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部分地区的天气反复无常,对我们的心脑血管系统及机体的承受能力都带来了一定的考验。而中风,是一种起病突然且急、危害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此时我们就要注意做好预防。

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天气变化,尤其是气温的骤升骤降,会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影响,从而升高中风的风险。
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天气寒冷会刺激交感神经,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升高,进而导致血压波动。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当气温下降时,患者的血压更容易不稳定,从而升高中风的风险。而在炎热天气下,人体为了散热而大量出汗,血液粘稠度升高,同样也可能引发血压波动和中风。

气温下降后,机体代谢减缓,加上空气干燥,血液粘稠度会升高,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在高温天气下,大量出汗导致机体水分流失,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血液也会变得粘稠,进一步增加中风的风险。
生活习惯改变天气变化会对日常生活习惯造成影响。例如,在寒冷天气下,人们更倾向于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来御寒,但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血糖、血脂升高,加重脑血管负担。而在炎热天气下,人们可能因胃口不佳而减少饮水和食物摄入,同样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天气反复无常还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升高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风险。这些感染性疾病可能进一步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中风。
这几类人群尤为要注意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比较脆弱,弹性降低,容易受温度变化影响,因此脑卒中风险更高。
高血压患者:血压不稳定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对血压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容易导致血管损伤、血管硬化和斑块形成,这些损伤在寒冷天气下可能加重。
有卒中史的患者:有卒中史的患者在天气变化时容易复发中风。
其他因素:包括心房颤动、睡眠呼吸障碍、偏头痛等人群,以及有吸烟、饮酒、缺乏锻炼、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也容易发生脑卒中。

稳定血压
高血压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血压,并定期测量血压值。在天气变化时,更要密切关注血压波动情况,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切忌随意更改药量或停药。
合理膳食
饮食应以清淡养阴、润肺益胃为主,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物,同时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控制盐分的摄入。在炎热天气下,要多喝水以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

防寒保暖与适度降温
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脚部的保暖。而在炎热天气下,应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衣服的搭配以保暖或散热为主。
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在天气变化时,要适当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以适应身体需求。
警惕身体信号
中风发生前往往有一些先兆症状,如突发头晕、行走不稳、视物模糊、肢体麻木、乏力、吐字不清等,一旦出现要立即就医。

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波动也是中风的诱因之一。因此在天气反复时,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结语
天气反复无常,给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中风的高危人群,我们应更加关注天气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中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