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何不适合居高位、掌大权?司马元显用致命错误告诉你答案

采蓝说历史 2024-08-30 15:18:34

干部年轻化在当下应该是一个很时髦的概念,但是呢,这事还是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凡事都有两面性,干部年轻化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年轻人有激情不假,但也容易冲动犯错;年轻人思想活跃也不错,但也容易因为经验缺乏而走弯路……

尤其是在一些顶级权力游戏当中,领导人过于稚嫩简直就是要命的BUG。因为那么沉重的权杖,本身就需要执掌者内功深厚、性格沉稳、经验丰富,它更需要镇得住场子的老资格来充当核心,它的容错空间极低,没办法为任何冲动、鲁莽去买单。

在中国历史上,即便是贵为天子,很多皇帝都是从“忍字诀”开始修炼的。别的不说,汉武帝刘彻的性情足够火爆不?他也是忍了好多年才慢慢上道的。他奶奶窦老太太没去世之前,他只能把满身力气发泄到跟野兽搏斗上去。

所以呀,生而为人,一定要把“我想”和“我能”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在自身能力和条件不匹配的情况下,千万别把“我想、我以为、我觉得”这些东西太当回事。

可是,很多年轻人都是急欲出彩的,都是急欲表现自我、证明自我的。在化解王恭第二次逼宫之围,并用分化瓦解之法暂时解除西线威胁之后,年纪轻轻的司马元显也把他爹司马道子给架空了。事实证明,你老了,你爱喝大酒,那你就安心去喝酒吧,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老头子,安心看我们年轻人的吧!

司马元显的出道是因为司马道子这货在面对巨大亡国风险时,毫无男人担当,玩起了鸵鸟心态,把压力甩锅给了年仅16岁的儿子司马元显。司马元显被推到台前时,司马道子最开始仅仅是把徐州一域的文武班底配给了他。

道子世子元显,时年十六,为侍中,心恶恭,请道子讨之。乃拜元显为征虏将军,其先卫府及徐州文武悉配之

但是,等到司马道子挽回老相好的庾楷不成功之后,深深地感觉无力回天了,便破罐子破摔百事不管了,把所有的事情都抛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元显。孩子,目前就这情况,你救得活这盘棋你就好好救、好好玩,救不活你就替爹挡一阵子,爹还有好多酒没喝完。

道子日饮醇酒,而委事于元显

司马道子的甩锅行为其实当时还是有效果的,司马元显临危受命的表现还是过得去的,导致当时很多人都把司马元显视为了比肩晋明帝司马绍的英雄少年。

元显虽年少,而聪明多涉,志气果锐,以安危为己任。尚之为之羽翼。时相傅会者,皆谓元显有明帝神武之风

后来,因为策反王恭和刘牢之,桓玄兵逼石头城进行最后一次试探,司马元显又借势拿下了中书令和中领军的关键岗位,相当于控制了政令颁发权和禁军军权。

仲堪既知王恭败死,狼狈西走,与桓玄屯于寻阳。朝廷严兵相距,内外骚然。诏元显甲杖百人入殿,寻加散骑常侍、中书令,又领中领军,持节、都督如故)

原本司马元显算是很好地帮他爹司马道子度过了一次严重的市场危机,他们家作为东晋当时的扛把子避免了立马身败名裂的结局了。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经这么前后一比较,老子司马道子是个毫无担当的大酒鬼,儿子是一个锐意进取的有为少年,谁更符合人心就可想而知了——司马道子的权威江河日下,司马元显的声威后来居上。

权力这东西,很多时候就跟春药一样,它带来的那种欲仙欲死的刺激感是很多年轻人根本把持不住的。司马元显尽管已经成为了东晋朝廷的第一实权者,但他依然不满足,他希望他爹正式退休,然后自己名副其实地一展拳脚。于是,司马元显趁他老爹又一次喝多了的时候,于399年四月走程序免了他老爹的官位,把扬州刺史的职位给自己干了。

会道子有疾,加以昏醉,元显知朝望去之,谋夺其权,讽天子解道子扬州、司徒,而道子不之觉元显自以少年顿居权重,虑有讥议,于是以琅邪王领司徒,元显自为扬州刺史

事后,司马道子也很短暂地生气过。这就是自己的亲儿子?刚起势就把自己这个亲爹给使劲地踩?但难得酒后清醒的司马道子很快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现实,毕竟肥水没流外人田,自己也确实不是治理国家的料,既然事已如此,那就把余生寄托给美酒加花生米吧。

