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日13军又获得第三战区如下的情报:
(一)根据蒋介石5月19日的命令,已将暂编第9军、第88军、第28军一部,部署在金华、兰溪地区与富春江一线,阻止日军;其余部队为保存军力避免决战,已向龙游以西后退,在衢州一带集中,以保卫衢州、玉山要地。
(二)向浙、赣铁路两侧山地退避的部队,已在日军的后方开始了游击、袭扰作战。
(三)还有部队正在衢州附近的铁路南北地区加强和构筑防御阵地。
(四)第26军的主力,依然在衢州一线。
(五)被中国称之为“虎部队”的第74军(即后来的整编74师),其位置仍然不明,但尚在第三战区,预计在衢州作战时该军将会出现。
(六)驻广德第32集团军、驻歙县第23集团军,已开始积极活动,驻孝丰第28军,已在新安江以北尾随第116师团、第32师团之后,富春江的水上运输线已遭到多次不同规模的攻击。
(七)经空中观察,原驻温州新编第33师,已于6月23日开抵缙云布防,加强丽水防卫。
(八)金华附近第88军主力,特别是正面第79师对第70师团的抵抗异常激烈。
(九)兰溪附近的第63师仍在作执拗的抵抗。
(十)建德附近预备第5师,抵抗也相当顽强,经第16师团、第32师团联合进攻之后,才退向新安江以南的山区。
(十一)在金华、兰溪中央军一部,已于5月25日开始后撤,撤退时,他们破坏了金华、兰溪之间的铁路、公路和桥梁。
随后,日军有针对性的发起进攻,第13军河野毅混成旅团于5月27日,攻占了金华以西铁路上的龙游车站;
大城户三治第22师团也于同日占领了龙游以南的鹁鸪头、社阳、溪口地区;
武内俊二郎第116师团在28日进至龙游铁路以北横山、石塔一带;
最北侧的井出铁藏第32师团,也于29日到达116师团外侧(北侧)的后徐、石佛附近;
30日,川久保镇马指挥第15师团,捧着酒井直次中将的骨灰盒为先导,由兰溪到达了龙游。
至此,日第13军5个师团又1个旅团,在前进了约130公里之后到达龙游南北地区集结,进行短期休整,作迂回进攻衢州、玉山的准备。
前线第三战区各部对各路日军进行节节抵抗时,其后方已按预定计划在衢州附近、衢州以南的黄坛口、溪口、洋口、琴圩、湖山镇,衢州东北的云溪、峡口、上方、长林、大同镇这一南北长约70公里的地区,构成了与铁路成横式的防御地带,共动用了5个军的兵力,准备在此与日军决战。

莫与硕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军队1个军位于衢州,铁路以南、以北地区各为两个军,具体部署如下:
(一)莫与硕第86军位于衢州之正面。
(二)王耀武第74军,位于衢州东南遂昌县的湖山镇一带。
(三)王铁汉第49军,位于衢州以南的溪口、西南溪滩地区。
(四)张文清第25军,位于衢州铁路以北云溪、峡口一线。
(五)丁治磐第26军,位于建德县西南的长林、大同地区。
5月下旬,各部先后到达了预定的地区,勘察地形、分配任务、构筑工事、配备火力,并建立了通讯联络。
但是,驻武汉阿南惟几第11军的两个师团,突然于5月31日从南昌以南的向塘地区渡过抚河,在空军配合,沿铁路猛烈向东进攻,企图与300公里以外的第13军东西对进,打通浙赣铁路。
对此,蒋介石于5月31日当天,训令第三战区放弃在衢州附近与敌决战的计划。随后,战区于6月3日改变部署:
令莫与硕第68军守备衢州,牵制敌人。其余战区主力避开铁路正面,撤至两侧山区,待敌沿铁路向西突进时,分段进行截击。
敌在进攻衢州前,非常注意王耀武指挥的第74军,因去年日军进攻长沙时,遇到74军遭到重创。
这一次,日13军用了很多侦察方法,其中包括以多部测向器,侦察第74军电台的位置。当时,部队的通常做法,无线电台总是靠近指挥机关,测出电台位置也就知道该指挥机关的地点。
5月31日,日第22师团侦察分队沿公路边活动时,打死了第74军1名乘坐汽车的副官,从其所携带的文书中,得知该军已部署在衢州以南的山区,军部位于遂昌县的湖山镇;其第51师在灵山镇附近,第58师位于大洲镇南约7公里至乌溪江之间的山地;第57师位于大洲镇以南约20公里的一带。
