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十分喜欢吃火锅,一周甚至能吃上4天,谁知近期因口腔里长了很多“小白斑”而被诊断为口腔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女士因口腔里长了很多小白斑,且久治不愈,反复生长而到医院检查。一开始以为自己是因为辛辣刺激的东西吃多了导致的,谁知一查竟是口腔癌。有医生介绍,火锅的浓汤温度可以高达120℃,而我们的口腔一般只能耐受60℃以下,因此吃火锅时容易烫伤口腔黏膜。而其中辛辣刺激的调料也会刺激口腔黏膜。
在辛辣和高温的反复刺激下,口腔黏膜会发生增生,继而出现白斑,还会增厚,长此以往,口腔对热和辛辣的刺激敏感度下降,从而吃得更烫、更辣,形成恶性循环。如果白斑出现在舌头背面、软腭、口角和颊三角区这几个危险区域,那么癌变的几率就会更高。

除了吃火锅,长期吸烟饮酒、吃槟榔等不良习惯也会升高口腔癌的发生风险,因此还是要注意规避这些危险因素。
口腔护理注意事项远离烫食
入口的食物/饮品以40-50℃为宜(接近体温),可用嘴唇轻触测试,若感觉“烫”则需稍微放凉一些。;例如热汤静置5分钟,热茶分小口吹气降温,避免“趁热吃”这样的观念。火锅汤底(沸点100℃)、刚炸的油条(表面温度90℃以上)、滚烫的茶水/咖啡(80-90℃)这些最好不要碰,或者选择替代,如温凉饮品(如常温豆浆)、放至适口的粥类、凉拌蔬菜等。

做好清洁
每天刷牙2次,使用软毛牙刷+含氟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45度角清洁牙龈沟)。另外可以加上辅助工具,如牙线清理牙缝,漱口水(无酒精型)减少细菌残留。
戒掉不良习惯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亚硝胺和酒精代谢物乙醛均为明确致癌物。避免咀嚼槟榔,因为里面的槟榔碱和粗糙纤维可致黏膜纤维化,升高致癌率。少吃腌制、烧烤、过辣食物,减少对黏膜的刺激。
保证营养
维生素A/C/E(胡萝卜、柑橘、坚果)有助保护黏膜;锌、硒(牡蛎、鱼类)增强免疫;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减少炎症。因此日常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得当,多吃新鲜蔬果,适当摄入粗粮、谷物、鱼肉等,保证营养均衡充足。

定期筛查
每月观察口腔是否有白斑、红斑、溃疡久不愈合(超2周)、不明肿块;每年至少进行1次口腔科检查,40岁以上或高风险人群(如有口腔癌家族史)建议每半年一次。此外要注意区分口腔溃疡以及口腔癌导致的溃疡,后者常经久不愈,甚至还会出现疼痛、出血和局部肿块。
结语
我们的口腔黏膜是抵御外界伤害的第一道防线,却常被“趁热吃”的热情所伤。调整饮食习惯,避免65℃以上的烫食,结合科学护理,有助大幅降低口腔癌风险。记住:健康的口腔,始于每一口适温的食物。
参考资料:
[1]一周4天火锅,患上口腔癌?专家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