘老三真不能,因为你最初的男人尊严就是项羽给你的。当然,刘三比李二做人还是要厚道一些,没在事后各种埋汰自己的一生之敌。

急欲改变命运而苦于无门的落魄士族韩信也跑到项羽公司来求职了,一顿自荐说自己是何等天才,想要成为项羽公司的市场经理。但是项羽本身就是一个战术天才,他和韩信功能重叠了,怎么可能退位让贤呢?再说你韩信也没有啥业绩证明和能力背书呀!但项羽还是相当体面地给韩信安排了一个“执戟士”的岗位,属于亲兵序列,相当有潜力。可狮子大开口的韩信却并不满足,转投调性更与之相匹配的刘邦平台,神奇地成就了千古之名。这也是项羽招黑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客观地讲,项羽做得并没太大毛病,换你你也会那么干!

还有楚国的一些旧贵族顺势加盟、渗入项氏集团,并为了制约项家势力,提出了“控股不当法人”的设计方案,把楚国王室后裔放羊娃熊心推为了天下共主,名为楚怀王。然后围绕着楚怀王这个凭空添加的核心领导,项家势力被各种制衡。到了项梁战死的时候,项家势力基本被分割完毕。项羽被剥夺了对项家军的控制权,像刘邦那样的外来加盟者被楚怀王用帝王之术打造成了项羽的竞争者。北上救赵的时候,项羽是军中三把手(一把手是宋义,二把手是范增,全是亲楚派),“先入关中者,王之”这样的政策在赛道安排下明显更倾向于向西捡漏的刘邦。

不读懂上述这些隐情,根本就读不懂项羽那些震古烁今的战绩有多么骇人?为什么那么牙痒痒地恨刘老三?为什么听闻刘邦捷足先登入了咸阳便心生杀意?为什么项羽和范增这对名义上的父子始终貌合神离,直到最后被陈平离间?为什么项羽一直对外姓势力充满警惕?为什么分封诸侯之后便要立马回江东去处理楚怀王?

很多人都在非议项羽的鸿门宴和关中分封诸侯,这两件事情之中,项羽是有疏漏的,但整体思路是对的。鸿门宴上,你项羽新王上位真的能毫无理由地杀了刘邦这个首功之臣吗?你杀了刘邦,就会逼反其他诸侯,这是一定的,这在权力游戏中就是打草惊蛇。分封诸侯,一方面是项羽的阶级觉悟决定的,天下是大家共同打下来的,共同分享成果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是形势所迫,项羽进关中号称40万联军,但直属于他的楚军也不过几万人,其余那些诸侯眼巴巴地等着分配股权,只要你项羽想独吞,他们绝对会跟你项羽翻脸的,30几万围剿你项羽几万兵力,你真的有必胜的把握吗?

项羽的失误其实不是没杀刘邦,而是没把刘邦踩得更彻底一些,不该一时心软把汉中这块跳板之地拨给了刘邦;项羽分封诸侯也没毛病,但是分封的秩序上做得不够好,正确的做法是把那些心怀鬼胎的诸侯分封到自己的边上,保证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揍他们。

分封诸侯后,一些诸侯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回报,开始对项羽各种使阴招了。利用楚怀王之死给项羽政治泼脏水、齐地率先宣布独立挑起内乱、刘邦利用项羽分身无暇的BUG各种反复无常地忽悠项羽、各种对项羽恐怖战力产生恐惧的势力迅速结成反项联盟还有英布这种既得利益者忘恩负义地开始躺平、敷衍……

项羽的一生,其实是最典型的孤军奋斗的一生。古往今来,能凭借一己之力把事业搞成他那个样子,恐怕也只有后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能望其项背了。

但是,双拳难敌四手,在刘邦采用了张良的计策,稳住了韩信,拉拢了彭越,策反了英布,打造了一个宽、广、厚的统一战线后,项羽基本上败局已定。

讲白了项羽之败其实是败在制度设计上,他其实是在坚持和维护旧贵族时代的贵族秩序,可当时的时代更加迫切地呼唤一种股份制秩序。作为贵族时代最后一只独角兽,他被分食的宿命避无可避。事实上,项羽自刎后,有五人抢得其一部分遗体,凭此封侯,完成了自己和家族的阶级跃升。这就是历史真实的悲凉、残酷之处。

败局已定的情况下,项羽逃不脱君子之风的牢笼,被刘老三各种忽悠、背刺,但只要项羽出马,基本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他唯一解决不了的是他的百战兄弟皆是凡人之躯,他们要穿衣吃饭、他们有七情六欲、他们会思念故土。垓下之围,疲惫之师,粮尽马困,在四面楚歌、攻心为上的杀人诛心下,项羽这支转战南北、飘零已久的浮萍之师,终于被瓦解了斗志。

生死诀别之际,有一个历史名画面诞生了,那就是霸王别姬。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没读懂这一历史名画面,说什么项羽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而真实的逻辑应该是:虞姬明白她心爱的男人和英雄没法像以前那样击败任何对面的敌人了,他剩下的路必须是带着骨干精英突围以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但这种行动带上自己一个女子极为不便。但如果把自己留在军中,迟早会成刘邦的俘虏。没人比虞姬清楚等待战败者的女人的命运是什么,她不想让自己心爱的男人尊严受辱,所以拔剑自刎了。何其凄美、何其感人、何其纯粹、何其真诚?

项羽带着一百多名骨干顺利突围,却被刘邦阵营出色的骑兵将领曹参率五千人死死咬住。在逃亡的过程中,项羽一次次打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战绩,但战争终究是有伤亡的,且战且退的过程中,身边的老兄弟死伤殆尽,再加上被人指错路在乌江边被追上了,各种剧烈刺激下,高傲、倔强、非凡一生的项羽终于萌生死意了。

但英雄有英雄倒下的方式,项羽用以一挡百的战力宣告世界,不是你们能杀我,而是我不想活了。

项羽之后,再无项羽!因为自此之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和气质开始慢慢变质了。历史的车轮驶入两汉以降,社会的人生算法开始发生了转变,逐渐向精致利己主义靠拢了,道德、信仰、底线、规矩等等被各种突破,司马家父子就是把这种丑陋演绎到极致的典型代表。

0 阅读:21

采蓝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