至此,进攻日军才得知“虎部队”就在其附近。
进攻衢州时,日军首先进行迂回形成包围,然后再行攻击,其部署为:
(一)第32师团、第116师团,位于衢江以北,发起攻击后,第32师团向以西的常山进攻,然后向左迂回江山。以遮断衢州守军向西的退路;第116师团攻击在衢江北岸的外围守军。
(二)第22师团位于衢江以南。发起攻击后沿铁路以南向西进攻,然后渡过乌溪江,攻占江山县,与32师团会合,以遮断衢州守军的退路。
(三)第15师团、河野混成旅团,沿铁路两侧向西进攻,占领衢州。
重庆最高统帅部终止衢州会战的命令,第三战区长官部直到3天后的6月4日才传达给各军、师,深陷重围的第86军不仅难以脱身,并且由于电台被炸毁,连接受命令的机会都没有。
而此时衢州城外的各军接到战区指示后,交替掩护,逐渐与日军脱离接触,向指定的位置转移。衢州城已是一座孤岛,第86军将士命悬一线。
6月3日早晨,泽田第13军按计划,开始战役的第二阶段,攻向衢州,军前进指挥所位于龙游西南的高地,当日,敌攻击前进约10公里。
本来,在5月22日前后,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官云相奉命自衢州东北的淳安、寿昌一带驰援衢州,准备接替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指挥衢州会战。

上官云相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上官云相和顾祝同是保定军校的同期同学,去年年初,他曾率部围歼了新四军军部,制造了“皖南事变”这一惨案。
为了给老同学提供扬名后世的机会,顾祝同答应把衢州决战的指挥权交给上官云相,上官知道这是顾祝同的一番美意,自然满心欢喜。
不料,指挥所刚刚布置就绪,顾祝同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照原定作战计划,衢州会战仍由王敬久担任指挥,如仍不能阻止日军西窜,司令长官部将移驻福建建阳、崇安一线。那时,所有浙赣线两端作战指挥将统由纪青(上官云相的字)兄接替担任。”
扔下电话,上官云相显得十分恼火。他没料到顾祝同竟出尔反尔,把他当作小儿一样戏弄。
上官云相在中国军界资历甚深,早年曾是孙传芳手下的一员干将,但自从加入国民革命军后,一直不受重用,大战恶战几乎都与他无缘。
但他自认指挥能力很强,本想在衢州会战中一显身手,也减轻些“皖南事变”带给他的压力。
接到指挥衢州会战的命令后,也确实高兴了一阵子,不料现在却要等到衢州会战失败之后,所遗浙赣线两端的烂摊子,由他来收拾。上官云相自然是满腔愤懑,却又无可奈何,只好领命退去。
王敬久能征惯战,是黄埔系中的一员悍将,随着衢州会战计划的取消,他失去指挥权,接到撤退的命令,只好率部撤往福建。
此时,暴雨突降,浙西一带平地几尺水,山洪时有暴发,公路、桥梁不是被破坏便是被冲垮。第三战区各部艰难跋涉,陆续退到相对安全的地带。
而匆匆赶回徽州总部的上官云相就更不顺了。他先是碰到桥断路堵,只能改变路线,可之后的道路又被26军破坏。在路过一处桥梁时,正值山洪暴发,上官乘坐的小汽车车内进水,车身进入水中几乎熄火,汽车随时都有翻入水中被山洪冲走的危险。在此万分危急的状态中,汽车勉强涉水冲过桥面,上官这才躲过一劫。
4日,河野旅团、第16师团、第22师团并列前推,在山地与守军第57师、58师经过激战之后,强渡在大雨中涨水的乌溪江。
紧接着,河野旅团到达了衢州以东、以北地带,第15师团到达了以南的郊区。
当时,第86军第16师布防于衢江以北,第86军军部及直属队、第67师布防于衢江以南的县城及周围,具体部署如下:
第67师附第16师的第64团主力及1个独立炮兵团、1个高射炮连,防守衢州城东南樟树潭、西伯陇、飞机场、衢州城既设阵地,担当固守衢州的主要任务;
第16师(欠第64步兵团)附1个野战炮兵营,防守衢州城西北和信安江西岸以杜泽为核心的各个既设据点,阻止日军沿信安江向衢州城左侧背迂回;第16师第64团第2营防守衢州城核心阵地;第86军军部及直属队位于衢州城内。