既而道子酒醒,方知去职,于是大怒,而无如之何

实岁17、虚岁18的司马元显就此成为了东晋朝廷的当家人。表面上看,这是东晋朝廷一次自救的良机,自我更新嘛,把昏庸的司马道子换下去,把更愿意作为的司马元显换上来,这样才有恢复健康的希望嘛。但实际上呢,根据我们的历史经验,东晋的死亡几乎是肉眼可见了,因为政治大舞台真的不太适合年轻人来当主演。

政治舞台上,其实最讲究的就是平衡之术,它不太纵容那些不加克制的想法和折腾的。而年轻人因为经验和阅历的缺失,一般都是容易以自我情绪和自我感受为出发点去动作的,经常会因为考虑不周而引起剧烈的内部矛盾。

怎么去认清形势、平衡利益?这恰恰是年轻人的短板,所以年轻人掌权一般都是祸国殃民的结果。因为他们不会去潜心先了解现有的利益结构和政治生态,不知道有多少势力阵营处于现有的局中,更不知道自己的某一个动作会牵扯到哪些势力的利益蛋糕,从而任由自己敢打敢拼、想说相干的棱角和锐气成为了扎伤大多数人的毒刺,进而被人当成自嗨的猴在耍。

说句非常残酷而又现实的话,其实在权力游戏中,年轻人最适合扮演的角色是拼命三郎式的爆破手和替罪羊。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汉初周勃、陈平等军功集团的元老平定诸吕之乱时,让刘襄、刘章这两个愣头青冲在前面。老狐狸们藏在后面,让天不怕地不怕的年轻人往前冲,冲出一条血路是最好,没有冲出去也不会明面上暴露自己,又或者在急先锋冲锋的过程中,让他们互相消耗、甚至同归于尽,自己则可以从容不迫地站出来打扫战场……

高级的游戏局都是比较费脑子的,基本上不怎么依赖于年轻人所擅长的体力和勇气。所以在你死我活的战场拼杀局中,年轻人往往可以占到优势;但是只要是在老谋深算的权谋局中,绝大多数年轻人会变成臭名昭著或变成路人甲的退场。

当然,历史也总有例外。不顾一切往前冲的年轻人中,也还是有像拓跋珪那样极少数人是最终摆脱了沦为炮灰的宿命的。他们不光抱着炸弹把前面的敌人给炸了,自己还全身而退了,然后又把背后做局的老同志也给炸了,自己成为最终的清盘者。这种人往往有极强的个人能力与天赋以及同年龄段人中所根本无法想象的阅历和苦难。比如拓跋珪就是从小流落江湖,然后在苻坚和慕容垂两位顶尖高手身边耳濡目染才跻身高手行列的。拓跋珪在人生际遇反面是金庸武侠小说中郭靖的原型。还比如天赋差异方面,跟拓跋珪经历、际遇都差不多的慕容宝,却活成了烂泥扶不上墙的典型。

年仅17岁的司马元显成为一个国家的掌舵人,这对东晋来说,其实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号。他能克制住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吗?他能辨别虚荣所附着的危险吗?显然不可能,年轻人很难达到这种境界!

果不其然,司马元显掌权后,残忍刻薄,无视生死,对谄媚歌颂这套很受用,受贿卖官,财入私门,而且日常总以东晋拯救者自居,暗示礼官上奏文武百官应该对他跪拜……反正就是各种年轻版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和“领导是用来被奉承的”。

当然上述这些瞎搞大多数还是生活作风方面的问题,对东晋的国运虽有伤害却不致命。真正让司马元显和东晋共同掉进万劫不复的境遇之主要问题在于司马元显紧接着放了一个大招——废奴运动。

历史上,废奴运动不是啥新鲜事物,著名的道德先生王莽同志和不甘心一辈子当傀儡的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同志都搞过,遗憾的是,他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也就是说,司马元显搞这个大动作首先选择的模板就是失败的模板。至于废奴运动为什么看起来那么高大上却屡次成了犯众怒的失败案例呢?背后的深层逻辑更是年轻的司马元显所不及深思的。

司马元显在感觉生活节奏无比的轻快后,便开始自由地畅想美好未来了。下诏东方各郡解除奴籍,把那些恢复自由之身的黑人口全部迁往建康来供他领导和管理。

司马元显这么做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呢?当时建康的东面是北府军,西面是荆襄兵,东晋朝廷根本没有稳定的兵力来源和嫡系部队,司马元显想招揽那些奴隶来武装保卫自己的美好生活。

这种想法其实在明面上是很美好的。但是司马元显忽视了一个核心问题:当时东晋朝廷已经属于半条命状态了,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三吴地区的地方势力了,东晋朝廷的兵和钱都得从那里出。也就是说,三吴地区是东晋朝廷唯一的金主爸爸了,你司马元显怎么能得罪他们呢?你得好好拉拢他们才对呀!隐匿的人口是挂靠在三吴豪强门下还是直接挂靠在你东晋朝廷下面,有区别吗?没区别嘛!即便是你认为有区别,也要装作认为没区别撒!