这是一场兵力、火力对比悬殊的战斗,胜负悬念不大。
当日下午,由于日军兵力强大,攻势迅猛,衢江以北守军第16师茂坞、孔家山等处阵地尽被日军第32师团攻占,守军大部溃退或伤亡。日军第32师团一部进抵距衢州城北门仅2公里、衢江北岸龚家埠一带,其主力继续进攻石梁市附近阵地。
第16师师长曹振铎、副师长顾宏扬、参谋长朱恺仁仅带少量随从人员,于黄昏后渡过信安江,逃入衢州城内,请求副军长、第67师师长陈颐鼎收容。
危急时刻,第86军军长莫与硕打来电话,告知陈颐鼎:“第16师各个阵地已被敌突破,我去船埠方面收容他们。”军长莫与硕一走,军部直属部队也跟着出城而去。
大战关头,军长弃城而去,影响实在恶劣。一时间,第86军官兵都感到衢州即将弃守。部队人心惶惶,气氛紧张,城内的炮兵部队挽上车马准备出城,各种机动车辆也争相挤入城门,夺路而逃。代理军长陈颐鼎只得重新布防,稳定军心,衢州惨烈的城防战也正式展开。

陈颐鼎旧照
5日,日军第22师团主力在衢州外围向我樟树潭、西伯陇(亦称“徐八垅”)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进攻开始前,日军按照老套路先进行一番立体轰炸。稍后,则以大批步兵进行波浪式冲锋。一天之内,西伯陇阵地得而复失达3次之多。
日军见进攻受挫,便改变战术。以一部兵力继续进攻西伯陇等处阵地,同时其主力由石室街、上叶渡过乌溪江,迂回到衢州以南,与双江口之敌会合,对衢州形成四面包围态势。尔后逐步缩小包围圈,企图围歼城内的86军。
连日来,86军官兵虽身陷重围,仍斗志不减。战至正午,日军再次发起全面进攻,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对我军进行不间歇轰炸,第86军的阵地、野战工事多被日机炸毁。就连军部掌握的3台无线电收发报机也被悉数炸毁,致使第86军完全失去了对外联系。
下午2时许,第86军的防线开始松动,两股日军各100余人在空、炮火力的掩护下,自衢州南门突入城内。其中一股冲到第16师64团的阵地,经过团长谢士炎组织官兵几次反击,才将敌人打了出去。另一股冲到代军长陈颐鼎的指挥所附近,经第67师特务连与敌拼死肉搏,才将日军赶出城外。战斗中,连长高远举带头反击,全身多处负伤,不幸阵亡。
激战中,军部掌握的3台无线电收发报机被悉数炸毁,致使第86军完全失去了对外联系。而擅自脱离战场的莫与硕也未曾前去收容残兵,只是带着几个部下逃到江山去了,衢州的防守战斗只好由副军长陈颐鼎接替指挥。
但是,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不愿看到第86军这支劲旅全军覆没,于是,他出钱请当地的一个青帮头子出面,找到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船主,自信安江上游顺流而下,乘夜摸到了衢州南门,见到了第16师64团团长谢士炎。
当时,代理军长陈颐鼎正在召集高级军官开会,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听到谢团长报告,当即命该团将此人护送到军部。
通过自我介绍,陈颐鼎得知此人姓齐名大年,26岁,从事船运行业,经常往来于信安江、新安江、富春江各码头,对当地的水道十分熟悉,算得一个“浪里白条”式的人物,今晚他就是由后溪街游来衢州送信。
说着,齐大年从裤袋里取出一张用蜡纸写的纸条。由于被河水浸泡过,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但通过辨认,陈颐鼎认出上面写的是:
“又新,速设法前来,我在枫林街等候你。平。”
“又新”是陈颐鼎的字,而王敬久字又平,日常私人电函通常只署一个“平”字。
陈颐鼎明白,这是王敬久在通知他向外突围。此时外面大雨滂沱,他的心中也是动荡不安。
他想到,敌人已被拖住,正是围歼的大好时机,为何要向外突围?最高统帅部既已决策在前,要同日军在衢州地区决战,为何刚刚交战,就要撤走?
此刻,他并不知道外围国军已先后撤走。但他清楚,现在数万日军已将衢州城团团围住,就是突围,成功的希望也不大。更何况城中尚有数百名重伤员,如果丢下他们不管,他们的命运可想而知。
为此,陈颐鼎苦恼不已,他只好转求眼前的几个高级军官。各位师长、副师长、参谋长都认为,敌强我弱,既然让突围,就一定有突围的道理。再说,如不按指示办理,也将是抗命之举。
陈颐鼎见大家都倾向于突围,便默默点头同意。
6月5日午夜1时,他命第64团第2营担任掩护,不得已放弃了重伤员及一切重武器、骡马车辆等,从北门外沿着狭窄的泥路,利用夜暗雨天突围西撤。
撤退人马分两路,每路都组织懂日语的几人走在队伍前面,以备不时之需。陈颐鼎的这一路走到乌溪江南安时,一出飞机场就遭到日军岗哨盘问。第16师副师长顾宏扬用日语说明他们是皇协军,奉命由胡村调去上叶。
当时大雨如注,天黑如漆,中国军队官兵都身着雨衣雨帽,日军分辨不清,信以为真,放他们通过。到凌晨4时许,走了30多华里路,他们顺利到达第74军第57师的前沿阵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6月5日夜间,进攻衢州南门的第15师团第60联队,进攻北门的河野旅团第34联队(属驻湖北应山县的第3师团)又将部队运动至城边附近,日军以为中国军队的主力尚在城中。
6日的黎明,他们先是看到并不算高的城墙轮廓黑影,接着,又看到了城墙上的碉堡。
待到天亮时,虽然仍在降雨,此时已看清了城墙上的铁丝网、沙袋堆成的工事、枪眼、暗堡、被沙袋等封闭的城门、城外约20公尺宽的护城河、被烧毁的桥梁,护城河外方则是“屋顶形”的铁丝网。
从铁丝网再向外,掩护撤退的第64团2营为了便于观察,发扬火力,防止日军接近,已将不少房屋拆毁、推平,故在衢州的北门、东门、南门以外,已是一片开阔地。
进攻南门的第60联队长仓桥尚大佐观察了火车站至南门及两侧的地形后,决定由川越尚宪少佐的第2大队,从车站的一带平房作为进攻出发地攻击南门。
加强的重机枪部队利用进攻出发地的平房地带为阵地,掩护突击部队;步兵炮、山炮、重炮的阵地位于铁路以南,压制守军一线重机枪、炮兵的火力,支援川越第2大队的进攻。
而进攻北门的第34联队,其第1、第2大队留在应山,只有1个大队的兵力。
联队长簗濑真琴大佐观察了地形后,感到北门离衢江很近,地形狭窄,且有不少小河雨后涨水,多数部队运动、展开将受影响,因而令第3大队长国井正男中佐率其第11、第12中队、机枪中队进攻北门,由联队炮兵进行掩护。
川越尚宪接受进攻南门的任务后,将该大队山田忠勇中尉的第7、幸村良三中尉的第5、伊藤安士中尉的第6中队,依次编为第1、第2、第3突击队,同工兵携带炸药,在重机枪、炮兵火力的掩护下,炸开城墙,打开突破口,为后续进攻的部队开路。
此时,这个大队连续作战已达20天,部队减员较大,每个步兵中队仅有约80人,重机枪中队仅有约50人;弹药也缺,大队的步兵炮一门仅有8发炮弹。
因此,川越的第2大队,在6月6日这天的进攻中,毫无进展且发生了很大伤亡。
第1突击队的第一波11人于中午携带炸药,冒雨在支援火力下,采用各个跃进的方法前进,结果到达护城河附近时,被第64团2营官兵全部击毙。
接着,第2突击队,接受第一突击队在火力下停止前进的教训,采用不停地快速跃进,一部很快到达南城墙下,放下炸药准备起爆,可是,因火柴全被淋湿,所有炸药都未爆炸。他们前进无地后退不能,只得在城墙下利用地形进行隐蔽。
此时,天已渐晚,在北门、东门的河野旅团,在南门的第15师团的部队一齐向衢州发动进攻。
激战至7日拂晓,第2营营长宋汉武殉国,第64 团团长谢士炎率领2营残部100余人从东门突围,绕道向清明镇转进。
当日,北路日军第32师团已到达衢州与常山之间地区,一部已抵芳有村,第22师团已到达衢州西南至江山的铁路附近。
上午10时,衢州被敌第15师团和河野混成旅团占领。日军留武内俊二郎第116师团与河野旅团担任该地区的守备并破坏衢州机场。
衢州之战,第67师团长石补天、副团长汪忠民、营长戴锐、徐隆铁、阎思柱、朱正秋等先后战死殉国,第86军在5昼夜之内,已伤亡官兵2200多人。
战后,莫与硕和其参谋长胡炎被判有期徒刑5年,曹振铎也以作战不力而被撤职,但这并不足以弥补他们给第86军守城官兵造成的伤害。
而陈颐鼎的机智和勇气为他赢得了不朽的荣誉。1943年4月1日,他改任第70军中将副军长,后又成为第70军军长。抗战胜利后,率部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
1946年9月,任整编第70师师长,1947年7月在山东金台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任解放军军训部军事研究员,南京军事学院教员。