三吴地区从汉末就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自治状态,人家为什么要给你东晋朝廷交保护费?不就是希望你们东晋朝廷给他们政治站台,让他们的既得利益能够合理、合规化吗?他们吸收北方的流亡人士,吃了人口红利,然后跟你们东晋朝廷利益分成,这才是三吴豪强跟你们东晋朝廷的根本合作模式,你咋能突然搞一个去三吴化呢?没有三吴豪强这个中间商,你自己的利益链条不也断了吗?

想当年,你的老祖宗司马睿也是希望释放北方流民这一股民间力量来对抗世家大族,结果呢?胆子很肥的王敦直接兵变逼宫,三吴豪强秒变吃瓜群众,坐等司马睿和朝廷丢人现眼,司马睿束手无策后被活活气死……这种惨痛的经验教训,你咋就学不会呢?

无知者无畏,感觉自己无所不能和无所畏惧,这是年轻人掌权后的两大天敌。在先辈跌倒过的地方再次凭空一跃的司马元显显然也是中了这样的毒。

司马元显的废奴政策一经颁布,三吴地区瞬间离奇地愤怒了。

又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

三吴地区为啥离奇愤怒?我们挂靠你们东晋朝廷,就是希望你们默许我们偷偷吃点人口红利,然后我们再礼貌性地孝敬你们好处费。结果,你们吃了、喝了我们的挂靠费,突然宣布取消我们的挂靠资格,这不是不讲武德吗?既然如此,那大家就都别玩了呗!

也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继黄巾起义后,又一起宗教起义爆发了,那就是东晋的葬礼——孙恩之乱。

孙恩之乱的来龙去脉我们会放到后面一篇文章再详解,接下来我们要分析和总结一下像司马元显的年轻人为什么不适合居高位、掌大权?

一般地,年轻人都是急于证明自我的,他们若是看到什么自己觉得不合理的东西,便容易不分青红皂白地去改变,却不会认真去分析这种不合理背后的固化力量是什么,打破这种固化力量需要多大的能量和代价?

换一种通俗的说法,那就是年轻人什么人、什么事都敢惹,只要他们想急于改变世界。

其实改变世界和改变自己之间,一般人是都是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的。年轻人在自我改变意识上恰恰是短板。血气方刚的他们很难首先从利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急欲去填补自己的各种虚荣之坑,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人给得罪了。

有些智慧是需要阅历和见识慢慢积淀出来的。很多年轻人对权力和地位都十分渴望,但是他们并一定理解权力和地位的本质是什么东西,他们或许只是觉得自己手里有权力、有地位便能随心所欲地让别人给自己的欲望买单。但其实权力背后有责任、地位背后需要实力,权力和地位的本质其实是在一个更好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成就。也就是说,你手里的权力能帮助和成就多少人,这才是王道。

司马元显17岁就成为了东晋的一把手,他是不是掌权之后就立马迷失了?这跟练武功一样,高深的心法好是好,但修为不够的人是根本练不了的,强练就容易走火入魔。

我们很多读者目前都是处于为人父母的状态,请牢记一点,不管咱们家里的条件如何,都务必要让孩子尽量多接地气地生活着,要多花点心思去锻造他们的底层逻辑,别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享受那玩意,该来的时候自然会来,晚一点到来并没有太大的坏处。

我们当下有很多父母在这一点上其实是有点过于心急的,总是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人物。但是,没有适度过渡的突然繁荣其实很多时候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容易来去匆匆。比如,现在很多父母挖空心思把孩子从小就打造成一个网红,这就是对孩子成长非常不利的做法。孩子长大后,会觉得成功太容易,自己是万人迷,干啥都得顺着自己的意思来……

司马元显们,静下心来修炼自己其实比急着登顶更为重要一点,这是一句朴实的忠告。

1 阅读: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